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画》优秀教学设计

2021-01-22 04:15:02
相关推荐

《画》优秀教学设计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画》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画》优秀教学设计篇1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优秀教学设计篇2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学生动脑筋猜

⑶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画》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W”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

(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呢!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8、教师总结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戴头饰,演一演下面几组反义词,然后再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通过演示,体会“高、矮”的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找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黑、白”的意思。

(5)晚——早。什么是晚,什么是早?找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体会“早、晚”的意思。

(6)同桌相互读一读每组反义词。

(7)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三、指导书写。

1、呈现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引导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其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何在大学里成功英语作文 爱是作文500字 以排比开头的作文大全 写亲情的作文600字初中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社会实践的作文 什么的眼泪作文500字 我和家人在一起作文 350字以上的作文 家乡的风景作文350字 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关于吹泡泡的作文 忧愁的作文 西瓜介绍作文100个字 英语作文我的妈妈 快乐的假日作文 关于中国武术的作文 假期趣事作文350字 托福作文真题 关于一日三餐的英语作文 中考英语满分作文30篇带翻译 家用电器作文 母亲节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10篇作文300字 中考英语作文加分短语 我爱我的新班级作文 自立自强高中作文800字 打女仆的屁股作文 关于学习生活的作文 作文大全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