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鹿柴古诗词

2022-02-02 11:30:01
相关推荐

鹿柴古诗词

鹿柴古诗词1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鹿柴古诗词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细读慢品诗人王维“鹿柴”的诗句后,我眼前浮现出山林动人的场景,强烈感受到自然界中“静”与“动”的和谐之美。你看:

鹿柴附近的空旷山林中,空气清新,宁静幽深,浓密大树层层遮掩,看不见人的踪迹,只听见有人轻轻的说话声。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浓密树叶照进了这幽静森林,斑驳陆离、星星点点,有一束阳光反射后照在碧绿湿润的青苔上,极缓慢地移动着。

远景是空山陪衬下的人语,近景是青苔陪衬下的.夕阳。有动有静,静是主基调,动虽然轻微,却显得突出。静陪衬了动,动反衬了静,静更显宁静,动更显灵动。动与静的互相陪衬就是和谐之美。

绿叶陪衬红花,绿更绿、红更红,美不胜收,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宁静的课堂,学生聚精会神、主动思考,老师循循善诱、娓娓动听,知识和智慧在师生之间静静地流淌,仍是静与动的和谐之美。

我赞美和谐之美,我欣赏和谐之美。

鹿柴古诗词3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游动物园作文500字 国庆节作文150字 我的愿望作文画家 开学典礼作文350字 勤俭节约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 猪作文400字 陪伴作文结尾 大学生作文大赛 清明节扫墓作文二年级 天鹅的作文 初二感悟作文 今年中考英语作文题目 观察绿萝作文 运动会作文英语 心愿作文400字左右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作文 我喜欢春天的作文 描写水池的作文 秋天树叶作文 作文给同学的一封信 作文我发现了什么300字 作文600字优秀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严厉的老师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600字 初中优秀英语作文 春雨作文400 我的学校作文结尾 翅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