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模板

2021-04-27 12:15:05
相关推荐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细读课文,理出空间顺序。

(2)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中山陵全景图介绍建筑布局,或根据课文相关说明画出示意图,形成对空间顺序的感受和认识。

(2)体会中山陵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所承载的伟人思想和表现的民族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山陵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根据补充的相关材料,了解孙中山">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的历史性功绩,从而生发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辨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难点

把握文章的空间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激趣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问:认识这个人吗?

2.预习检测

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3.深情导入

请听一段导游词:(教师模仿导游的语调说)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家一定想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听了这样一段导游词,我和多数没到过南京的同学一样,充满无限向往,可今天我们不能把课堂搬到南京呀。不过,有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刘叙杰">刘叙杰先生的《巍巍中山陵》一文,你我完全可以得到“如临其境”的感受。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山麓(lù ) 灵柩(jiù)竣工(jùn深邃(suì)

镶嵌(qiàn) 穹隆(qióng)突兀(wù)嵯峨(cuó)

纤细(xiān) 巉岩(chán)牌坊(fāng) 琉璃(liú)

参错(cēn)肃穆(mù)草莽(mǎng)

2.走近设计者

吕彦直(1894——1929),中国近代建筑师。字仲直,山东省东平县人,一说安徽省滁县人。生于天津,九岁侨居法国巴黎。回国后在北京读书。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进美国康奈尔大学,攻建筑学。毕业后回国工作,曾参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校舍的设计,首次提出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

吕彦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后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享有盛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作。

3.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规划特点。

对于内容较多的文章,可以采用给每小节内容列提纲的方式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使阅读做到有条不紊。

(2)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标题的作用。

标题不仅指出了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中山陵,而且也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巍”。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来动手

精读课文5~11段,了解中山陵的建筑布局。边读边标出表明其位置关系的语句。

明确:介绍陵墓的主要建筑时以由下到上(由南向北)的顺序,即:

石牌坊→(缓长的墓道)→陵门→碑亭→(宽大的石阶)→祭殿(祭堂)→墓室

2.我来设计

按照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模拟设计。

任务设计①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接待一个重要的谒陵团。专车从南京城区出发,出中山门后,你在车上开始向客人介绍长达六千米的陵园大道,以及即将拜谒的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并讲清楚行进路线。

提供资料:中山门、陵园大道,中山陵主要建筑图片

主要建筑:石牌坊→(缓长的墓道)→陵门→碑亭→(宽大的石阶)→祭殿(祭堂)→墓室

表明建筑位置关系的语句:

①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

②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

③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

④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

⑤石阶尽处,就是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⑥祭堂后面是墓室

任务设计②分析第10段的语句: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度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你能根据这一信息,画出中山陵的侧剖面示意图吗?

除了最低点——石牌坊,最高点——祭堂,请根据课文的相关信息,估计主要建筑之间的距离,并参考地势特点,让你的剖面图更符合实际情形;此外,请将主要建筑在侧剖面示意图上标示出来。如果有同学到过中山陵,请他讲一讲实际的情形如何。

3.我来思考:

如果你到中山陵参观,拾级而上,登上大平台后,导游通常会向你介绍到:

建筑师为避单调,将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大小有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当你站在大平台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

所有同学都可以和">和老师一起思考,推测石阶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才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巧妙地利用了地势;充分考虑了实际的视觉效果;计算精准。

392级石阶,也大有讲究,这象征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人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孙中山在人民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设计师殚精竭虑,为的是使陵园处处体现人们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

四、课内小结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凭着对课文的深入研读,仿佛沿着无数拜谒者的足迹,探访了这座庄严、肃穆、宁静的陵园,去感怀中山">怀中山先生的博大胸襟。其实,到过中山陵的许多人,往往想了解这样一个问题:中山陵为何选址南京呢?也许他们知道,至少有可能选在北京或广东。单说广东,首先是孙">孙先生的故乡,按“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和中国人的丧葬习俗,很有可能选在他的"家乡安葬;更重要的是,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1921年,中山">山先生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对于中山陵,这凝聚着丰厚人文内蕴的名胜,还有许多问题吸引我们去探究。

在课堂的开始设置新的悬念,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带着问题的阅读是阅读的又一个境界。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走进美丽的钟山

带着这个问题,请朗读1~3段,并且思考:

①介绍钟山的地理环境,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介绍钟山的地理环境,突出其雄伟高大,气韵深厚。

②为什么要写钟山的地理环境呢?

钟山山势雄伟险峻,景色秀丽和谐,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外在因素)

中山">山先生喜爱这里的气势和风物,曾表示“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内在因素)

2.方案中标的原因

朗读第4段。提取相关信息,讨论。

①安葬中山">山先生,举世瞩目。建造如此牵动人心的大型建筑,设计方案是如何选定的?

关于方案的选定:悬赏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对40余份选送的图纸进行密封评议的方式,确保选出最优方案。

②最终中选的方案在哪些方面别具匠心、值得称道?

吕彦直的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②建筑平面布局呈“钟”形,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既象征着孙">孙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又与陵墓所在的“钟山”相吻合,令人叹服;③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3.形神兼备的设计

一代伟人安息之所,也是千百万人民缅怀其伟大人格,追索其革命精神的地方,这就要求在陵园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将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融汇在陵园建筑中。提问:本文写陵园建筑,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山先生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4.精析题眼

“巍巍”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巍巍”的含义。

雄伟高大的山势体现人物风格,独具匠心的设计暗合人物精神。 画龙点睛的引用直抒人物品质从课文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消化前面探究的内容。

5.感受语言的特色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这是为了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确保其科学性所决定的。综观全文,本文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描写性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写形象生动,给读者以丰富的感受。在第9段,说明祭堂所在的平台视野开阔,景色秀美时,同样运用了描写性的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生动地展现了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这样写,再一次加深了陵园所在的地理环境绝佳的印象,让文章充满了灵秀之气。

这些生动性描述虽然运用了文学语言,但这样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是为了使读者“有所知”,而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三、教后记

中山陵是古都南京的著名旅游胜地,我们在学习《巍巍中山陵》时除了要按照一般说明文的要求去领会文中的知识点之外,还要将文中内容与人物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结合起来,从而领会广大对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所寄托的爱戴、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闺蜜的作文 以六一为话题的作文 美食作文三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50字 改变从现在开始作文 小金鱼作文500字 未来的学校作文300字 我喜欢的小猫作文300字 河豚作文 关于合唱比赛的作文 英语作文初中50词 特别的作文600字 医学生作文 英雄的作文800字高中 写爱好的英语作文 作业多的烦恼 作文 负荆请罪作文200字 以汉字为话题的作文 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中考作文好开头好结尾 写老师讲课的作文 什么是我的责任作文 关于水帘洞的作文 关于踏青的英语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青春阅读作文8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200 触动心灵的故事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一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