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挑山工教学设计3篇

2021-02-08 08:50:02
相关推荐

挑山工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挑山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挑山工教学设计2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内容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品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什么理?用课文里的词句理解;与我跟你们不一样儿,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及深刻意义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内容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提供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内容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内容: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挑山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意思。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领悟文本传递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说、思、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阅读议题:生活中的启示。

2、简介作者。

二、学习新课

1、初读文本,群体挑山工。

说说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读文本,个体挑山工。

学生交流预设一: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这意味深长的哲理。

学生交流预设二: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师引导: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出示金钥匙: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学生交流预设三:链接山民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取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交流:从山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对读。

学生交流预设四:对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岩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引导:游人上山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挑山工呢?

再读挑山工的话语,你从他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图片,大胆质疑。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学生交流解疑。

引导思考: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吗?再次齐声朗读。

4、延伸文本,体会生活。

本文的写法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一个道理。还学过类似的课文吗?

《珍珠鸟》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野草》这是一种怎样的草?具有什么品质?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往往收获的也不一样。挑山工的作者冯骥才不光饱览壮丽山色,还能关注不声不响的挑山工,并从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书,只要你细心体会,你会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这一组课文内容,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2、挑山工就是挑货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挑货工”为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敬老爱老的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祖国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我的姥姥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成长的烦恼 捉迷藏三百字作文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400字 月亮200字作文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毕业季的作文 青春的英语作文 我理想的婚姻英语作文 温暖留在心里作文600字 我的傻爸爸作文 描写天气的作文100字 介绍东西的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中国成立作文 学英语的经验英语作文 我爱吃什么作文 激动的泪水作文5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 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作文白衣天使 烧烤英文作文 国庆作文高一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