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读爱玲⑤|专访《张爱玲全集》主编 学者止庵:张爱玲是一个勤奋 用功的天才

2021-01-03 15:30:01
相关推荐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00年前的今天(9月30日),张爱玲生于上海。她的文学生命力强劲,绵延不绝。在她的百年诞辰,众多读者怀念她,写她,读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除了那些不读书却只想凑热闹,看假语录满足虚荣心的部分人之外,还是有大量粉丝是真正因为欣赏张爱玲才华,愿意在她的生日这一天,仔细回望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命,耐心读一段她非同凡响的卓然文字。

也正因为张爱玲的文学吸引力太大,人们总是想知道她更多,更细。近些年,张爱玲生前未刊作品的不断被发掘、被出版。以至于人们对张爱玲文学和生活世界的了解,谬误逐步被纠正,形象逐渐清晰。

晚年并不潦倒

身后留下财产近270万元港币

张爱玲是传奇。但围绕着“传奇”的,也往往有很多理解的偏差。比如在网上有不少解读张爱玲的文章,总是把张爱玲的传奇过多渲染在她生命的早期,而把她的晚年状况想象得过于悲催:潦倒。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她晚年的经济状况。张爱玲生前挚友、学者宋淇之子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一书中记述,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张去世后整理其遗留物品时有一个清单,张爱玲在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共有六个银行户头,林式同在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办理手续后,共取出2.810771万美金,并按张爱玲遗嘱要求把这笔现金全部汇给了宋琪夫妇。张爱玲的丧葬费及清理费用、遗物运费共计1.168703万美金,宋淇夫妇另付给林式同。1995年时美金与港币的汇率为1:7.75左右,那这笔存款折合20万港币多一点。宋以朗说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并非外界所说的那么寒酸。除此之外,宋以朗查阅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通信,里面提及过财务报告,父亲宋淇在香港帮张爱玲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母亲邝文美也为张爱玲开立过银行户头,其中有一张邝文美写的字条,上面写着E.Chang的银行外币存款为32万多美金,这在1995年相当于248万港币,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两样加在一起,共有近270万元港币。张爱玲在遗嘱中对这笔钱的用途如下要求:(一)是要请宋淇夫妇买些东西做纪念(其实就是作为一种补偿,给宋淇夫妇照顾身体),(二)是请高手翻译她的作品。

精神也挺快乐

曾经“一半的时候都是笑容满面”

那么,她的精神世界呢?

2020年9月,由宋以朗主编的张爱玲往来书信集,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该书信集分成《纸短情长》与《书不尽言》两册,60几万字,收录了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长达40年的鱼雁往来的700多封信。时间跨度从张爱玲从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至1995年去世的后半生,成为纪念张爱玲百岁的重磅作之首。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向自己的好朋友宋淇、闺蜜邝文美,事无巨细地分享着自己的一切:她到美国的感受,见到的人事,写作的计划,内心的困惑,身体的病痛……比如在1955年10月31日至翌年2月10日,她在信中一五一十地跟邝文美报告纽约所见所闻所感。虽然初到纽约,工作、住所、英文著作的出版都没着落,但张爱玲却非常快乐。(“我自从来了之后一直非常愉快,一半的时候都是笑容满面”)。她再次发挥她那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纽约女子“发型衣饰大都是极端而又单纯的,使我每次出去都看见无数赏心悦目的东西。”

对话止庵

张爱玲不是对一切人都冷漠,她对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类

如何更深、更真地走近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我们拨通了学者止庵的电话。止庵是编辑家,学者,对张爱玲、周作人、鲁迅研究尤为深入。他编有《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译文全集》,《张爱玲全集》(已出十一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012年),《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与王世家合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等多部著作。2016年,止庵还曾受邀在2016年香港书展现场,以“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为题,与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进行了对谈。

封面新闻:止庵老师,您好。最近出版的宋以朗先生编的张爱玲与宋淇夫妇来往书信集《书不尽言》《纸短情长》, 您读了吗?作为一名张爱玲研究者,您觉得价值如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止庵:我读了。我觉得价值很丰富,还真是非常有收获,可以解决此前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少疑问。我已经写了两篇相关文章了。事实上,张爱玲的往来书信,除了跟宋淇夫妇写的,包括张爱玲与夏志清、庄正信的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张爱玲。在她给宋淇夫妇的这批信件中,张爱玲谈工作方面多一些。可以说,对她晚年“工作”(主要是指写作)的情况,可以知道十之八九。对她晚年“生活”的状况,可以知道十之二三。如果这些信件没有出版,那我们现在很多人写张爱玲传记,尤其是写她晚年的情况,素材就非常不够。如果非要写,就只能瞎编。我们看现在关于张爱玲的各种文章很多,但其实很多都是瞎说。有了这些书信提供的细节,对张爱玲的了解就更准确、全面。

封面新闻:有人说,张爱玲的书信,随手抽出来一遍,就是一篇好的散文。

止庵:信毕竟不是文学作品。 我认为,张爱玲书信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能提供很好的研究素材,能让研究者知道此前很多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情。虽然书信里也有张爱玲行文的特点,但是张爱玲文学作品够多了,如果欣赏文学性,还是去看她的文学作品最好。

封面新闻:为纪念张爱玲诞辰100周年,香港大学在其官网线上举办“百年爱玲,人文港大:张爱玲百年诞辰纪念文献展”。张爱玲于1939年8月到达香港并进入港大,1942年5月离开香港回到上海。虽然日本入侵对港大校园的毁坏巨大,但带有她证件照的学籍记录以及两个学年的成绩单都保存完好。从文件里看到,在香港大学的两年多里,她修的课程有英文、历史、中国文学、翻译、逻辑和心理学,其中英文和历史的成绩突出。您看到这个文献展,有何感受和收获?

止庵:这个展览非常好。我看到后也是收获很大。关于张爱玲在港大读书这段时间的研究,此前依靠的素材一直都主要是靠张爱玲自己写那段时光的散文《烬余录》。传记作家写张爱玲传记,都靠这个写。虽然这个散文非常好,但毕竟它只是一个单一材料,还需要旁证。而在这篇文章里,张爱玲提到的细节也不够多。但是从港大这次展览,我们知道她当时读书的很多细节,比如她的出勤率很高,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等等。

封面新闻:关于张爱玲的遗作,在不同的渠道,被发掘、整理、出版,前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您怎么看?

止庵:我觉得,如果谁质疑,觉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那完全可以选择不看。我一直还有一个盼望: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美国作家赖雅,写的有日记。有人看过,其中有对张爱玲的不少记录和描述。如果赖雅日记能出版,对张爱玲研究也会很有帮助。

封面新闻:关于张爱玲晚年的情感生活,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1956年,她和大29岁的美国作家赖雅结婚。赖雅身体不好,中风几次。需要张爱玲照顾。张爱玲的伯乐之一,学者夏志清晚年受访时为张爱玲嫁给赖雅不值:“赖雅又太老太穷,自己明明中风多次却不告诉比他小近30岁的张爱玲。结果婚后仅两个月再次中风,给了她沉重打击。张爱玲为了给丈夫筹钱治病不得不为港台写应景笑剧,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大好时光。”

止庵:据我个人研究了解所知,张爱玲跟赖雅的关系还是很好的。至于有人说,赖雅生病了,张爱玲还要照顾他,耽误了写作。甚至认“赖雅是张爱玲写作上的绊脚石“。我觉得这些评论就不太合适,因为毕竟那是人家夫妇俩之间的私事。外人不好评价。照顾生病的丈夫,也是张爱玲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人家愿意,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封面新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爱玲是一个冷漠的人,她晚年对弟弟不管不问。但是在她给宋淇夫妇的信中可以看到,她其实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对方好几天没来信,她会担心。对方生病了,她会嘘寒问暖。可以说,里面自然有她一贯的精神孤高,但也不乏市井家常的温厚。可不可以这么说,她把自己的温情都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她拥有了高质量的友谊,对亲情没有那么在意。她把宋淇夫妇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止庵:张爱玲不是对一切人都冷漠。她对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类:对大部分人,她不想打交道,不愿理你;对少数人,她比较烦;还有少数人,她的态度很亲切。恰好她的弟弟属于她比较烦的那一类。宋淇夫妇、夏志清、庄正信、林式同,这些她都关系很好的。如果深究为什么,她弟弟成了她比较烦的人,我觉得讨论的意义就不大。姐弟之间感情淡薄不来往,这种事情在生活中也不少见啊。

封面新闻:熟悉张爱玲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在青年时代有一个闺蜜炎樱。张爱玲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炎樱语录》。但是,有人写文章提到晚年的张爱玲与炎樱几乎断绝了来往,其中一个原因是跟两个人经济状况悬殊,炎樱经商赚到很多钱,等等。从您的研究看来,真实情况应是怎样的?

止庵:炎樱有经商能力,这的确是事实。但据我了解,张爱玲晚年没有跟炎樱怎么来往,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张爱玲不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这是张爱玲在一封信里提到的。但这并不代表张爱玲不看重她们曾经的那段友谊。这是张爱玲晚年,临去世前两三年出的书《对照记》中,她放了很多炎樱的照片。她的弟弟,胡兰成,宋淇夫妇,她都没有放。

封面新闻:对于张爱玲,还有一个误解比较常见:认为张爱玲写的小说调子灰暗,过多关注心理阴暗的部分。持这种印象的人中,不乏有成就比较大的作家也会这么认为。其实,如果细读她的作品会知道,她不过是洞察力和表达力很强,将很多人性和生命的真实,表达得比较精准和淋漓尽致而已。

止庵:你说的对。人性的阴暗面和生命一些真实状况,不会因为张爱玲不表达就不存在。

封面新闻:为什么在网络上会流传出那么多的张爱玲假语录呢?而且假语录中,多是把张爱玲浅化为心灵鸡汤和爱情导师。完全没有get到张爱玲在文学上的真正成就和意义。

止庵:我想,这跟很多人不看书,只上网有关。还有就是这些假语录的出处是那些人:觉得自己说话没人看,没分量,把自己的话按在张爱玲身上。

封面新闻:关于张爱玲小说影视化,您是如何看待的?

止庵:电影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工业。要考虑很多文学之外的东西,会受制于资本、演员等因素。不像写小说那么自由。而且张爱玲的小说戳穿人生很多真相,如果照故事原样改成电影,难免会让一些观众觉得不舒服。所以导演往往会加一些光明的东西进去。如果拍成电视剧,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为了撑时长,往往会发水。那就要编造很多东西。综合种种,虽然拍出来也可以一看,但我总觉得终究不是那么高明的一个东西。

封面新闻:张爱玲的文学生命力一直如此强劲,核心还在于张爱玲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张爱玲也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在您研究看来,除了天赋高之外,张爱玲的文学背景,她的文学养成来源有哪些?

止庵: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四点。第一点 :张爱玲肯定会读经典文学名著。她在港大文学院读书,会系统接触到经典的文学名著。但是张爱玲的阅读不至于此。在《谈看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阅读了经典主流之外的很多书。包括人类学、历史学等非虚构领域的东西。这些阅读对象,比起已经被整理过形成的文学作品,更原始,更丰富,更生动。她从这里获得很多营养;第二点,张爱玲家学渊源。旧学功底很厚。她读了很多古书,包括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其中对张爱玲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典籍有四种:《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又名《醒世姻缘》)《海上花列传》;第三点,张爱玲对日常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很少人提到。不少作家虽然写作也很好,但是对这个世界兴趣不大。但是,张爱玲对日常生活有兴致勃勃的热爱和兴趣。她有很多天才的比喻,这离不开她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体会;第四点,张爱玲非常勤奋,对写作非常认真。在她给宋淇夫妇的信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己的文稿,精益求精。不厌烦多次修改。在信里多次是说她又要改了,帮她把稿子要回来替换。张爱玲毋庸置疑是天才。但是天才也需要行动去实现。天才不能浪费,不能闲置。张爱玲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天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一快乐的一天作文 公交车上的爱作文 材料作文范文600字 路为题的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150字左右 生活中的美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成功的喜悦600字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800字 保护环境的作文500字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600字 身边的幸福作文600字 慢慢靠近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300字 其实并不难作文600字 学包饺子作文400字 50个优秀的作文题目 春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这就是幸福800字作文 珍贵的礼物作文500字 写雪景的作文600字 快乐的一天200字作文 作文我上二年级了 中学生作文大全600字 周记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挫折的作文600字 奔跑在追梦的路上作文 温暖的时刻作文600字 新年快乐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