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初步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2021-05-09 17:51:02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初步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

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可以借助温度计等教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正数、负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正、负数的探究,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培养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说教法 、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等有效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在新知探究学习中,采用“引——扶——放”的教学方法体现上述原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应用负数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我首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举例,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抽学生反馈: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这时我适当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然后我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让学生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首先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的信息。

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信息:

这是一家三口人观看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北京零下4到3摄氏度。”

小男孩说“阿姨说的是零下4度,屏幕上怎么显示的-4℃呢?”

然后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北京零下4到3摄氏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4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4℃呢?

这里有零下4℃、零上4℃,都记作4℃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思考后反馈,我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此时我小结:同学们都成了发明家。有的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4℃表示零下4℃,黑色4℃表示零上4℃;也有的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4℃表示零上4℃,×4℃表示零下4℃……这些想法都很好。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因此而来的。

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4℃记作-4℃,读作负4摄氏度;零上4℃记作+4℃,读作正4摄氏度或4摄氏度。

紧接着我安排了一个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接下来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我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此时我进行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我接着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我是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0,比海平面高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比海平面低就可以用-几来表示。(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最后教师将或小黑板中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此时我适当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接着我又安排了一个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完成例1、例2的教学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

①4、+8844.43、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

②6、3193等归一类;+8844.43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

③6、+8844.43、3193、0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

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我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6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对于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此时我在做一个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一共安排了三个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

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几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教师:请同学们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再进行交流。

六、说板书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3、+15、+8844.43……

负数的认识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6、-10、-155……

资料链接

负数的产生

两千多年以前,人们由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

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并且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是纯粹的胡说。帕斯卡的朋友阿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来反对负数,他说(-1)︰1=1︰(-1),那么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的比怎么能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比呢?直到1712年,连莱布尼兹也承认这种说法合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可见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

在实际应用时,有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30篇带翻译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600字 无声的语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600字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走在什么的路上作文600字 什么真让我着迷作文400字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江西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800字 外星人来我家作文350字 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300字 行走在美好中作文600字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三年级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400字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300字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什么的呼唤作文600字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