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烈士纪念日:品读湖南籍烈士的“初心”

2021-01-02 19:4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岁月静好,永不忘你们负重前行。今天是第七个烈士纪念日,每个英烈的名字和功绩都应铭刻丰碑之上,载入人心之中。

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在长沙,心怀敬仰,去湖南烈士公园瞻仰先烈再合适不过了。这座以纪念湖南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公园,是座集纪念、游玩、休闲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园,全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湖南省首个“国家重点公园”。

湖南,伟人故里,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感人事迹层出不穷。今天,一起品读烈士“初心” ,上一场陶冶情操的“必修课”。

红网时刻记者 戴科 长沙报道

田波扬、陈昌甫——用生命捍卫信仰的革命伉俪

田波扬、陈昌甫。图片来源 湖南党史

田波扬,1904年3月生;陈昌甫,女,1905年6月出生,两人同为湖南浏阳人。在高小读书期间,田波扬与陈昌甫成为了同学。共同的志趣爱好,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前进。1921年,田波扬与陈昌甫结婚。

婚后,陈昌甫随田波扬到长沙求学。在长沙,田波扬结识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一批进步青年,夫妻二人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共产党。田波扬参与领导和组织湖南及长沙等地的学生运动和群众集会。而陈昌甫则积极组织开展妇女运动,号召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约束,谋求妇女的彻底解放。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田波扬与陈昌甫等在长沙率领学生,冲出校门,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正义斗争。1926年,田波扬到长沙兑泽中学当教员。时值北伐战争前夕,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北伐军占领长沙后,田波扬受中共湖南区委派,到夏曦、谢觉哉等主持的国民党省党部工作,担任青年部部长,同时兼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1926年10月,党组织将陈昌甫调到长沙,担任团省委联络员。

1927年5月21日马日事变后,湖南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短短几天之内,遭到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多达一万多人。田波扬和陈昌甫留在长沙城内开展地下斗争。田波扬夫妇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四处奔走,号召青年团员、学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但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军警包围了设在学宫街的共青团湖南省委机关,田波扬夫妇不幸被捕。

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杀害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时年,田波扬仅23岁,陈昌甫仅22岁,且怀有身孕。他们夫妇用生命捍卫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缪伯英。图片来源 湖南党史

缪伯英,一个载入党史的名字。她的生命只有30个春秋,但她用生命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的壮丽“春秋”。

1899年10月21日,缪伯英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家庭,1917年7月以长沙地区考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不满20岁的缪伯英,奔赴北京读书,开始走上了新的历程。

缪伯英到北京不久,就结识了正在北京大学文科政治系学习的何孟雄。在何孟雄的介绍下,缪伯英经常去北大聆听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史等课程,成了李大钊的忠实学生。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大进步学生邓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骏、朱务善等19人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缪伯英经何孟雄介绍加入该会。1920年9月,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接着,又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缪伯英是最早入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了10月间在北大学生会办公室举行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为了充实力量,北京共产党小组从青年团员中吸收了缪伯英、何孟雄、高君宇、邓中夏、李骏等5人入党。缪伯英就成为当时北京地区唯一的女共产党员,也是我国早期共产党组织中最早的一名女党员。

入党之后,缪伯英一直战斗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第一线,在白色恐怖下,日以继夜地为党工作。1921年8月,缪伯英与何孟雄结婚。婚后,他们一面读书,一面从事革命运动,被同志们称为一对“英”“雄”夫妇。

1923年2月,震动全国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妇女部部长的缪伯英,与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李梅羹等人,全力以赴地领导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为了揭露军阀政府残害工人的暴行,缪伯英与几个同志秘密在北京骑河楼编印《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宣传品散发,还到长辛店等地组织救护受伤的工人,募捐援助失业工人的家属。她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得更加成熟了。

1925年1月,缪伯英、何孟雄夫妇来到省会长沙。不久,何孟雄返回北方,指导京绥铁路的工人运动,缪伯英则仍留在长沙,开展湖南妇女工作。她指导和发动群众运动,成立了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和女子募捐队,奔走于大街小巷、车站码头游行示威。她作为妇女界代表参与领导了驱逐军阀赵恒惕、迎接北伐军入湘的斗争。后来北伐军与吴佩孚部激烈交战时,缪伯英亲率湖南学生慰劳队、红十字救护队和女子宣传队,赴前线慰问,救护北伐军伤兵,发动群众响应国民革命。

1927年10月,党组织调何孟雄、缪伯英到上海工作。缪伯英任中共沪东区委妇委主任。何孟雄则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农委和军委负责人、沪东和沪中区委书记等职。缪伯英在华夏中学谋得一个公开的职业,担任物理教员。为了便于开展秘密工作,她化名廖慕群。此时的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在恶劣环境中缪伯英依然不忘自己身上的重担,千方百计开展革命工作。紧张的革命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把缪伯英本来就不强壮的身体拖垮了。

1929年10月,缪伯英突发伤寒住进了医院,因抢救无效,溘然辞世,时年30岁。

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陈树湘雕像。

2014年10月,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向与会代表讲述了一名“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烈士 “断肠铭志”的壮烈故事。这名烈士,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他用信仰诠释了血性,铸造了军魂!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长沙县一贫苦家庭。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进入长沙后,他组织农协骨干积极支援北伐,建立起一支农民自卫武装队伍,惩治为非作歹的土豪劣绅。

大革命失败后,陈树湘秘密到武昌,在叶挺部队当兵,先后任班长、排长。1927年9月,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为开辟赣南和闽西等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长征。陈树湘率领红34师担负全军后卫的艰巨任务,其中最艰巨而又最壮烈的是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各主要渡口都有重兵把守。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在道县豪福村向全军发布了抢渡湘江的战斗命令第二天,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道县仙子脚单独召集正在潇水西岸阻止敌人过潇水的干部会议。会议要求,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34师为全军后卫,在广西水车一带阻击敌军,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会上,陈树湘带领全师与会干部庄严宣誓:“34师坚决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为军团争光!”

28日,陈树湘指挥红34师在湘江东岸、广西水车一带山上刚建立起阵地,敌人就潮水般地尾随蜂拥而至。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陈树湘毫无惧色,镇定自若地指挥红34师将士沉着应战,奋力抵抗。水车阻击战空前激烈。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战斗,12月1日终于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这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红34师已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东岸,无法渡江追赶主力。

面对无法渡江追赶主力的现实,陈树湘果断决定,率部退进都庞岭,暂时立足,等待时机。12月12日,红34师辗转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在指挥部队抢渡牯子江时,他们被敌人围攻,陈树湘腹部负重伤。12月14日,红34师余部100余人退到道县四马桥附近的早禾田时,遭到道县保安团一营的伏击。身重负伤的陈树湘,为掩护战友突围,弹尽粮绝后被俘。

被俘后,面对敌人威胁利诱,陈树湘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敌人无奈下于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路上,陈树湘乘敌不备,忍着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使尽全力绞断肠子,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时年29岁。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

李白。湖南党史

在红色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共产党员李侠在敌占区秘密潜伏,依靠电波架起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桥梁”,直至被捕遇害,感动了无数观众。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上海地下电台发报员李白。

李白,又名李朴、李霞、李华初,化名李静安,1910年5月生于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派他去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从此开始从事党的通信工作。

1937年10月10日,受党中央委派,李白潜入上海设立秘密电台,住进了贝勒路(现黄陂路)的一间小阁楼里。为保证安全,党组织选派了纺织女工裘慧英扮作他的“妻子”作掩护,两人后来在工作中逐渐产生感情,结为夫妻。

1938年春,李白所负责的秘密电台正式启用,他用收音机的天线作掩护,在夜深人静的零点至四点之间进行通报。毛泽东的多篇重要文章,中共中央对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的最新指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况迅速传达上海;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延安。

日军占领上海后,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1942年中秋节前,日特机关锁定了李白的秘密电台。在宪兵司令部里,特务对李白夫妇严刑拷打,李白一口咬定电台主要为了解商业行情。日本特务无法断定真假,先释放了裘慧英。半年后,李白被地下党通过关系保释出狱。

李白出狱后,又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前往浙江淳安县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利用这一电台向党组织发报。1945年春,李白夫妇带着电台从场口往淳安的途中,被国民党兵搜出电台,又被扣押起来。当年10月经党组织营救,李白夫妇带着电台重返上海。

为了秘密电台的安全,李白先后辗转了卢湾、静安、徐汇、虹口4个区,换了6处住所。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向党中央发送长江防务等情报时,被敌人测出电台位置。在敌人重重包围中,他镇定地发完电报,销毁了密码。当晚,敌人对李白进行了刑讯,连续30多个小时的刑讯,使用了36种酷刑,都没能摧毁他的意志。1949年4月22日,李白在狱中给妻子写下最后一封家书,叮嘱她好好抚养小孩。裘慧英得信后带儿子去探望李白,发现他虽然被折磨得身体虚弱,但神情却平和、坚定。他还把妻子送来的饭菜分给大家吃,鼓励大家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1949年5月5日,蒋介石向毛人凤下达了最后处置命令:“坚不吐实,处以极刑。”5月7日,李白对妻子说:“天快亮了,事到如今,对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当晚,特务将李白等12位中共党员押往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年仅39岁的李白没能等到20天后的上海胜利解放。

烈士虽已远去,但李白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如同电波般,穿越时空,永不消逝。

寻淮洲的“请战书”

红军最年轻军团长寻淮洲。

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谭家桥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遇国民党军,在抢夺制高点的战役中,冲锋在先的19师师长寻淮洲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临终前,寻淮洲反复念叨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

1912年8月29日,寻淮州出生在湖南浏阳县莲溪乡一个贫苦农家,尽管家境贫寒,父母还是想尽办法,让他在9岁那年进入了当地小学读书。13岁那一年,寻淮洲又考入了高小,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萌发了革命志向。他曾在高小作文中写道:“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1927年,寻淮洲告别亲人,独自赶往长沙,去投奔浏阳工农义勇军。当时,他只有15岁,本来还不到参军的年龄,但是他强烈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要参加武装斗争的决心,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1927年9月,寻淮洲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又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寻淮洲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21岁便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担任总指挥。同年11月,红七军团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寻淮洲任19师师长。

1934年12月,红十军团首战谭家桥,为了争夺制高点,寻淮洲率部先后发起三次冲锋,都遭受失败。在发起第四次更大规模冲锋时,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依旧忍着剧痛,指挥战士们往前冲。

12月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寻淮州的遗体被就地埋葬,却不幸被随后赶到的国民党军掘墓破棺,残忍地割下头颅示众。

1938年5月,陈毅率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途经茂林镇时,为寻淮洲重建了坟墓,并为他亲笔撰写了墓志铭:“寻淮洲同志是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寻淮洲的临终遗嘱,更是他的请战书,展现了一个优秀红军将领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初心。

欧阳立安——为人民死而无怨的共产党员

欧阳立安。

欧阳立安就义地(今龙华路2501弄1号,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处发掘出烈士遗骸)。

12岁,他担任纠察队第一队长,满怀豪情地投入了革命洪流,小小的个子,站在板凳上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到土豪劣绅!”

17岁,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他表现得非常坚强,在“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的呼声中,英勇就义。

他就是欧阳立安。欧阳立安(1914—1931),1914年3月29日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欧阳梅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母亲陶承是位有影响的革命妈妈,长期以“住家”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早在1925年,他在长沙修业学校念高中时,就积极参加宣传民族英雄等爱国思想运动。1926年,叶挺独立团占领长沙,他积极加入儿童纠察队,并担任队长。

马日事变后,长沙一片血雨腥风,欧阳立安随母亲陶承转移到了武汉,他们的家成了县委机关所在地。欧阳立安也成了县委机关的小交通员。当时,欧阳立安这个小交通员的机警在同志们中是十分有名的,凡知道他智斗敌人故事的人,没有一个不夸他。

他每天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把向警予、谢觉哉编辑《大江报》分发到汉阳各地的联络点。当他领到报纸时,便将它折成很窄的长条,围在棉裤腰里,再用绳子将裤头扎好,外面罩上棉衣。一次捆8张,分送到几个地方。

他有时带着妹妹同行,遇上巡警、特务,他们便故意吵闹、撕打,混过敌人的检查。如果路上设有检查站,他就绕道走,有时宁愿多走十几里,也不让敌人搜查自己。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交通站,刚进门就被埋伏的敌人抓住。敌人逼问他来干什么?他机警地说是来收豆腐钱的,又随口说了附近的一个门牌号码。敌人见他是个小孩子,以为真是走错了门,就将他放了。他出门后,拣了一块木炭,悄悄在大门的墙上划了一个"井"字。这是个暗号,表示这个交通站出了问题。他这件事曾受到父亲的称赞,连声说:“做得好,做得好!”

还有一次,父亲正召集县委的几个同志在家开会,他照例坐在门口放哨。突然传来一阵狗叫,一群军警直扑而来。他立即报警,带着大家迅速从后门撤出。不料走到龟山上的一个破庙前,又发现了敌人,只得躲入庙内。他突然记起弟弟说过到庙里捉蟋蟀时,曾看见菩萨下面有个洞,便要大家把菩萨移开,果然有个很大的洞。他等大家钻进洞后,再将菩萨移回原处,然后在菩萨像后蹲着身子拉大便。敌人见状,连忙捂着鼻子,边骂边走开了,使县委的同志得以安全脱险。

当时《大公报》的编辑谢觉哉曾这样称赞他:“当时环境恶劣,编报、印报、发报都是单线,这孩子就秘密替我们传送,勇敢机警,常常骗过敌人,真是一位少年斗士。”

1929年春,他转到上海,随沪中区委书记何孟雄从事工人运动,并担任区委的交通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奔波于各大工厂,传达指示,布置工作。有一次到浦东一家纱厂开会,因为发高烧突然晕倒了,工人们把他藏在一架停用了的机器下面,才瞒过了工头的眼睛。晚上,他醒后,又接着宣传革命。

“冲、冲、冲,我们是劳动儿童团。不怕敌人刀和枪,不怕坐牢和牺牲,杀开一条血路,冲、冲、冲!”1930年“五一”劳动节,他带领500名童工参加沪东区委在华德举行的纪念集会游行。他站在台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叫大家唱自己编写的“劳动儿童团歌。”

经历了重重考验,在何孟雄的介绍下,16岁的欧阳立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年轻的共产党员。这年5月,欧阳立安随刘少奇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组织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帮助中国代表团女工代表黄菊英准备大会发言稿。讲话稿详细介绍了上海工人的生活状况和组织工人斗争的体会,控诉了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罪行。

会后,代表们都夸奖他写得好,他却谦虚地说:“我呀,还差得远哩。”

接着他又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执委扩大会议。回国后,欧阳立安担任了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兼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一个16岁的少年,为党的事业挑起了“大梁”。

1931年1月17日,欧阳立安按组织的通知,到天津路中山旅社大号房间开会。下午1时许,敌人突然围了旅社,他与沪中区委书记蔡博真等三人来不及转移,同时被捕。

在审讯时敌人问他:“你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当土匪?”欧阳立安用鄙视的目光说:“我没有当过土匪,像你们这样帮助帝国主义喝中国人民的血,啃自己人的骨头,这才是土匪!”

欧阳立安又义正辞严地说:“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国民党迟早要灭亡,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2月7日晚,欧阳立安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在龙华壮烈牺牲。欧阳立安年仅17岁。

张超——碧海蓝天铸军魂

张超是从岳阳市岳阳楼区走出去的飞行员。

张超(1986-2016),岳阳县人,2009年5月入党。2016年4月27日,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训练时突遇空中险情,他果断处置,为最大限度保住战机而错过最佳跳伞时机,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2016年11月,追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同年12月中宣部授予张超“时代楷模”称号;2017年,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8年6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年9月被评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被国家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15年初,时任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队长的戴明盟来海南遴选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立即找到他自报家门:“我想成为你们飞鲨战队的一员。”经过严格测试,张超终于成为两名“插班生”之一,告别了团聚不到一年的妻子张亚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含含,舍弃了即将提为副大队长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奔赴辽东湾,成为一名舰载机航空兵飞行员。

作为插班生,张超在一年多内完成了常人三四年所学所练课程。为圆飞鲨之梦、强军之梦,他日以继夜,补训苦训。他将自己绑在模拟飞行器上,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2016年4月27日,辽东湾碧空如洗。健步登上歼-15战机的一级飞行员张超显得分外挺拔潇洒,意气风发。今天他有两个架次的飞行任务。第一架次是超低空掠海突防飞行,他成竹在胸,有条不紊,战术动作衔接得有如行云流水,获得指挥平台高度赞扬。

12时59分11.6秒,张超所驾的 歼-15战机像一匹突然被人勒住缰绳的奔马,前轮竟腾空而起,机头不由分说地急速上蹿,机尾将地面蹭出刺眼的火花。电传故障!这是一种在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故障,它骤然而至,且毫无征兆。怎么办?按特情处理规定,此类状况下飞行员可立即跳伞,也只有立即跳伞方可确保飞行员生命安全。张超毅然决然地用尽平生气力将操纵杆一推到底,紧紧握住。他只有一个信念:尽全力挽救这架造价数亿的飞鲨战机。

“跳伞!跳伞!”指挥台大喊!张超依然在拼尽最后的力量,他要把生命抵押给死神,以弥天大勇死死控制操纵杆挽救朝夕相处的战机。59分16秒,机头还在桀骜不驯地上蹿。眼见操纵杆失灵,耳听地面指挥台疾呼“跳伞”的命令,张超才被迫拉动弹射手柄。“砰”的一声令人心碎的闷响,张超整个身躯连同笨重的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出舱,重重地摔在硬邦邦的地面上。惊心动魄的4.4秒,定格了人民英雄的永恒青春!作为我国献身航母舰载机事业的第一位英烈,张超的事迹在军内外激起强烈反响。

陈林——壮士一去不复返

陈林。

陈林(1979—2008),株洲市人,陆军航空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所在机组担任抗震救灾任务。5月31日,飞机在执行任务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于14时56分失事,他与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时年29岁。

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地区,到处是深度切割的高山深谷,云遮雾盖,气流不稳。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来说,这是风险极高的地区,被称为“飞行禁区”。但是,由于地震造成滑坡无数,在道路被严重阻隔的情况下,直升机成了紧急救援必不可少的工具。

地震发生后,陈林所在的陆航团一直在灾区执行飞行任务。此时的陈林,已经有了3年空勤机械师的经历,累计飞行时间已达791小时,并多次执行高原飞行任务,是有经验的空勤机械师。在部队,陈林被视作机务干部的榜样。他从军校毕业后,不过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提升为空勤机械师,成为同批技术人员中“提空”第一人。

作为一名空勤机械师,陈林不仅技术过硬,而且非常能吃苦。据战友回忆,在夏天,直升机尾梁中的温度可达60摄氏度,而且里面不通风。尽管如此,每次检查直升机,陈林都坚持爬进尾梁,耐着令人窒息的闷热,仔细查看每一个部件。每次从机上下来,他就像是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凭着过硬的本领,陈林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一直与机组寸步不离。在10多天时间里,他和战友们每天早出晚归,共飞行了44架次,飞行时间40小时22分,运送物资11.9吨,解救因灾受伤群众75人,运送救灾人员35人。每天,当他和战友们回到基地,在其他人走后,作为机械师的他还要留下来,按照程序对直升机一丝不苟地逐项进行检查。

灾区地质、气候状况复杂。陈林和他的战友们的每次飞行,都充满了风险。但是,当看到急需救援的灾区人民时,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人民,从来都是令出即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敬老爱老的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祖国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我的姥姥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成长的烦恼 捉迷藏三百字作文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400字 月亮200字作文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毕业季的作文 青春的英语作文 我理想的婚姻英语作文 温暖留在心里作文600字 我的傻爸爸作文 描写天气的作文100字 介绍东西的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中国成立作文 学英语的经验英语作文 我爱吃什么作文 激动的泪水作文5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 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作文白衣天使 烧烤英文作文 国庆作文高一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