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苍厚秀润无声诗——徐承云将军书法艺术侧面观

2021-01-03 18:35:01
相关推荐

在轻灵舒缓的艺术氛围中,往往隐含着书法家心灵颤抖的律动,对人性复归于自然的呼唤。无论是晋人的韵,唐人的法,宋人的意,还是元、明的态,清人的质,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正如南朝大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所谓神采,既有书法作品的笔墨情趣,更主要的是书法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其多寡高下是决定书法品位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在欣赏了徐承云将军书法艺术后,在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感觉!

与将军初识是在2007年秋天。当时受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将军的委托,我从浙江杭州全国政协大运河申遗考察、调研的活动上,请来谢辰生、罗哲文两位恩师,共商《南京军区营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工作。当时中国文物学会与南京军区多次沟通,制定了完整的工作计划,并委派我们三人组成专家小组,协助南京军区来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天晚上,我们三人下塌在南京军区的华东饭店,朱文泉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携军区联勤部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并最终确定了起草工作时间,以及由军区联勤部负责后勤调度保障等各项措施。

除了做好联系人,我还要在法规专家谢辰生先生的指导下,负责执笔撰写“暂行办法”文本,同时协助罗哲文先生领衔的古建专家组,对军区内所属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全面堪察、测绘、整理资料,以留供后人研究(此工程后来因罗的身体状况,未能如愿完成,实为憾事!)。好在由谢辰生老亲自指挥,我执笔撰写的“暂行办法”,经国家级专家们的认证和推荐,成为建国后第一部军队营区文物保护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并受到中央及国家领导的一致好评,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还作了重要指示和批示。

就此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更缘于这些的机遇,2008年,我获得了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

后来与将军的交往并不多,主要是参加每年中国新四军和华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会。由于常在一起参加活动,接触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将军待人接物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区高层领导的架势。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常常一起抽烟聊天无所不及,和他的交往让人感到一种温馨与快乐。

这让我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引吭高歌:“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只有读懂了这些话,才会理解苏轼那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从容,山间清风的旷达脱俗,寄心于明月的无比豁然,得失皆自然的人生况味。这既超越了世间一切名利世俗、官场沉浮、人生成败,又充分展现了其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大智慧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大情怀,“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超然万物”的大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古诗文名篇千锤百炼,具有久传远播的强大生命力。这不仅是书法家书写的对象,也是滋润书法艺术的丰富营养,是书艺之魂。书法艺术中的虚实、奇正、枯润、刚柔、疏密等手法,主要来源于老庄的哲学思想,是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而书法艺术所张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种“书以载道”大大增添了书艺的精神力量和艺术力量。我从将军《军旅随笔》书画集的名篇佳作中就发现其意境、文采、词章,不仅提高了书法家审美情趣,更多的是提升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

▲徐承云 楷书史记·孙膑、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军的书法大都贴近所书的作品内容,能较好地随表情达意而定,以所书作品的风格而为,或朴茂、或简静、或刚健、或婉约、或纵逸、或方正,体现出作品的风韵,使两者相得益彰。能够做到这一点,同将军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素养密不可分。将军曾告诉我,他在童年启蒙时期遇上了一位好老师,这位叫楊修业的小学老师是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最基层的“老私墪”,一辈子手执教鞭,默默付出,凡他教出的学生必须用毛笔书写,而且对学生写字的坐姿、运笔要求特别严格,他常用乡言告诫学生:“字,就代表你们家的门楼子……”又说:“字如其人,品行端正的人,写的字也端正;调皮捣蛋的孩子,写出来的字就像鳖爬……”这话虽说是土得掉渣,对莘莘学子的启蒙栽培确是“润物细无声”。

他也幸运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徐承玉,这对父子均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父亲在家里常给他作示范、讲笔法。这么多年过去了,童年记忆里崇拜的人除了楊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小学一年级起徐承云每周至少写三篇大字,三年级起作文就用毛笔小楷抄写,由于写得认真,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我在全国的名城、名镇、名村的考察、调研中常常会发现,至今许多乡土气息比较浓厚的古老村落里,老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那套“泥鳅兴捧,小孩兴哄”,表扬越多,就越起劲。正是这段终身难忘的记忆,为徐将军的书法艺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将军从军五十多年,在野战军中从机关到基层担任过各级主官,负有日常训练、战备、管理等军务重任,而且野战军流动性大、野外活动多,尽管很少有机会大笔挥毫,但凡有闲暇,他仍坚持练毛笔字,凡能用毛笔的机会绝对不错过,对书法艺术探究的热情从未有改变。欧、颜、柳等名家字帖随身携带,抽时间目读、心练。特别是在报刊上见到上乘的书法作品,就收存保留,仔细揣摩其结体、行笔、用墨及章法。

退休后的这些年,除了一些必须出席的场合,其它时间和精力基本用来经营自己这一生的爱好。往往是一拿起笔、写起字来,就乐此不疲、爱不释手,有时连烟瘾都忍住了。每天潜心阅读古今名家书论、名家碑帖、名人精品巨作,领悟其精神、汲取其精华中的灵魂,刻苦临摹,笔耕不辍。

徐将军和我一谈到中国文字的神奇,就会眉飞色舞。汉字的诞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仿佛这一切绝非人造,实仍神迹。其实汉字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组合。汉字的存在,既是文明的本身,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学贯中西的大师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前辈均积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术,但也不忘本民族汉语更是人生之基础。

文,就是明。汉语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神性语言的诗意、象征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关系性、临界性。汉字的意义总是在词与词的上下文关系中变化,极像太极图的阴阳关系。汉语的本性是易,但万变不离其字。

▲徐承云 楷书书法概论摘抄

当年仓颉造字时他那辽阔的脑海里一定装满了浩如星空般灿烂的神韵,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具梦想,或者说最写意而又最接近世界本源、祖国本相和中国人内心本真的中国字。其中每个字内核都是诗情,外表都是书法。诗情和书法都是极其中国的。这“情”和“法”,便是中国人个人和社会、家国和天地之间所有关系的基石。正是在这方土地上,中国的汉字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出无数朵永不褪色的花朵来点缀世界,譬如诗经、楚骚、山海经,譬如老子五千言、庄子逍遥游、孔子论语。

这些文字空前绝后,这究竟是天道人心,还是悲欢歌哭?我至今也无法言喻,这种包容世界万像的伟大思辨,却又惜字如金,吉光片羽,美不胜收。一切都像梦境一样美,不屑语法,天删地改,至今读起来还是觉得醍醐灌顶。试想梦境里相见,谁会滔滔不绝?还譬如司马迁的史记,史诗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都由这些汉字的组合,呈现着何等崇高、绵邈、雄浑和苍茫?感恩先祖塑造了中国文字的内在神韵,五千年来,每个中国人的额头,都沐浴在中国字的光辉里。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曾撰文:东方文化这一自成格局的文化价值体系,作为和西方文化并行的人类文明两大成就,都将在未来世纪发挥日益重要甚至主导作用。根据他的这一论断,人类共同享受了西方科学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向东方精神文明倾倒。这绝不是无稽之谈。

将军晚年生活中除了写字、学习绘画外,就是读书。他认为人生在世,除了亲朋好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书便是人生最好的朋友,精神上最好的伴侣。每天用这泓清泉来滋润自己的思维,心灵就不会干燥、荒芜。

难怪历史上许多名仕先贤,对读书都作出过自己独特的定义和评价,留下了无数见解和心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常以书籍为伴,掸去心灵尘埃,抚平心灵皱纹,方可永葆一颗年轻向上的心;进而“物我两忘”,入“天人合一”之境,邀山中明月,沐江上清风,快意人生,岂不乐哉,快哉!

人生一路走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要彻底认识一个人,走进他的内心,文字便是最好的途径。我与将军交往的这些年,最爱他的书法艺术,他曾经送我的楷书佛经,我都珍藏在心底深处。和将军交往,他特别注重精神性的励志,常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对茫茫人世、短暂人生做出理性的思考,充分展现了博大精湛的人文精神。正如,马克思所宗法的朴素社会主义理想精神的思路中,看待理想与人生的关系,评议人类理想制高点上精神花朵的美丽与高贵,蕴含和散发的浓郁人文气息,就是精神性的思考与阐发。

因此每读他的书法作品,总觉得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气格存在。他的许多书法作品,只要能够静下心来细细欣赏,会发现每一笔都空灵而又实在,冷隽但又舒缓,稚拙而具有天趣,诙奇更又可亲。近年来他除了楷书为主,又以行隶擅写对联,他的行书得赵松雪之随和舒缓,米南宫之英俊超迈,苏东坡之怡然自得和李北海之挺拨奇险。

我先前特别喜欢他的小楷,这次读了王坚秘书给我寄来的《徐承云将军书法选》中收录的几幅隶书条幅。坐在院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细读,将军用笔内含张迁的古拙,曹全碑中的外柔内刚,石门颂的飘逸自信,邓石如的婀娜流美,以及汉竹木简的真率自然,多方面对立统一的文字建构,在整个章法中均取得和谐地统一,非常难得。

在这特殊的防新冠病毒感染而宅家的日子里,除了把自己三十多年的考察笔记找出来整理(最近眼睛因在电子屏幕前工作时间太长,发炎红肿严重,医生建议暂停一切电子产品的使用,连手机信息都不看,整理工作也不得不停下来),就是手捧将军的书法作品,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读书法,越读越觉得喜欢。特别是将军的小楷《书法概论摘抄》、《史记·孙膑、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等。给人感觉真是爽得美不胜收。

▲徐承云 楷书屈原列传

将军的小楷点画之精到,结字之醇美,个性之独特,气息之洒落,轶凡超群,独领风骚。那转折的方圆多变,撇捺的平曲多姿,显露了过人的才华与深厚的功底。那横画的左伸右缩,撇短捺长的强烈对比,起到了“用笔富特色、结字生奇掘、行间有参差”的三重作用。尤其生动的是点,极其富于变化。两点、三点、四点的巧妙结合,简直是笔趣横生,妙不可言。将军是“有见识、大本领者”(启功语)。他的这些小楷,用笔之洒脱流畅,提按之得心应手,露锋处之毫芒毕现,结字长短、宽窄、大小之随字赋形,以及偶然的重笔涨墨之夺目醒神,皆有独到之处。

这么多年来,我服务于多位国家级老专家,他们的毛笔字,虽称不上书法大家,但却各有千秋。谢辰生老和傳熹年先生均是写小楷的高手,谢老一生起草国家级文件无数,能用毛笔写的,绝对不用纲笔,他老人家常告诉我,写书法不只是以才情和功力论“格调之高雅”、“意境之深远”,迵非碌碌之辈可比拟。观将军的小楷,使人有宠辱皆忘、超凡脱俗之想。此时才深感老前辈对我的点化与教育真是受益匪浅。试看当今书坛,达此高境者,能有几人?

读他的行草《春江花月夜》,艺术形式与内容配合得恰到好处,豪迈挻拨之气,溢于言表,冷隽艰涩,深藏机锋。从线条的起落跌宕、横撑抗衡,看得出其内心的郁勃。所有这一切,都是藉多年的学养和对人生透彻的分析,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其实如果细读他的行楷或者小楷作品,你会更加觉得,其书运笔飘逸,隽秀清丽,从平稳中见奇伟,从沉着中见才气,跌宕磊落,堪称佳品。更令我惊叹不已的是,他近年来不仅小楷精品不断,更能做到兼隶兼行,兼画兼行,形态多姿,淳朴自然,非常不易。

▲徐承云 行草春江花月夜

除了行草,将军还有榜书、行书等作品问世。黄庭坚曾说“字要拙多于巧”。明清之际,傅山提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的书法观,他和黄庭坚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书家们在如何求得“古拙美”上,确实也都花了一些功夫。但我读将军的书法,却独有特点,绝不随大流。

二王书法被后人公认最精美者,成为历史上的代表人物,被奉为宗师,说明人们对古朴、生拙的书契产生美感,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美感的根据,也是特定历史阶段审美心理的必然要求。“爱娇而薄质”,是书契由质朴走向成熟阶段的“人之常情”。为精妍而百般做作,造成书风虚靡,是中国书法界最大的耻辱,然而这种风气已经成了现代书法艺术界的一大通病。

君不见,许多形式粗疏,技巧生拙,刻意在“古、拙”上做文章的涂鸦,竟然堂而皇之在国家级艺术馆展出,他们所有的技能全靠嘴巴去吹,去操作,去找靠山,去包装。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美,被这帮败类当成了挣钱争名的摇钱树和攀云登天的阶梯。而徐将军的书法艺术,始终坚持着质朴和真纯。人不可能再回到童年,但可以用修养求得纯真,最终到达无为无不为的境界。国可能亡,如清之灭明,然中国文化不可能亡。满能胜汉,然最终满被汉同化,以皇帝也写一笔汉字即可见。传统文化之高深莫测与顽强的生命力,此为铁证。

我这一生虽成不了书家,但我特别喜欢颜真卿的一身正气,怒斥叛逆,其雄风凛凛的秉性,赋予了他的行、楷书以大将风度。柳公权持正敢言,唐穆宗向他问用笔之法时,面对荒纵的君王,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法也”,成为书法史上盛传的“笔谏”美谈,他的楷书被后世尊为“柳骨”。颜柳的书法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几乎历代的名家都临习过。临习他们的法帖,也是在学习他们的人品。人以德重,书以人贵。

静源于心,心必有志。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对今人言,志就是信念。信念不移而能凝神,凝神而能气定,气定而能守静。善守静者,心宽似海,心明如镜,心坚如钢。作为一个散文家,我更知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道理。徐将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从来没想过会赢得这么多人的尊敬和喜爱。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细思将军的人生经历,无不在内心深处始终坚守宁静。一个人在他心境安宁、心无旁骛时,才会使心力、灵感、潜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只有当他孜孜以求时,方有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多年前,在研究晋代谢安的时候,我曾看到过他给朋友支遁的一封书信中说:“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在谢安看来,天地苍茫,人生如过眼云烟,寄一世若飘尘。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有其灿烂美丽的一面,诸如得一红尘知已,长相厮守,一生相许,至死不悔。一如司马相如、卓文君,岂不是一件快意之事?又如伉丽共研书艺画理,笔墨酣畅,你绘我题,同笔涂鸦,当算圆满绝配。还如谢稚柳、陈佩秋,又岂不是一件美妙之事?人生能兼此二者,又有何憾?

两年前,我到南京拜访将军时,看到室内悬挂着几幅工笔和写意花鸟,经介绍方知将军夫人池玉慧女士,也是一位难得才女。将军告诉我,老伴自幼就非常喜欢中国画。几十年来她对美术充满激情的爱从未丢失,只要有空、有条件,就拿起画笔,学学工笔花鸟,练练写意笔墨,或对名家作品进行临摹,还不断研读好的画作,仔细揣摩,点点滴滴丰富自己。

更值一提的是,玉慧女士对徐将军书法的支持。将军写字,她会放下手中的事陪伴左右,备纸、研墨,从不嫌烦琐。将军出得意之作,夫人是第一位欣赏者,也是第一位“评论家”,由于兴趣爱好相投,她也养成了时刻关注书法的习惯,对凡能够收集、购买的名家书法、评论及笔法、章法等,常常在第一时间,夫人都向将军推荐与交流。夫人还常笑称自己,是个外行的“评论家”。

我在研读玉慧女士的作品时,特别注意她的笔墨技巧,和将军的书艺技巧相比较,伉俪作画,风格容易近似。将军的书法干净、整洁、舒适、优美,玉慧女士的画作无论是线条抑或水墨彩绘,均笔墨氤氲,滋润俊秀,膏胰润泽,这或许就是琴瑟调和之故吧。她的写意笔墨淡雅秀逸,用笔轻松随意,于紧要处不乏精雕细琢。

夫人这次选在将军书展的几幅作品,用笔大胆奔放,色彩对比明朗,构图别致新颖。在笔墨毫楮之间荡漾着女性特有的娇媚俊秀和细腻婉丽。她的画作清新自然,万种昂然生机,活生生地展示出生命的内在魅力。一如古人赏红葩于积珠之池,令人低徊良久,不忍离去。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她的作品,绝对不输给那些自称为“美术大师”的吃货们。其作品洁净幽雅,风姿绰约,那种轻松和随意,让人顿时感到一股亲和力的存在。古人言:“莹虑陶质,莫疾于书画”。可见,人心灵的敞亮与宁静,书与画都是一大支撑。书意画韵是短暂人生的永恒记录,故而高尚的人会自觉排除世俗的喧嚣,花费毕生的精力去追求。

徐、池伉丽,能像琉璃砚匣终日相随,并相伴那份才情和挚爱,用书法与绘画的雅洁来“更消几番风雨”,那么,虽然世事沧桑,人生如寄,又算得了什么?他俩毕竟拥有过太多值得珍惜的永久记忆!虽到了满天晚霞、相互映衬的人生季节,就更应珍惜岁月留下的痕迹,让星光点点的闪烁星空,写满人间的真情和祝福。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相信他俩的创作,能够给浮躁的我们以更多的静趣和启示。

(文/丹青 庚子年三月十八曰於姑苏春华苑书乐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昆明作文 作文翅膀 茶的作文 法律作文 家乡作文400 写小狗作文 作文心动 写公园的作文 冒险作文 生日英语作文 作文评分 作文缩写 跳舞的作文 鲁迅的作文 恋爱作文 文物作文 三年级作文动物 高兴的作文 作文我的学校 鼓励的作文 让什么作文 女人作文 追求的作文 作文五年级上册 作文咋写 聚会作文 果园作文 重庆的作文 月饼作文 美食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