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旷世奇书《唐吉可德》:使幼者笑 壮者思 老者哭

2021-01-03 12:05:01
相关推荐

星期五言:被称为旷世奇书的《堂吉诃德》,其伟大之处应是覆盖纵向时间线和横向地域线的。木心在谈及文学史的时候曾说:从世界历史来看,从堂吉诃德骑着瘦马出来,“近代”开始了。艺术家此话足以可见此书对时代乃至整个人类的价值。

而在本人看来,“近代”自文艺复兴开始至今,人类所走的路也就不过堂吉诃德离开家门走的那一小段路,甚至还没到其最后打道回府那个阶段呢。而到他回了家,也就离见上帝不远了。如此说来,《堂吉诃德》无疑能覆盖人的一生。

当然,本文不是来跟着骑士堂吉诃德一起吹牛逼的。星期五要想提醒大家的是,此书几乎能帮我们解释当下身边社会的所有光怪、荒诞、离谱的事情,不止如此,它还能帮我们治好各种疑难杂症式的“社会病”呢!

来跟“星期五文艺”一起品书吧!

一、每遇嘲他人,先从自嘲开始

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是个“独臂侠”,那是在战场上失去的。听说他在战场废墟被人救醒发现自己的左胳膊没了时,竟笑着跟旁人说:太好了,这下我的右胳膊就更有力量了!

通读过《堂吉诃德》的人不难看出,全书都在暗中对整个社会针褒时贬(从对庸人的贬斥到对富人的冷嘲再到对伪艺术的抨击……)。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书,作者却把主观视角搁在了骑士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身上。

众所周知,这俩人一个疯子一个傻子,他们所到之处,什么好事坏事恶事善事都被他们的荒唐事抢了戏。换句话说,作者要通过主角嘲讽别人,那是从主角的自嘲开始的。要知道,这种“嬉皮风格”可不比莎士比亚来的晚。

▲堂吉诃德与侍从第二次出门远行 - 图书插页(以下皆是,均略)

非但在主观视角上自嘲,书中但凡牵涉到的穷人、圣人、绅士、官员包括上帝都在被嘲之列,作者甚至还时不时地跳出故事对书中那个假托的《堂吉诃德》翻译者讥讽自嘲两下,真够极致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这抱怨那,抱怨多了你会发现:这些人个个在给别人挑毛病的时候都是能手,但对自己,呵呵,那就半点玩笑开不得了(天知道他们是缺乏幽默感还是怎么的),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气候,那就是围在这种人身边的都是说好听的“好人”,坏人则都被自己踢出“朋友圈”了。这种人往往忽略了一点:社会和别人的缺点往往会影射到自己身上。没准别人就是自己的照妖镜呢。

那么,抱怨也好,给别人找瑕疵也罢,这些行为能解决问题吗,哪怕那能让自己心理上舒服点、过得开心点吗?好像现实并不是那么乐观,反倒抱怨多了自己更烦躁了,行为言语更偏执了,心情也更坏了。

面对如此,我们的老朋友“堂吉诃德”又给出了些许办法——

二、每遇坏人坏事,学会一路笑到底

如果说《堂吉诃德》什么地方最让本人佩服,那就是它能让观者在“一千多页”的故事历程里一路笑到底——甭管是好事、坏事、悲事、丧事;甭管事情是公平的、不公平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也甭管是堂吉诃德掉了满嘴的大牙还是桑丘潘沙被裹在被罩里乱打一通……总之,作者总能让事件以一种娱乐荒诞的方式收场,贻笑大方。

▲堂吉诃德把风车挡车妖魔,决定与其大战一场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似乎有点“啊Q”,它绝算不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在找不到最好的方式之前,不失也是个办法。

再回到我们的现实世界。我们总在面对种种不公平的,不合理的,无解的事情,而作为一个个体,在我们没有能力为一些事情做出实质性帮助的时候,围观、抱怨、气急败坏甚至辱骂、嗔舌、网络暴力相向真的可取吗?

大的帮助咱不说,气多了自己还伤肝伤肾呢!如此不如学学作家和他笔下的堂吉诃德,讥笑、苦笑、冷笑、淫笑……终归还都是笑,总归对身体的伤害不大。而有些事情,笑着笑着,身体好了,没准办法还出来了呢!

当然,要做到“一路笑到底”的境界,首先得先甘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自己当成疯子和傻子。

三、原来疯子和傻子是最幸福的

疯子和傻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周围人在笑的时候,他们会一脸懵逼,不知所以然;而当他们大笑起来,就成周围的人懵逼了。我们书中的两位主角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便是这种选手。

你比方说:书中一群上流人士想要拿堂吉诃德取乐,让一个女仆假装爱上了堂吉诃德。结果,堂吉诃德还真是当了真,在自己的忠贞与欲望之间矛盾的团团转,逗得大家(包括读者)乐开了花。

再比方说:当一群人假装把侍从桑丘潘沙捧成海岛总督,以此取乐的时候,桑丘潘沙却在惦记着自己当了官怎么能让老家的老婆和孩子也沾上光,怎么能安抚好百姓,不辜负提拔者和自己主人的堂吉诃德。这种反差也足以让人笑掉大牙了。

▲主仆二人试图从官兵手中解救囚犯

不过以上两例也完全可以反着看:堂吉诃德虽被别人耍,但自己是入戏了,他真正地沉浸到了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幸福之中,哪怕这种幸福带着痛苦和矛盾,但那对他来说是真实的。反倒那群看戏的人是在空虚中为自己“造戏”,为自己没乐找乐,尽管明知道那是假的。

桑丘潘沙更不用说了,他打跟上堂吉诃德那一天,自己就时时刻刻幻想着自己能当官发财,能让老婆孩子过上体面的好生活。它甚至傻到根本没注意到别人在笑自己傻,或者说他压根也不在乎那些。他只知道一件衣服、一盘肉、一块黄金是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的!

如此看来,两位在外闯荡的主角活的都是幸福的,都是健康的,他们唯一付出的代价就是被别人笑成疯子和傻子,可这又何妨呢?

看看我们身边的社会,再看看我们自己,大部分人别说自甘当疯子傻子了,就连自己有一刻没被别人当成聪明人,都生怕生怕的。当然,人各有志,你想要面子就得装,想要真理就得被骂被鄙视。

不过针对那些真的想让自己过得健康幸福的人来说,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作风不妨借鉴下,他们的作风很简单——

面对庸人:记得他严肃时你就笑,他笑时你继续疯

四、下脚料的写作方法

说到这不得不提下《堂吉诃德》的一些写作手法了。

作者是怎么让洋洋洒洒的一千多页(中文翻译版)变得如此荒诞离奇,又是怎么让这位大骑士一路的探险啼笑皆非的?

方法很简单,他通篇事件素材用的都是“下脚料”,通篇主题都在走偏跑歪,它绕来绕去就是不跟你说正事(或者说事儿不正经说、不正经说)!

这话再具体解释就是:如果书中说到堂吉诃德要跟另一个骑士决斗了,那么接下来你往往看到的不是金庸小说里的那种“比武大场面”,你看到的是数页观众的聊天;看到比武骑士不正八经备战,而是瞥向了观众席上的美人,浮想联翩;真到开战了,你往往看到的是骑士骑着马冲向对方的时候不小心绊了一跤,于是,这场厮杀也就如此收场了,大跌眼镜;

再如果堂吉诃德派侍从桑丘潘沙去打探自己情人的住处下落,那么你接下来可能会看到桑丘潘沙在路上找了个角落睡了一觉,然后又编出个故事来回报主子了,总之,你甭想让作者迎合到你的口味,看到通常小说里可能会出现的东西。

▲图书内插页(西,巴拉卡)

结果书中正文什么奇迹都没发生(除了一些巧合以及其它人间接讲出的故事)。

如果把《堂吉诃德》比喻成一道菜的话,那这道菜无疑是用那些鱼尾巴、虾皮、面包碎拼出来的。

我想起了本人上学时写作文的风格——比方说写诸如“一个小朋友路上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命题作文,本人是很难get到“拾金不昧”这个主题的,反倒我会想到那一分钱能干嘛,是买个糖瓜还是打个手环,如果交给警察叔叔,它会不会装口袋里弄丢了之类事情。

显然,我那时的作文是没几篇能及格的,原因很简单:作文跑题了,没有符合(老师要的)“中心思想”,用现在的话,估计就得被说成“没表现出正能量”了。

问题来了,到底是电视媒体上的那些大事件、正能量更接近现实,还是“大事件”背后的“下脚料”更贴近我们呢。我想这个问题各位判官自有鉴别。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即便我们琢磨出了一两个自以为是的“真理”,也要找准时机,别随便哪都说!这是我跟“堂吉诃德”学的又一个本事——

五、面对善者:偶尔表露下思想,不要多!

先说“伪善者”是怎样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给自己苦口婆心讲道理、提意见、出谋略、摆立场的人,当然这些人里有些是善意的(意见道理是对是错姑且不说),但另一些人则仅仅是为了卖老、显摆、图嘴痛快、谋私利……

碰到这种人怎么办?伟大的骑士 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那就是:什么都不要反驳,什么道理都不要讲,只当别人眼中的疯子傻子就好。(这种伪善的布道者其实还应该包括那些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观和自己不对等的人)

如此一来自己不受伤,别人还能从你身上得到娱乐,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堂吉诃德与狮子对峙

如果碰到那些善意的人(比如说书中的牧羊人、牧师),也要选好场合时机,偶尔说那么一两次,让听的人感到一句惊人,豁然开朗,那才算成功,否则还是会起反作用。

至于怎么辨别善者、恶者以及他们的善意、恶意?这就不是本文的能力范围了。

回到小说来,不说别人怎样,《堂吉诃德》中骑士的那为数不多的几次“演讲”,真的颠覆了本人对其人的所有认知,不光如此,心胸感觉也更开阔了。

当人的心胸一开,便又会发现堂吉诃德一类人的其它一些隐藏的特性——

六、让浪漫、忧患意识并存

柏拉图主义那种纯精神的东西似乎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但都像哥们儿杜甫那样忧世伤生苦大仇深也似乎不太可取。怎么办……

唯有让浪漫、忧患意识并存。正如基督教承认上帝魔鬼同在的二元论一样。

显然,这种理念在《堂吉诃德》的两位主角身上体现的再明显不过了:

一方面,堂吉诃德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女色,主动离家出走去外面受苦受累,一堆破铜烂铁罩在身上从不离身,随时准备碰到坏人出手。侍从桑丘潘沙也时时刻刻不忘家里的老婆孩子,时刻提醒主人曾答应自己的报酬以及眼前的三餐;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每时每刻思念着那个并不存在(通篇都没出场)的情人杜尔西内亚。桑丘潘沙也在每时每刻意淫着自己当上海岛总督。

▲被贵族家仆们簇拥着的堂吉诃德

你会发现从艺术角度来讲,两人在一起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对称与和谐——他们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幻想与希望带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他们为眼前的残酷现实时刻准备着应对措施。这种对称与和谐正是浪漫忧患意识并存的结果。

在我们生活中,不妨也让这两种东西在自己意识里并存试试,或许那能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平衡。

七、再谈《堂吉诃德》:从阿Q到三国再到上帝的联想

初看堂吉诃德前十章,我对堂吉诃德产生了一种“阿Q”式的印象——显然,他的那种装疯卖傻、精神胜利、自以为是的作风让人反感。

这些反感直到第十一章两人遇上了那群淳朴的牧羊人——从堂吉诃德在席间抒发了那一长篇大论开始,我对这位骑士刮目相看了,甚至产生了一些同情与共鸣。

▌“那是多么好的岁月、多么幸福的时代呀!难怪古人冠其以‘黄金’二字。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个黑铁时代如此钟爱的黄金,在那个时代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而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你的’和‘我的’这两个字眼!在那些淳朴的岁月里,一切都是共有的。……正是因为世道变了,人心越来越坏,所以才建立骑士制度来保护贞女,援助寡妇、救济孤儿和一切无告之人。牧羊人弟兄们,我感谢你们如此款待和照顾我和我的侍从……”- 堂吉诃德

这一长篇大论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出场那一袭大论。没错,正是诸葛亮对天下政治局势的总结与阐释,你才得以从宏观上看明白了小说的脉络,在此之前的故事,打打杀杀乱成一锅粥。

堂吉诃德的这番议论从某种角度来说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出场白异曲同工。它让你从宏观上看到了人性,也让你从宏观上包容了人性。

而带着这种宏观与包容的角度与心态再继续把小说看下去,你会发现从堂吉诃德身上显露出了一种类似“上帝”的视角,只不过这个“上帝”不像传统圣人那样高姿态、高角度、高神圣罢了。取而代之的上帝是以一种疯人、狂人、怪人,丑陋、低下、近民的方式出现的。当然,你也可以把堂吉诃德当成是上帝的代言人,像背十字架的耶稣那样,只不过,这个耶稣不但会救人,还会给人逗乐罢了。

▲第一次征战回家后的堂吉诃德

如此看来,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也好,祥林嫂、闰土也罢,似乎比堂吉诃德的艺术职能少了些许自嘲逗乐的功能。难怪本人看鲁迅胸闷压抑,看塞万提斯轻松爽快。

八、尾声

周作人评价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时说:它能使幼者笑,使壮者思,使老者哭…而本人在看完这部著作后,竟然发现自己是又有笑、又有思、又想哭!

笑的是那个世界的那些荒诞事儿,思的是那个世界与自己这个世界如此相似,哭的是堂吉诃德的孤独以及疯病恢复后的终别……

天呐,难道本人的体内同时住着老人、小孩儿、壮年?

阅读经典名著,关注【星期五文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恩500字作文 鬼屋作文 游古镇作文 童年的快乐作文 作文十年后的我 环境污染作文 写哥哥的作文 夏天作文400字 作文陪伴600字 介绍朋友英语作文 观后感500字作文 家乡春节的作文 小学生一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100字 作文600字写事 万能作文题目 二年级100字作文 作文 成长的烦恼 大公鸡作文 我的想法作文 关于知识的作文 假期作文600字 自我成长作文 美好瞬间作文 高一作文素材 发烧作文 启航作文 关于叙事的作文 两千字作文 责任担当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