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快看!邯郸市一中名师点评2018新课标Ⅰ高考试卷

2021-01-05 21:10:01
相关推荐

英语:题材广泛 贴近生活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商云云

商云云:中学高级教师,市第一中学英语学科教研组长。曾获市高考特殊贡献奖、河北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难度适中,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继续贯彻“稳中求新”的原则,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的选材体现新课标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阅读理解A篇选取一篇介绍华盛顿四个各具特色的自行车之旅,关注运动;B篇介绍一位节目主持人教人们如何花最少的钱烹饪出美味的饭菜的节目,倡导节约;C篇选取一篇关于世界语言种类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的说明文,倡导保护人类历史与文明;D篇介绍新旧电器使用与能源消耗调查的文章,关注环保。这些选材符合新课标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主题。

完形填空讲述的是作者从象棋大师那里学到了人生重要一课:做决定前,要审时度势,评估所有可能性,最后做出最佳选择。

语法填空选取的是一篇有关跑步的好处和注意事项的说明文,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短文改错通过作者几次回到农村老家感受到的农村变化,体现了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写一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在中国家庭做客的基本习俗。传播了中国文化,又不拘泥于介绍中国文化。这样的题目设置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考点考查全面,布局合理,很好地体现了“服务选才”。

听力部分的录音材料既涵盖学生十分熟悉的日常话题,如学习、业余活动、旅游、个人经历等,也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如租房等。

阅读理解不仅包括理解篇章内容具体信息、作出简单推断的考查,还包括理解篇章的主旨要义、识别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

完形填空在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基础上考查考生词语辨析和词语搭配的能力。考生需要结合词汇知识、语篇知识、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

书面表达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用素材丰富,但难点在于文化交流中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传统文化,避免表述时强硬的语气。

政治:稳中有变 难度适中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隋莉

隋莉:市一中政治学科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荣获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现为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部分的试题由12个选择题和3个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治试题稳中有变、难度适中。题型、各模块分布等基本稳定,试题的设问也都属于常规设问,学生答题中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在2018年高考政治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精心选材,涉及“共享经济、快递业发展、基层民主建设、中国话语的海外认知度、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修宪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开放40周年”等,精心选取素材,

建构试题情景,引导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个人活动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用心组题,尤其是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学科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要求的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引导学生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如第40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法治意识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第39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宪法修改过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宪法修改要坚持党的领导、依照法定程序推进、广泛凝聚共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增强宪法意识。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在“四翼”考查中增强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如第12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知识。聚焦热点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能力训练,体现创新性要求。

生物:注重基本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 高雪梅

高雪梅: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河北省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邯郸市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市一中生物中心组组长。(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类型及试卷长度依然保持不变,试题内容考查突出生物学科知识主干,整套试题无偏、难、怪题;注重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考查,没有计算型题目,突出生物学重概念、重实验思维、重过程理解、重推理的实验性科学的特点。稳中求变,和2017年高考相比,选择题难度加大,简答题在设问上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54分的简答题中考查学生简单记忆的不足10分。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弱化简单记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弱化题海训练,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具体分析如下:

重视实验探究能力考查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继

续加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重视实验。在2017年高考试题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课本实验的简单讲解,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突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在生物学课程的长期学习过程以及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自觉运用生物学知识对接触可及的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解释,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与思维方法,科学精准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与交流,是实现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之一。全卷每道题都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做出回答。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区分考生的水平,有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同时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重视考查主干知识,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试题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带领学生大搞偏、难、怪题,忽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舍本逐末。

地理:稳中求新 难易适度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马春

马春:河北师大地理专业毕业,中学地理高级教师、邯郸市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成绩优异,多次担任高三文科毕业班地理教学任务(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与2017年全国Ⅰ卷地理试题相比,2018年的试题从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上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考查难度上看则要简单很多,基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所考查知识点大都是平时考生所熟悉的,或通过知识迁移能很快找到答题思路的内容。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今年Ⅰ卷考题中没有出现植被和农业内容。

2018年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年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选取了比较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依托了时代背景,感受时代变化

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如,试卷第36题以“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合作为背景,探究中俄两国各自在“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项目”中的优势,将区域地理和时代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深入感受中国和世界的变化。

高考全国试卷评析

从生活实践出发,关注日常出现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9-11题组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立足学科综合思维,重视地图考查

今年卷Ⅰ试题基于地理考试大纲,考查地理基本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人口、城市、工业、交通、旅游和环境问题等内容,覆盖面广。选择题考到的知识点有地温的垂直变化、重庆市的人口变化、地壳上升运动导致河流下切侵蚀、河流流速与搬运作用的关系、地形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等。非选择题中考到了港口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工程减少的影响、交通建设的意义、湿地的形成条件、蒸发与降水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影响湿地水体盐度变化的因素等。试卷中特别体现出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科基本素养整体性综合思维考查。这些都是地理主干知识,也是地理备考中倍受重视的考点。

地图是地理试卷中的最突出特色,本试卷也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图表(包括折线图)类题目依旧是年年必考,很注重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等值线图近5年都没有出现,但今后备考也不能忽视。综合题依旧采用了常见的地图形式,并在图中提供多种信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019年的地理备考已经拉开序幕,参考2018年试题的特点,必须做到夯实基础、把握时代脉搏、观察生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图像分析和材料解析能力。无论考题怎样变化,考查内容都是我们学科的基础知识。

化学:立足基础 锐意求新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张迎红

张迎红:化学高级教师,学科组长,学科竞赛教练员。市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主持的“十一五”课题荣获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部分,第Ⅰ卷7—13题为选择题,分值为42分;第Ⅱ卷26—28题为必修模块试题,分值为43分,选修模块共两道题,每题15分。

一、试题特点

2018年全国Ⅰ卷跟往年相比,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稳中有变,整体难度降低,试题均

有丰富多样的取材背景,信息呈现方式新颖多样,有较好的区分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德树人,弘扬爱国精神第13题呈现了我国化学领域新近取得的创新科研成果——“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以此为背景,在考试的同时向考生展示我国当今科技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科的爱国情怀导向和育人功能。

2、联系实际,培养学科素养第7题以回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能源问题,增强资源再利用意识;第27题通过焦亚硫酸钠可作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化学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试题选材广泛,将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设置问题进行考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和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及绿色化学的观念,学以致用,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科素养。

3、图文并茂,引领学习方式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题干文字都不长,注重将化学知识以数据、表格、图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等多种方式呈现,有利于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4、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选择题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立足教材,难度较小。第8、9题等均为课本内容,分别对应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和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5、注重综合能力立意

工艺流程题取材于真实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涉及知识复杂多样,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应用价值,多年来一直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27题以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的无机物焦亚硫酸钠的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原理、滴定分析、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问题,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8题以绿色硝化剂NO在含能材料和医药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信息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化学原理核心知识,具有很高的能力要求。此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突出了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基本要求。

6、突出实验重视创新

26题以无机物醋酸亚铬的制备为背景,所考内容源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突出对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但在知识迁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今后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7、注重知识整合,考查方式多样

35题中,第一电离能、键能、晶格能等三个基本概念借助于伯恩·哈勃循环合理地成为一个知识体系,题目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概念和知识进行考查,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开展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试题总体评价

命题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以致用。试题取材广泛,结合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考查,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很好地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整套试卷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强调知识整合与知识点渗透,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科学素养”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目标。

文科数学:注重基础求创新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张风雷老师

张风雷: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邯郸市十佳班主任,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在保持结构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确定试题的内容,合理调控整体难度,贯彻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

注重基础重视主干

在填空选择题中,考查了集合、复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等基础知识点。而主干部分,重点对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进行了考查。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注重自我提升。

考查能力追求创新

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9题三视图没有考查常见的体积、表面积问题,而是求曲面两点最短距离;再如第17题数列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

贴近实际强调应用

采用大题、小题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入考查应用能力。第3题为新农村建设前后经济收入增长比例问题;第19题为家庭节约用水问题,试题的第一问是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第二问根据整理的数据以频率估计概率,第三问计算节水量。这些题很好地考查概率与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考题情景丰富,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了高考改革中加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

难易适中比例适当

从考卷看,文科选择题前8题、填空题前3题、解答题前3解都非常注重基础,其后文科增加中档题,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文科试题的得分率,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而且也保证了命题的合理性,难度层层递增,方便区分选拔。

考查方法突出思想

在解答题部分,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考查,包括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五大版块和二选一问题。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贯穿于整张试卷的解答过程之中。

语文试卷:稳中有变重阅读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 余卫华

余卫华: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高三年级备课组组长。邯郸市第一届高中语文十佳青年教师,邯郸市优秀教师。(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与往年的高考相比,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的语文试题具有对焦更精准、视野更宏阔、导向更明确等特点。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稳中求变,考查全面

此次语文试题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阅读量的增加:往年单独考查的成语、病句、衔接,今年统一到了一则文本中,加强了对语境的考查;其次,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的双选题变为单选,难度降低。

试卷虽然有新变化,考查的内容却并未超出考纲。

价值引领,视野宏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灵魂。不管是对诸子学这类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赵一曼英雄本色的颂扬;不管是对社会时政、前沿科技的关注,还是对鲁芝廉洁忠君、李贺热

忱报国的赞美……无一不体现内涵的深刻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尤其是作文,选材厚重,七个年份的标志性事件和对未来的规划,“世纪宝宝”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社会责任、历史担当、中国梦想、人生使命等融汇在一起,要求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关注世界变化,引导学生走出“小我”,走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我”。

精准大气,凸显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试题的命题圭臬,语言建构、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时时在试题中闪现光辉。例如考查日常积累的近义成语辨析、交际运用的语体选择属于语言建构;考查思维发展的则是新闻材料中比较报道侧重点的不同,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对小说和诗歌的考查更多侧重

在审美鉴赏上等。

同时,今年的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精准,逐渐摆脱了答题套路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越发贴近语文教学的本真。例如《赵一曼女士》中的第5题,不再直接问人物形象的特点,而是指向更为明确——“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而且,它还要求学生必须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找到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大撒网式地堆砌。

总而言之,在新教改、新考改逐渐深入的过程中,2018年的全国Ⅰ卷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阅读和写作各占半壁江山,这明确告诉我们,有质量的阅读将是学习中的重头戏;情怀、责任和“大我”必然成为人才的道德标准;全面备考意识是考生冲击高考的法宝。

理科数学:坚持“立意”重应用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 郑宇邻

郑宇邻:中学高级教师,市一中数学组教研组长,市学科名师,优秀备课组长(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坚持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并重的原则。试题立足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熟悉的情景下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探究意识。

强调通性通法坚持能力立意

在2018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试卷中都有明显体现:第1、2、4、13、14、16、17题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第6、7、12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况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解答题中18题的立体几何考查了面面垂直和线面角的一般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22题侧重极直互化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这些题都是平时模考试题中的常见类型,能够使学生较好地进入答题状态。

立足基础坚持创新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强调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如注重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的考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涉及的知识模块从复数、集合、数列、平面向量等都着眼于考查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试卷保持稳定的同时也体现着综合创新:第16题关于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第20题的第一问,即函数与概率的综合求最值,都体现了导数工具在研究函数最值方面的一般性应用。第7题对三视图的考查打破了往年对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考查方式,考查了侧面展开图中两点间距离最短问题,使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

注重实际应用强调核心素养

试卷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应用价值,如第10题用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为背景考查了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第20题概率统计题跟往年相比,放到了压轴题的位置,试题难度略有提高。这些试题所涉及的数学抽象和推理、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总之,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基础性大题突出考查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综合能力;系统研究各主干知识的走向、趋势;打破常规思路的创新方法,研究情理之中的通性通法、意料之外的捷径妙法。因此,在新一轮的备考上要重视现场学习能力、现场应用能力(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新概念的分析等)、呈现方式的创新(变向思维、逆向思维)。

物理试卷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 饶细宝老师

饶细宝:中学物理中级教师,2016年获“邯郸市高考优秀教师”称号。(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物理:难度适中题精巧

2018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全国I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今年物理题难度适中,计算量不大,更好地关注了物理学知识本身,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

物理试题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占48分。第二部分为主

观题,占62分,其中实验题为15分,计算题为32分,选考(2选1)15分,全卷为110分。试题中力学分为41分,占37%;电磁学分为54分,占49%;选考(2选1)15分,占14%。

突出主干模型常规

所有考题中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模型都是常见或重点的模型,应用的知识也是学生熟悉的牛顿运动力学、动量、能量、电场、磁场等重点知识。试题中14、15、18、21、24题均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题中18、20、25题均涉及圆周运动。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中第14题涉及了高铁,试题中第20题涉及了引力波,第23题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第25题中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某个带电粒子,而是用大家熟悉的氕核和氘核来替代。

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

许多题目都是综合考查好几个知识点。试题中第15题综合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相关力学图像。试题中第18题综合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斜抛运动三种运动形式,考查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

选择题构思精巧

选择题仍然是8道,14—18题为单选题,19—21

题为多选题。主要考查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模型,试题中力学、电磁学各4道,整体难度不大。试题构思精巧、注重知识综合考查。譬如第16题在已知合场强方向的情形下考查电场的叠加问题,第20题将引力波和传统的双星模型有机结合。

实验题关注思维能力和素养

实验题的构成依然是一道力学、一道电学,力学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常规仪器的读数问题。电学实验为电阻测量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和原理以及数据处理均有所创新,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该部分更加关注同学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不仅仅要掌握考纲要求的实验,还要掌握每个物理概念的推导和思维过程。

计算题突出考查知识和规律

计算题24题主要考查竖直上抛和动量守恒定律,2017年将3-5变为必考内容,且计算题25题考查动量定理;今年计算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难度都不大,全面考查了动量的核心知识点。25题为组合场问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

场中的偏转和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考得比较基础,相比去年计算难度明显降低,突出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考查,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利好。

选考题突出基础性

选考题分别来自选修3-3、3-4,要求考生从给出的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本部分内容难度不大,突出了基础性。选做题部分变化较小,选修3-3选做题依然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题还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选修3-4还是机械波和光学的考查,只是题型相比去年有了变化,计算题考查的是机械波,比起几何光学的计算,难度略有下降。

对新一轮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如2018年4月24日发射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

历史试卷 点评人:邯郸市第一中学 王海华老师

王海华老师介绍:中学高级教师,市第一中学历史学科中心组长,市骨干教师,河北省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河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高中历史讲课比赛一等奖。(来源: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园网)

历史:避免难题重素养

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卷避免了“偏、难、怪、深”题,是一份较为合格的试卷。命题遵循“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要求,按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

试卷内容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高,与往年的比例大体一致。必修一、三的比重加大,这符合当下我国关注政治,文化自信的实际,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的倾向。

选择题难度不大

选择题所选用的情景材料基本上由现代文替代了文言文和外国文献的译文,试题材料的阅读障碍大为减少。选择题的选项设计,注意了排除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除了文字型选择题,还有像27题的图片、31题的漫画、35题的表格,这些图表题不仅增加卷面的活跃感,更是增加了试题的信息量,加大了对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的考查力度。

非选择题四个变化

41题,由以往形式上的两问变为三问,但分值未变。

42题,材料为世界名著内容梗概,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描述来回扣重大历史事件,更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阅读过《鲁宾逊漂流记》的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让学生自由提取情节,进行概述和评论,意味着作答空间和思维视域进一步开放,答题的自由度有了明显的扩大和开放,阐释和论证的空间更大。

46题,往年是通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查大国国际关系,今年的立意是通过国际关系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47题,往年是通过事件反映某一个人物的贡献和品德,今年的试题涉及到“华盛顿”和“罗斯福”两个人物,考查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人物本身不是重点。

呼应社会热点,体现价值观引领

今年的试题不刻意回避热点,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

题、贴近社会的题材,特别突出了对传统文化、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等的考查。例如24题的中国传统文化、32题的人文精神、33题的马克思主义、34题的史学史论、41题的村民自治、46题的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的探索等,都是社会、学术热点。其中,27题的明朝外交、28题的清朝外交、31题的中国共产党的外交,三题对比,反映历史学科以试题为载体,强调历史的实际应用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外交的重要性。当下,树立学生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历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高考试题需引领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民主法治的现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等。

对教学的一些启示

基于当前高考历史试题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更注重考查能力的现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讲清知识的长度,又要突出知识的宽度,还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与教学的结合,“历史问题热点化,热点问题历史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史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350字 22年高考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欧阳修论作文 雪中情作文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 400字优秀作文大全 给父母的一封信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500字 写作文的好词好句 我的座右铭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800字 你在我心里作文 五年级上册同步作文 蓦然回首作文 好作文摘抄 和时间赛跑作文 学校大扫除作文 永不言败作文 一次难忘的经历作文 三峡大坝作文 告别童年作文 关于朋友的英语作文 击鼓传花作文 努力学习的作文 中秋节作文600字 战胜困难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