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那位很想怀孕的女子到底郁闷还是开心:聊聊《诗经·芣苢》的情感

2021-01-05 23:50:01
相关推荐

我们读诗,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把握诗的情感调性。这事儿,有时简单,有时却很困难。倘若诗中直接用了表达具体情感的字眼,比如杜甫大笔一挥,写道“漫卷诗书喜欲狂”,“喜”且“欲狂”,那好办,我们就知道这首诗的情感是极度欢喜的。可是,很多时候诗句本身并不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字词,就会造成不同的体会,有时不同读者对诗之情感的领会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诗经·兔罝》吧,多数人觉得此诗在赞美猎人具有“赳赳武夫”的气概。可崔东壁,却认为这其实乃是悲愤之作。因为,在他看来,这位猎人明明具有“赳赳武夫”的气概,却沦落到捕兔的境地,这不是造化弄人又是什么呢?类似的相反理解,在读诗时,其实并不罕见。不同读者对《诗经·芣苢》的领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第一章)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第二章)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第三章)

方玉润品此诗说:“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真的是这样的吗?且让我们细加检验。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诗,全诗只写采摘“芣苢”这件事,全部内容的变化,只在于采摘的动作不同而已。“芣苢”是什么植物,人言人殊,但主要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意见认为“芣苢”即是“薏苡”,也就是“薏米”,是一种食物。按照这种看法,这首诗就被理解为劳动歌谣,写的是生产劳动的情境,表达的是十分单纯的收获的欢欣。今人大多认同这种看法。

另一种意见,以毛诗为代表,认为“芣苢”是“车前草”,是治疗不孕不育或增进怀孕几率的草药。按照这种看法,采摘芣苢,乃是为了求子。于是诗中的情绪情感就完全不同了。

第一章。“采采”,是“采了又采”的意思。“薄”,语气词,略含有赶紧急迫之意。“有”,藏也,就是采完收藏起来。第二章。“掇”,也是采撷之意。“捋”,一手抓住枝条,一手抓住种子弄下来。第三章。“袺”,用衣襟去承接捋下来的种子。“襭”,将承接的种子包裹起来。诗的结构大抵上是这样的:第一章总写采摘芣苢,收藏起来。第二、三章,是分写如何采摘,如何收藏芣苢的种子。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们认可这是一首求子之诗,那么诗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诗的情感”究竟是写诗的人的情感呢,还是诗中所写的人的情感呢?

汉代有些人认为这首诗出自周代宋国的一位妇女之手。《列女传》记载了这首诗的本事。

话说有一位宋国女子嫁到蔡国,结婚后才发现丈夫患有“恶疾”。这“恶疾”是什么毛病,《列女传》没有说。但据另一则文献说“诗人伤其君子有恶疾,人道不通,求已不得”,又东汉的何休曾说“恶疾”包括“不逮人伦”,所谓“人道不通”“不逮人伦”,意思都是不能行夫妻之事。那么,宋女的丈夫所患的多半便是性无能之类的毛病。

宋女可能听说芣苢对“人道不通”有一定疗效,于是就不辞辛劳去采药。故事很可能是这样的,丈夫服药后,似乎仍然“不逮人伦”,宋女可能有点抑郁,就向她母亲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她母亲呢,觉得女儿年纪轻轻碰上这种事,实在不幸,就劝她实在不行就改嫁吧!但女儿虽郁闷却不肯改嫁,说:“丈夫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怎么能够舍他而去呢?自古以来,嫁了人便是终生不改,现在我不幸遇到有毛病的丈夫,但心意却不能改变。就好比我去采摘恶臭的芣苢,既然采了,就得不惜用衣襟包裹,何况已经结成连理的夫妇呢?他又没有大的恶行,也不曾赶我走,我怎么能够就此离开他呢?”于是宋女就作了这首《芣苢》表明自己的心志。

以上是鲁诗派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此诗的感情,就绝谈不上欢欣了。更多的是抒写自己坚定的志意,同时,其中还含有一些抒发遭遇不幸之郁闷的意味。

毛诗派的看法又不一样。《诗序》说:“《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这种说法,其实是认为作诗的人和诗中采摘芣苢的人,并不是一个人。诗中的妇人,去采摘芣苢,乃是满怀希望的,期盼着服下灵验的草药,赶紧生下一个胖宝宝。她的情感是快乐的,可以说没什么疑问。

但作诗的人,为什么要去写这样一位期待怀孕的妇人呢?只是为了写出她的希望和快乐吗?毛诗派才不会这样认为呢。他们认为,这位妇人对怀上胖宝宝之所以如此期待,是有理由的——这理由才是这首诗的关键所在。那就是,人们之所以如此乐于生养,根本原因在于天下安宁,政治清平。统治者不再四处征伐,不会残暴地对待民众,或许,也没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人民生活好了,自然就乐于生育。而这一切,多多少少有后妃的一份功劳,因为如果后妃足够聪明智慧的话,就能够对国君治国的态度和方式产生好的影响。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通过写一位期盼怀孕的妇人,间接地赞美后妃的美德。

鲁诗派和毛诗派的看法,虽然差别挺大,但仔细想想,似乎还是有一些关联的。他们都没有像今人那样认为这是一首采摘食物的劳动题材的民歌,都认为和妇人期盼怀孕有关。那末,他们的说法有共同的根据,也是很有可能的。但他们分别为这首诗编写了不同的故事,导致这首诗的“情感”显得十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可见,一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多半要看我们为那首诗编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方玉润在这首诗中读出了劳动者自得其乐的意味,其实也是因为他为诗编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汉代人版本的故事。他说的“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在诗中哪里看得出来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作文作文 春节.作文 作文 感 作文美丽 美丽 作文 描写作文 作文有哪些 六年级作文作文 自己的作文 喜欢作文 《成长》作文 作文一篇 作文 家乡 《爱》作文 作文朋友 作文小学生 的故事 作文 故事的作文 的人作文 作文的结尾 英语一作文 作文的开头 中考作文作文 的作文400字 的故事的作文 你 作文 作文高考 作文妈妈 描写的作文 作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