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来“永定河” 河名知多少?

2021-01-05 15:00:01
相关推荐

报载,永定河将改变常年干涸断流的情况,恢复其往日的蓬勃生机。这真是一个值得期待好的消息。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亲河,俗话说:母亲奶多婴儿壮。永定河有水,她所孕育的城市才能生机勃勃。

永定河诞生北京平原

永定河这位母亲今年多大年纪了?有说170万年,有说350万年,含糊的说法是千万年以上,总之是年代久远。远古的时候,今山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一片汪洋,洪水横冲直撞,寻找着倾泻的通道。终于,在太行余脉的西山崇山峻岭中,找到了一条峡谷,洪流奔腾而过,来到了到燕山南麓的北京湾,又继续向东、向南,流进大海。这股洪流,就是今天永定河的前身。

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永定河,裹挟来大量的泥沙,填充了北京湾,造就了北京小平原。源源不断的河水,润泽了群山,浸湿了这块土地。于是,西山、北山林木茂盛,成了动物们的乐园。人类也走向这块平原,开始了农业生产。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年以前,东胡林人就已经生活在永定河畔。

西山山脉中洪水流经的那条峡谷,入口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官厅水库下游,出口在今门头沟区的三家店,长108.5公里,今天被叫做永定河峡谷,古代叫做幽谷,又叫做幽陵。幽陵所在的高山,被叫做幽都山。幽,是“深”的意思;都,是“高”的意思。幽都山所在之地,被叫做幽州,“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幽都之名,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今天的北京市,明清时为顺天府,辽代为幽都府。幽都府下辖的宛平县,后晋时曾叫幽都县。

幽州,在古代曾经是偏僻的荒野之地。《尚书》:“流共工于幽州”——所以将共工流放到此地。到了汉代,这里已经发展成较为富饶的都会。《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夫燕,亦渤(海)、碣(石)之间一都会也。”几千年来,这块土地由荒芜走向繁荣,不能不是永定河用乳汁浇灌的结果。

永定河的源头在山西

在郦道元《水经注》里,永定河最早的名字叫水。这个字念“累”,一声。大概因为“”这个字笔画太多,被后人误写为“濕”,也就是“湿”,所以永定河还被叫过“湿水”。发源于西山,流经昌平、顺义的温榆河,经考证是由“湿余河”这个名字演变来的。之所以叫它为“湿余河”,是古人认为此河为“湿水之余”,窃以为,就是“湿水故道”的意思。温榆河在今昌平、顺义境内流过,造成了一条低洼河谷,留下了一个个湿地。这,应该是古水的功劳。

水还有一名:治水。《一统志》:“治水乃水……或以治水即桑干水。”

水之名,源于它的发源地——累头山。《水经注》:“水出累头山。”累头山今名洪涛山,在古代马邑县(今山西朔县)西北十里。水出洪涛山后向西南流,水色微黄,叫做洪涛泉,又被叫做黄道泉。《金史·地理志》:“马邑有洪涛山。水又曰桑干河。”

洪涛泉只是永定河的源头之一。它还有另外两个源头。一个是山西宁武县西南六十里管涔山的天池。“水自金龙池出,东南流,是为桑干泉”。还有一个源头在管涔山分水岭北麓,《水经注》所谓“马邑川水”,向东、向北汇合黄花涧水河凤凰山水之后,被叫做灰河,也作恢河,疑即“浑河”。

洪涛泉与灰河在马邑城南汇合后,被称为桑干河。桑干河在大同东南流入河北省。在河北怀来境内,与发源于内蒙古的洋河交汇,是为今天官厅水库的上游。

由于水黑又叫卢沟河

辽、金、元、明,永定河一直有卢沟河的叫法。

宋人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中记载:“卢沟河,水极湍激,燕人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都水监辄于此两岸造浮梁。”乙巳年是1125年,卢沟桥尚未建成。

《金史·河渠志》:“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卢沟桥成,敕命名广利。”

《金史·五行志》:“大定十七年七月,大雨,滹沱、卢沟水益。”《元史·郭守敬传》:“滦河不可行,卢沟舟亦不可通。”

有人以为卢沟河这个名字来源于突厥语,这是个误解。卢沟,百分之百的汉语。卢,即黑色之水的意思。欧冶子所铸之剑名为“湛卢”,因为此剑“湛然如水黑也”。西汉时有县名“卢奴”,因城内有黑水池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北定县。水黑曰“卢”,不流动曰“奴”。

永定河所以又被称为卢沟河,是因为河水浑浊、色近于黑。宋人周辉的《北辕录》中说:“卢沟河亦谓黑水河。”刘侗《帝京景物略》:“浑河,如云浊河也。卢沟,如云黑沟也。浊且黑,一水也。”乾隆皇帝的诗中,有“石梁黑水此鸣鞭”之句,石梁指卢沟石桥,黑水,即指卢沟河水。他还写道:“水黑为卢冰亦然”,不但水是黑的,冻成的冰也不白净。

永定河得名于康熙年

在元代以前,永定河同时亦被称作浑河。它还有一个“浑名”:小黄河。

永定河这个名字的出现是在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距今不过三百余年。

康熙三十一年(1692),清帝降旨说,浑河堤岸年久失修,数年来多次被洪水冲决,河道一次次向北迁移,下游的固安、文安、永清、霸州等县不断遭受水灾,给老百姓造成痛苦。命大臣“详加察勘”,估计工程、做出预算,准备由朝廷拨出粮款修筑河堤。

大臣勘查的结果是,浑河下游多次泛滥,是由于保定府南河与浑河在下游交汇,水势大增,河床容纳不下,所以经常泛滥。康熙三十七二月,康熙皇帝命于成龙、王新命二人分头治理浑河与保定府南河,“令其水自分流”。

于成龙负责的浑河工程从三月辛丑到五月己亥,历时两月有余,大修堤堰,疏浚了一条宽十五丈、长二百余里的新河道,“自宛平卢沟桥,至永清之朱家庄,汇郎城河,注西沽,以入于海”。康熙皇帝以为,自此之后,“汤汤之水,湍波有归,横流遂偃”——河水顺着新修成的河道流淌,再不泛滥成灾。因此,“赐河名曰永定,封为河神”,并修建了一座河神庙。

永定河之名,就是于这年、这样产生了。

清人多称其为桑干河

桑干河,其实是永定河上游河段的名字,限于山西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一带。《明史·河渠志》:“桑干河,卢沟上源也。”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反映的就是这一带的农村生活的,故事背景写的是土地改革。然而就像“永定河”最初只是卢沟桥到入海口的新河、后来却成为整条河名字一样,“桑干河”之名在清代,也常被指为整条河,成为永定河的另一叫法。

清朝康熙皇帝说:“桑干之水发源于大同府之天池,洑流马邑,自西山建瓴而下,环绕畿南,流通于海。此万国朝宗要津也。”

雍正皇帝也这样说:“永定河,古所称桑干河,出太原,经马邑,合雁、云诸水,奔注畿南。”

乾隆皇帝在他的诗作《过卢沟桥》里也这样说:“今时名永定,古曰桑干河。”桑干之名是怎么得来的?乾隆皇帝的诗解释道:“桑熟必致干,多少期弗差”——每年一到桑椹成熟的季节,水量就大为减少,甚至干涸。就是说,河水的流量明显受季节影响。乾隆皇帝还发现了一条规律:“干少霖必少,干多霖必多。”——如果干的时间短,那么这年夏天洪水就不会暴涨;反之,干的时间长,这年夏秋季就要发洪水了。乾隆说:“向来占验如此。”

宋辽时期的桑干河却另有所指。

大中祥符六年,宋朝王曾出使契丹,写过《上契丹事》,其中说道:“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后面又说:幽州南门外永平馆,“南即桑干河。”按照王曾的说法,卢沟河与桑干河不是同一条河,而且这条桑干河就在燕京城南门外不远处。考诸古代地理,幽州城南的那条河即今天的凉水河。称凉水河为桑干河只有一种解释:凉水河也曾经是永定河故道。辽金时期,永定河奔出西山河谷之后,在东麻峪分为两派,一支流向东南通州方向、与潞水汇合,一支向南,经固安、走霸州,流向保定方向。如果王曾没有弄错的话,那么流往通州方向的这支当时就被叫做桑干河,流向保定方向的那支被叫做卢沟河。

永定河原来是无定河

永定河之名,基于它从明朝以来得到的又一别称:无定河。乾隆于三十八年《阅永定河》中写道:“永定河之本无定也。”无定河之名,还出现在乾隆的诗句中:“永定原无定,千年卫帝京。”(《永定河有故道》)“无定何如永定乎?千秋疏治仰身謨。”(《过卢沟桥》)“永定本无定,竹箭激浊湍。”(《阅永定河》)

此河为何叫无定河?因为卢沟河水泥沙多,“一过卢沟桥,平衍渐就宽。散漫任所流,停沙每成山。……河底日以高,堤墙日以穿。无以改下流,至今凡三迁。”乾隆这首《阅永定河》诗中,把永定河经常改道的原因说得非常清楚。自从康熙皇帝命名永定之后,至乾隆年间的五十年里,下游又多次决口改道。据传,永定河西岸的长辛店,就是由于数次迁徙而得名的。而在清以前,永定河究竟改道过多少次,恐怕难以计数了。今人用现代勘测手段发现,北京西山山前平原由北而南,有四条永定河古河道,宽度一般为3到4公里,最宽可达5公里。就是说,历史上永定河曾经在今北京城区的北边自西向东流过,清河、高梁河,都是永定河曾经的河道。

永定河功过难以评说

永定河这个母亲过去一点也不慈祥。

千百年来,永定河给北京地区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从古至今,永定河決过多少次口、改过多少次道、毁过多少亩田园、淹死过多少性命,没人能说得清。

但永定河给这块土地带来的,不全部是祸患。

三国时曹魏名将刘靖于公元250年率人修筑戾陵堰、车箱渠,引永定河水灌田,“自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涵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余顷”。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而且自从有了戾陵堰之后,“水患稍息,后人思之,谓之刘师堰”。

《北齐书》记载:斛律羡当幽州刺史时,“导高梁水,北合易(水)京(水),东会于潞(水),因以灌田,边储岁积,……公私利焉”。

《册府元龟》记载,唐朝的裴行方镇守幽州时,“引卢沟水,广开稻田数千顷。百姓赖以丰给。”

水是农业的命脉,北京平原的命脉大多来自永定河。北京平原的地下水曾经非常丰富。安定门外有满井,昌平区也有满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沙河地区还有数口自流井,不用人汲,清泉汩汩。永定河断流之后,不要说这些自流井了,连西山、北山的泉水,包括白浮泉、神山泉还有“龙泉喷玉”的九龙池……也全部干涸断流,说明这些泉源之水间接来自永定河。

频仍的水患,使世世代代生活在永定河边的人积累了与水患做斗争的经验。赵德钧镇幽州时(公元925年),曾在桑干出西山之口筑堤,“欲遏(河水)西冲”。从元朝到明朝,永定河屡溃屡修。有清一代,多次修筑河堤疏浚河道,至少使洪水不再威胁北京城。

让永定河“湍波有归”,“安澜永定”,曾经是多少代人的梦想。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梦想才变成了现实。上世纪五十年代,官厅水库在永定河上游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永定河“浑河”“黑水”的面貌。水库大坝不仅拦截了夏季的洪峰,也拦截了河水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永定河,终于被彻底驯服了。

随着上游环境的改善,相信有一天,永定河将清流重现,为风干物燥的北京城,再添一些湿润。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文盲作文500字左右 关于感恩的作文350字 教师资格证作文 遇见中考作文 独立作文 红色精神的作文 奶奶家的菜园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小狗啃骨头作文 你是我最难忘的人作文 写动物的作文300字小狗 漫画作文300 幸福作文350字 关系类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800字高中 如皋盆景作文 以乐观为话题的作文 泪水作文800字 校园拾趣作文 有关愿望的作文 不一样的暑假作文 边防战士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400字作文五年级 防震减灾作文400字 怎么写我的妈妈作文 小孩打屁股作文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买书作文400字 初中生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的作文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