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隋书李谔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1-05-18 15:20:03
相关推荐

《隋书李谔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江左齐、梁,竞骋文华之弊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角,未窥六甲①,先制五言。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以儒素为古拙,以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视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之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闻外州远县,仍钟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②,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

上以谔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取材于《隋书卷六十六·李谔传》)

注释:①六甲:这里指古代儿童入学首先要学习的内容。②典谟:经典。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务:致力

B.自非怀经抱质 质:质疑

C.则摈落私门 则:却

D.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 以:因为

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

我听说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变他们的听闻

B.良由弃大圣之轨模,视无用以为用也

确实是由于放弃了圣人的法则,把无用的东西看作有用的东西

C.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D.上以谔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

皇上把李谔的奏章颁布传示天下,四海之内一起响应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谔认为江左齐、梁时期,竞相追逐丽文华章之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B.公文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被有关部门问罪,引起官员极大的震动。

C.边远的州县因为县令、刺史没有推行风俗教化,依然沿袭着不良之风。

D.李谔在职数年,不崇尚严厉威猛,很少有刚强正直的美誉和匡正之功。

8. 隋朝统治者具体做了哪些改变文风的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3分)

9.李谔认为崇尚堆砌辞藻、浮华艳丽的文风,是“损本逐末”的行为,会形成不良的社会

风气。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12分)

答案:

5.(3分)B 6.(3分)A 7.(3分)D

8.(3分)

要点一:主张屏退贬黜轻浮的文风(或主张阻止控制华丽虚伪的文风)。

要点二:推荐并任用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为官。

要点三:诏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

要点四:惩办了写华美艳丽公文的官员。

要点五:皇上接受了李谔改变文风的建议,并传示天下以实施。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3分)

9.(12分)略

译文:

李谔,字士恢,是赵郡人。(他)喜欢学习,会写文章。李谔因(当时)写文章的人,崇尚轻薄的文体,互相学习效仿,远离(为文之本)不知返归,于是上书说:

“我听说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变他们的所见所闻,防备他们的嗜好和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荡之心,把淳厚和谐的道路指给(他们)看。因此能使家家恢复孝顺慈爱,人人知道礼仪谦让,匡正民俗,修正风气,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南朝齐、梁时,竞相追逐丽文华章的弊病很严重,(不管)高贵、贤明的人,(还是)卑贱、愚拙的人,都只致力于吟诗咏赋。过多的篇幅叙述(的文字),不外乎(写些)月亮露珠的形状,堆积书案、装满书箱(的文字),只是(描摹)风云的状态。社会风气以此互相标榜,朝廷根据这些选拔人才。功名利禄之路既然已被打开,爱好崇尚(丽文华章的)情况就越加严重。于是,里巷中的年幼无知者,显贵家的少年,还不知道基本的学习内容,就先写起了诗。把傲慢放诞当作清静虚无,把抒发情感当作建功立业,把儒者的品德操行视为古旧笨拙,把写作辞赋的人视为有道君子。所以,文笔日益繁复,时政(却)日益混乱,确实是由于放弃了圣人的法则,把无用的东西看作有用的东西。损伤根本,追逐末节,流弊遍布华夏大地,相互学习效仿,久而久之,愈加盛行。

当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开始)振兴,屏退贬黜轻浮(之风),大力阻止华丽虚伪(之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文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知道了(文章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听说边远的州县,依旧钟爱不良风气,选取官吏推举人才,没能遵循典章法则。以至于(那些)被宗族同党称许为孝子,乡里推举为仁人,所学必定是经典,交往而不随意附和(的人),却被权贵之门排斥摒弃,不加以录用;那些学习不考察古代事迹,明辨是非,(而是)追逐时俗,写轻薄的文章,结交朋党以谋取声誉(的人),却被选拔担任官吏职务,被举荐到朝廷。这大概是因为县令、刺史没有推行风俗教化,还挟带私情,不存公正之道(的缘故)。我既然勉强担任御史,职责就应该举发检察。(但是)如果听到风声就揭发罪状,(又)恐怕触犯刑律的人很多,我请求勒令各主管部门,广泛地加以搜寻查访,如有这样的人,就写成公文报送御史台。”

皇上把李谔的奏章颁布传示天下,四海之内一起响应,大大革除了文风之弊。李谔任职数年,致力于保持重要的原则,不崇尚严厉威猛,因此(他)没有刚强正直的美誉,但暗中却有很多匡正之功。(李谔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出任通州刺史,很有德政,少数民族的人都心悦诚服。三年后,死在任上。

参考译文:

(人们)天生的才能,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但)重要的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以适用于当今之世罢了。(就像)小木料与(比它)更小的木料相比占优势,(但是)如果更小的木料能够通过雕琢成为(有用的)器物,而小木料不适用,那么君子就会取用(那块)更小的木料。大木料与(比它)更大的木料相比细小,(但是)如果更大的木料不适用,而大木料却可以通过雕琢成为(有用的)器物,那么君子就会取用(那块)大木料。上天赋予了万物最初的样子,(经过)人的雕琢才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不极力增长雕琢的才能,即使拥有如周公一般的天赋,最终也会被舍弃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奇思妙想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争论作文500字左右初一 这样想象真有趣300字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三年级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500字优秀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英语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 一言一行总关情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向雷锋学习作文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美丽的浪花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 童年趣事作文350字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friendship英语作文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 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100字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 21年高考作文 他一一了作文 为别人喝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