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汶川 国殇2008的悲情岁月

2021-01-05 06:55:01
相关推荐

2008年第6期

文 吴志菲

“戊子初夏,魄惊魂裂!地表惨栗者,九州十八省;铭心刻骨者,五月十二日!忽雷怒兮地陷,倏崖崩兮山阙,巨岩飞兮狼奔,泥石流兮江溢。溃溃沸腾,訇訇旋斡,邛崃峰倾,秦岭路绝,川北雨横,川中风噎,陇原日暗,陕南天窒。校舍纷塌,津渡多没,百镇成墟,千村湮灭。千万生民,顿失所居;数万同胞,突葬坌。霾锁烟封,云惨星郁;鬼哭神号,天破气遏!……”《哀汶川赋》中如此曰。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在那一瞬间,成了一个让全世界牵肠挂肚的地名。数万人遇难,无数家园被毁,自然界的特大地震在人们心里也引发了一场强地震!

这场猝不及防的特大灾害,考验着共和国的反应、能力和自信!地震后仅1个多小时,新华社就播发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的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人命关天,分秒必争。5月12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农业和粮食生产储备情况抵京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才返回中南海,得知四川强震的消息,第一时间折返机场。16时40分许,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温家宝赶赴四川灾区……

汶川,祖国是你的靠山!几天里,胡锦涛、温家宝等日夜未寐,接连召开中央常委会或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精密部署和制定抗灾方案,用最快的最好的严密科学救灾方案与时间赛跑,在关键时刻发出“生死大救援总攻令”!

曾经陌生的汶川、北川、茂县……一下子成为全国人民揪心的地名。阆中古城地动山摇,刹那间,刺耳的呼啸声让人胆战心惊,修建于明代的高达12层的阆中白塔拦腰崩塌,一大堆砖砾堆在塔脚下,而“香城宫”残壁破败……

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于5月18日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天府之国,刹那变成了灰蒙蒙的炼狱。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宁夏、云南、重庆等中国10多个省区市以及越南和泰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地震后18分钟,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一份地震情况通报,解放军应急预案紧急启动。同一时刻,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军委的重要批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想方设法救人。和平年代里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中国军人以真诚、无畏和奉献再现血染的风采!

一场特大地震,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救人要紧!行动起来,奔赴一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医疗卫生战线,也打响了与死神抗争的这场战斗。早一秒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晚一秒抢救,就多一分死的危险。快,快,一定要快!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冲进灾区,以最快速度开始抢救。

废墟的瓦砾里,残肢断臂随处可见,阵阵腐臭令人不堪。救援人员不停地向废墟的空隙中喊话,消防特勤队员们搜索着任何可能的生命迹象,武警、解放军官兵们清理着废墟中的遇难者遗体和瓦砾,来自建筑行业的抢险突击队吊起一根根垮塌的水泥钢梁——每吊起一块水泥板,他们都小心翼翼,因为每块石板下都可能有幸存的生命。

情浓于火,血浓于水。“汶川,我们和你在一起!”得知汶川大地震,海内外同胞立即投入赈灾行动之中。一些华侨华人在海外打拼,生活并不宽裕,平日勤俭持家,向国内灾区捐款却出手大方。很多人听说灾情,当即撇下工作、搁下生意,四处奔走筹集善款。不少捐款现场,耄耋老人和蹒跚幼童在人群中递上钞票、硬币,其情切切,场面感人。

为了悼念此次地震中逝去的同胞,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为全国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并下半旗志哀。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第一次为平民设立哀悼日,也是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平民而降。

5月19日,从太阳初升的那一刻起,这一天已开始变得沉重。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开启了全国默哀日的第一天。下午不到两点,天安门宽阔的长安街两侧已聚满了人群。广场上,有的默默注视着五星红旗,表情凝重,胸前还佩戴着简易的小白花,有的拿当日头版只写“哀悼”两字报纸。14时28分起,全国开始默哀3分钟,天安门广场原本还喧闹的环境突然变得宁静,国旗下的人们开始对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汽车鸣笛声响彻天空,人们低下头,为遇难者送上默默的祝福。默哀仪式结束后,广场上许多人还是泪流不止,仍默默站在原地。

鸣笛结束,广场四周的车辆缓慢启动,但广场上万人似乎被凝固在那里一般。突然,一声“中国万岁!”却又将许多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国旗下。从一个年轻人的一声“中国万岁”到群众集体的“中国万岁”,呼喊声甚至超过了先前汽车的鸣笛声。人们挥动着手中的国旗为灾难中的中国加油鼓劲,人群中有人喊出“四川加油!”“汶川挺住!”等口号,令世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广场上来自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民众的口号声响成了一片,有人将用机打或手写的“汶川,雄起!”等黑体字幅高举过头,格外显眼。

央视一位当时在天安门广场做直播的同行日后回忆说:“这样的场面并不在计划之中。虽然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这是最真切、最鲜活的真正的新闻!当时,我在广场的西北角外侧,距旗杆较远,立刻手提机器奔向呐喊的人群。我采用低角度仰拍,反映出呐喊人的高大,面部特写突出了他们俩热泪盈眶、情绪激昂的细节,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神情凝重,满脸热泪的场面,令我印象深刻。这时,导演通过耳机叫机的声音已经被激动的人们一波高过一波的口号声所淹没,我根本就听不清导演在说什么,动人心魄的现场似乎容不得我有调节机器音量的时间;而将画面推上去对焦也不太可能,因为眼泪模糊了寻像器,我自己的泪已和被摄人的泪流到了一起。我只能用手摸聚焦环,迅速向右打到头,这时的焦距为0.3米,近似‘盲拍’。我第一感觉是:所拍侧仰角画面饱满、生动,导演肯定要首选。果然,我迅速发现自己机器里的红色录制灯亮了,提示我的画面已经被记录了。约9分钟的现场转播完毕,导演兴奋地告诉我:‘咱们的画面被直播出去了,台里来电话:你们做了一件让全中国为之感动的事情!’”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自然灾害的力量巨大,但它从来无法动摇人类在这块大地上的生存意志,无法动摇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营救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抗震救灾与灾的重建开始了。当年6月,《中华儿女》第一时间重磅推出了封面文章《中国挺住》。

多难兴邦。中华儿女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多大的灾难都吓不倒中华儿女,一个更加美丽的汶川已站在了世界的面前。

2018年,汶川地震10周年。《中华儿女》在“大国脚印”栏目及“解读”版块又相继聚焦新汶川。勤劳、智慧的汶川人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帮助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富裕、文明、和谐、魅力的新汶川展现在中华儿女眼前!

今日汶川,民居白墙青瓦,校园书声琅琅,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山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乃至全球;精品民宿、生态旅游把青山绿水变成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前往灾区的中外人士无不赞叹:唯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速度之快,振兴发展的成效之大,书写了世界抗灾史上的壮丽篇章。汶川的重生与崛起,彰显了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制度优势。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脆弱渺小。但基于制度优势形成的“再生能力”,常常迸发出惊人伟力。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危难前的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体现在危难后的快速恢复、高效运转。

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10年弹指一挥间。当被大地震摧毁的汶川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目睹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我们愈发坚定了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编辑|安吉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