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

2022-12-30 04:09:03
相关推荐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与子》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1

埃·奥·卜劳恩是20世纪30年代成名的德国著名漫画家,《父与子》是他的长篇连环漫画作品,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籍,它会让你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而融入孩童的本真世界。

最近疯狂迷恋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这是一本超级幽默亲切的连环漫画书。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一对可爱而有趣的父子。幽默搞笑的故事看得我每次都捂着肚子笑得前俯后仰,但看过之后,也深深体会他们父子间暖暖的爱。

书中的父亲童心未泯,不但行为举止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外貌形象也很滑稽可爱。你看光秃秃的脑袋贼亮贼亮,一双小而圆的眼睛,留着一大把黑胡子,挺着一个特别肥大的肚子。特搞笑吧!

《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故事尤其经典。晚饭时间到了,爸爸妈妈都已在餐桌前坐下来了,可儿子上哪去了呢?“你去看看,你家宝贝儿子在做什么,怎么还不来吃饭?”于是,妈妈让爸爸——去房间找儿子!这时,儿子正趴在自己房间的地上看有趣的幽默漫画书呢!见爸爸来叫吃饭,儿子一骨碌爬起来去客厅吃饭。“咦?你爸爸呢?他不是去喊你吃饭了吗?”妈妈看看餐桌上还是少一个人,肚子已经“咕噜咕噜”直叫,很生气!“我去”。儿子起身又出去了。原来爸爸正趴在儿子房间的地上看儿子刚才看得幽默漫画书呢。这时候的爸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老顽童,早已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一个人沉浸在书里,双手托着腮帮子看上去就是一个长不大的老小孩。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漫画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精彩和幽默。父亲和儿子之间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他们热爱生活,充满温情,他们善良正直又真诚。看了这本书,好希望我的爸爸也能和书里的父亲一样可爱好玩,少一些威严和火气,多一些幽默和温情。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2

《父与子》是本幽默的漫画。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下三遍。

第一遍读这本书时,妈妈常听见从书房里传来的笑声。的确,这本书很有趣,父子俩之间常常闹笑话。就比如说《夕阳西下图》:父亲是个光头。一天,父亲在沙发上读报。儿子叫来他的伙伴,把父亲露出沙发的半个光头当做夕阳,在沙发上画画,还加了画框。父亲突然转头,“夕阳”就有了眉毛、眼睛、胡须、耳朵。父亲幽默、朴实、善良、爱玩,儿子聪明、天真、可爱、调皮,这两个人物很受大家喜爱。

第二遍读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其中有一个漫画故事是这样的:父与子去海边度假。儿子在海边发现了许多小石子,就往海里投石子,直到找不到石子为止。父亲看到了,就在晚上推着小车,一遍遍地往海边运石子。第二天,儿子发现一大堆石子堆在沙滩上,高兴极了。父亲看了也很欣慰。我仔细观察第五幅漫画,发现父亲为儿子运石子时,流了很多汗。父亲能为儿子做一切,儿子也爱父亲,也曾令我落泪。

第三遍读这本书时,我结合了前言,才知道埃。奥。卜劳恩是在纳粹法西斯统治德国的黑暗年代创作《父与子》的。这本温馨、感人的漫画集竟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创作的,他真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爱儿子的人。他还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画家。他不像一些人为了保全性命和家产而臣服于纳粹党,他大胆创作了反对纳粹的漫画。可是,这样的幽默大师却被万恶的法西斯无情地扼杀了。我想,我们赞美父与子的同时,更应该赞美他们的创作者——埃。奥。卜劳恩。

我读了三遍《父与子》,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希望我读每本好书都是如此。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3

父爱平淡如水,深挚却胜过太平洋。这一点是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后得到的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那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楼房倒塌几十万人遇难,其中一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被困在坍塌的废墟之中。一位父亲在没有任何挖掘工具的条件下坚定而执着地,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与子情深的颂歌。

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由为这位伟大的父亲竖起大拇指。他高大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想的喊:你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了不起的父亲。你不顾个人安危,这样执着。充分体现了你的无私和伟大,父爱比山高,父爱比海深。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父爱,只知道和父亲在一起有一种安全感温暖在我心头。在我8岁时,我再三央求重病的爸爸,陪我到小河里游泳,父亲捂着肚子,步履蹒跚地来到小河边蹲在河沿上看着我用汽车内胎做的游泳圈在水上游动。我当时不知怎么竟然放开了游泳圈。只觉得身子往下沉,又喝了几口河水,在水里挣扎着。后来,我出现在爸爸湿漉漉的怀抱里。当时的事记不清了。只要父亲憔悴的脸上神情不安的表情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在想来,这不正是一种伟大的父爱的真实写照吗?父亲啊!你身患重病,甚至连自己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在我危险的时刻,你却做出了一个健康人才能做到的事。父亲啊!我是我是池塘里的红莲,你就是一片荷叶。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还是我的保护神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使我不但体会到了人间真情,而且也点燃了我幼小心灵的火把!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4

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救儿子奋力挖掘36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父子情深的颂歌。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处地方让我深受感动。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句话时,我被这父亲深深地感动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真了不起呀!”这时侯我想,当时有许多人都上来劝这位亲说:“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文中的父亲知道他常跟儿子说,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所以不听劝告,还是依然用手挖掘。他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甚至连一秒钟都没有。

这里的父亲真伟大,他不顾自己的安全,不听别人的劝告,一心只要救儿子。因为这位父亲答应过儿子,所以父亲信守诺言。父亲的心中似乎只有这么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使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因为我的儿子在等我!父亲的信守诺言,使自己的儿子——阿曼达及十三名同学得以生还。父亲即使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也要救儿子。

本文的儿子也有伟大之处,他先人后已,即使自己早已疲惫不堪,也要先让同学出去。他和父亲一样,脑袋中只有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阿曼达让自己的父亲先救他的同学。因为父亲答应过自己的儿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阿曼达镇定,勇敢,无私,因为这几个优点,才能使阿曼达在没有水和食物,到处一片漆黑的世界里坚持38小时,甚至比这更多的时间!阿曼达还鼓励自己的同学,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父亲,相信自己的父亲一定会回来救他们的!

这篇文章的父与子让我感动!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5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晚期的作品,主要塑造了巴扎罗夫这一复杂的形象。巴扎罗夫同周围的人——同学和信徒阿尔卡季、父辈、爱人以及平民的互动共同构成了小说的情节。故事主要发生在三处农庄:阿尔卡季及其父辈在马利因诺的农庄、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奥金佐娃在尼科利斯科耶的农庄、以及巴扎罗夫自己的位于一个小村的农庄。

巴扎罗夫出身平民,是莫斯科大学的毕业生,从事科学工作,崇尚“虚无主义”。贵族知识分子帕维尔之侄阿尔卡季是他的同学和信徒。故事从两人毕业回到马利因诺开始写起。巴扎罗夫同帕维尔在观念和信仰上的诸多差异使得二人起了口角冲突。阿尔卡季同巴扎罗夫替父辈赴约进城,通过商人之子西斯尼科夫认识了伪社会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库克什娜,他们又通过后者结识了孀居的贵族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奥金佐娃。两人到奥金佐娃家做客,先后爱上了她,而奥金佐娃有意于巴扎罗夫。然而“浪漫主义”的情感同“虚无主义”的相悖;巴、奥两人在人生观的距离令这场爱情在巴扎罗夫痛苦而激烈的表白后宣告无效——奥金佐娃又退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巴扎罗夫当即决定离开。他带阿尔卡季回到了故乡的小农庄和父母团聚,因为忍受不了故乡的空虚生活,他和阿尔卡季又回到了马利因诺。帕维尔更加厌恶巴扎罗夫,终于因为后者和酷似他年轻时的爱人P公爵夫人的费尼奇卡的亲昵举动引起了一场决斗。巴扎罗夫虽胜利了,却由此离开了马利因诺。路过尼科利斯科耶,巴扎罗夫得知阿尔卡季向奥金佐娃之妹卡佳求婚,他与阿尔卡季分道扬镳;同时他自绝了和奥金佐娃的爱情。巴扎罗夫回到故乡,日复一日地感到孤独和无聊,并在一次手术意外中感染伤口,很快地死去,这剩下年迈的父母无尽的悲痛。

在小说中,巴扎罗夫是军医之子,和阿尔卡季一同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他从事的是有关科学的工作,包括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他知道许多关于化学的名著、他捉来青蛙和甲虫做解剖、他知道病理学,会给人看病。一方面,他是博学的,另一方面,巴扎罗夫自称自己是个虚无主义者。“虚无”是他的主要思想。所谓“虚无主义”,在巴扎罗夫身上主要表现为在对价值的虚无态度。他否定一切,包括权威、艺术、原则;当然包括他常挂在嘴边的,被他评价为“滑稽荒唐”的“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者是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旁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受人尊敬的”[1]他的门徒阿尔卡季如是说。虚无主义的否定一切,有一种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充满了力量,甚至有时显得凶猛。“我为什么要依靠时代?还不如让时代来依靠我。”[2]也正因为如此,巴扎罗夫显出“魔鬼一样的骄傲”(帕维尔语)。但虚无主义者只是“破坏”,并不“建设”,他们的否定甚至只是表现为谩骂。

而父辈的代表帕维尔·基尔撒诺夫对此十分不感冒。小说交代了他和尼古拉的过去,尤其是帕维尔的令人同情的经历。作为老派贵族和“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对生活和艺术的品味极高,注重礼节,恪守既定的原则。这和以巴扎罗夫为代表的“虚无主义者”完全相反。帕维尔所恪守的.,正是巴扎罗夫所反对和嘲笑的。二人在见面之初即充满了敌意。巴扎罗夫第一次到马利因诺,二人有两次正面的冲突;第二次见面,二人最后发展到要以决斗的武力方式来一决高下。帕维尔不满意巴扎罗夫在行为上粗鲁无礼,而巴扎罗夫嘲笑他的繁文缛节;帕维尔说巴扎罗夫“不相信原则,却相信青蛙”[3],而巴扎罗夫也曾下过“一个好的化学家比二十个普通的诗人还有用”[4]的断语。由于两代人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他们诸多隔阂。这正是那个时代父与子的难题。“我们的下一代……现在轮到我们了……”[5]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无不感慨地说。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的“多余人”的时代已经悄然远去,“以前是黑格尔主义者,现在是虚无主义者”[6]

正如小说的题目《父与子》所表达的那样,作者触及了一个在任何时代都可能出现的父与子的难题。在本部小说的语境中,作者更是着力描写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的不同所带来的对于政治时局和俄国社会走向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对农奴制的态度。虚无主义者大喊:“我们要破坏,因为我们是一种力量”[7]包括破坏他们父辈坚持的自由主义和进步。虽则父辈们所坚持的未必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虚无主义者的破坏甚至不承认“历史的逻辑”。

巴扎罗夫和帕维尔的矛盾最终因为费尼奇卡事件演化为一场带有象征性的决斗,时间在巴扎罗夫离开家第二次到达马利因诺。彼时,巴扎罗夫的恋爱受挫,回到家中呆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因为忍受不了无聊和空虚又回到马利因诺,狂热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帕维尔对巴扎罗夫的厌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人的决斗以巴扎罗夫胜利、帕维尔的受伤告终。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旧的时代已经过去,帕维尔在经历过生死关头后也解开了心结,于是“他也确乎是个死人了。”

巴扎罗夫虽是“胜利者”,但他无法在马利因诺继续呆下去,他选择了离开。这似乎是一个隐喻,毕竟在小说中能让他发挥才智的唯一一个地方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6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了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

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儿子很了不起,他竟然能在漆黑的瓦砾堆下坚持长达38小时之久,并且还能安慰同学,真是了不起。想象一下,在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饥饿与危险的幽暗的狭小空间中,我们会怎样?然而,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却能镇定的安慰鼓励同学,不要害怕,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有生的希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行为。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同学们,这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根本不会在废墟中待上38个小时,早就会在里面又哭又闹的,也不会有生的希望,更不会去安慰同学,想到他人。

最后,这位父亲和儿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父亲坚定信念的话,儿子就不会变的坚强。

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才能摆脱困境。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7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位父亲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在废墟里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最后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这位父亲非常伟大,能在废墟里坚持不懈地救出儿子,这可是一般人不能办到的,说明了这位父亲和儿子平常的感情非常深厚。虽然我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是父爱也一样存在。有时我生病了,都是父亲带我去看病;有时我穿的衣服少了,父亲就叫我多穿些,要不待会着凉了。还有一次,上写字课,老师叫同学们拿出钢笔写字,这时,我才想起昨晚我忘记打墨水了。此时我的心里很慌张,又怕老师批评,不该怎么办才好,当我想再次确认是不是没打墨水时,发现已经打好了。哦,原来是爸爸检查了我的书包,发现没有打,就替我打好了。

我下定决心,以后听爸爸的话,爸爸叫我干什么,我都会百依百顺。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8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父亲在地震的废墟里,不顾劝告,坚持不懈地寻找他的儿子,经过38小时,终于把儿子、儿子的同学救出废墟。这篇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动,也了解到父爱是那么的伟大。

本周,爸爸要外出集训一星期,这回好让我尝了一下爸爸不在身边的感受了。

以前,爸爸是早早地起来催我起床,不要慢吞吞的。搞定后,还帮我提书包下去开车等我。下到楼下,坐上爸爸的车,边和爸爸聊天边系红领巾,”唿唿“两下就到学校门口了,还经常来得太早,先在车上小休一会儿呢。下午回家后,爸爸马上”哐哐铛铛“地把一桌可口的饭菜做出来,叫我快吃。晚上,客厅不时传来爸爸锻炼身体、聊天的声音。

而现在,却相反了:早上本来爸爸帮我提书包、水壶,变成我自己拿了,有一次我还忘带呢。早上本来是爸爸接送的,现在变成要早起床去坐公交车……

幸好,一个星期过去了,宝贵的回来了,我可要好好珍惜。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9

有一天小明一家吃饭,爸爸刚要吃东西,妈妈就让爸爸去叫儿子,爸爸悠然的走进卧室发现小明被书迷上了,爸爸低头就说:“儿子赶紧进去吃饭要不妈妈不让让动吃。”

小明走出去出卧室以后,爸爸刚要走出去,可又回头望了一下那本书,自我又看那本书很好,爸爸就趴地上看了起来,也就被那本书给迷上了,小明刚坐凳子上正要吃饭,妈妈就让儿子去叫爸爸,儿子一脸愤怒的走过去,看见爸爸被书给迷上了!

《父与子》的读书笔记10

你听说过《父与子》这本书吗?它是德国的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作品。卜劳恩对自己的父亲和孩子那真挚的爱是他创作《父与子》的源泉,这种爱是伟大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节选自《父与子》中的一篇漫画。在有趣之余,我还感受到一种父子俩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天,父与子悠闲地在广场上散步,儿子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点心。突然,耳边传来咕咕的叫声,他抬起头,看到几只雪白雪白的鸽子,他想:鸽子一定是饿了吧!于是儿子毫不犹豫地就将手中的食物一点点分给鸽子吃。瞧,鸽子快乐地啄着食,儿子脸上也溢满了满意的笑容。这时,从远方走来了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人和一位穿西装的先生,贵妇人手上抱着一些鸽子的食物,另一个人则捧着照相机。趁着鸽子簇拥在食物周围时,这位先生拍了一张照片。做完了这些事之后,他们挥挥手将鸽子赶走,便得意地走了。儿子看到贵妇人走了,继续细心地给鸽子喂食。这时,一个善良的天使飞过来吻了他一下,他快乐地露出了笑容。

看完这幅漫画,我对那些装腔作势的人十分厌恶。如果他们对鸽子施舍只是为了炫耀或是为了达到某种自私的目的,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儿子为了给饥饿的鸽子们喂食,把自己美味的食物让给了鸽子,这是多么可贵!也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受到天使的赞美。我要多学习他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奉献。我想我们的社会上如果少一些为了某种目的而“奉献”的人,多一些像父与子这样无私奉献、善良的人,那世界将多么美好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亲情类 作文 初心 爱上阅读作文 19年作文 作文提纲范例大全13篇 中考的作文 激烈的足球比赛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教师节英语作文初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黄姚古镇作文 观察的作文200字 运动会作文儿 相信美好作文 我喜欢吃鱼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400字 风景作文600字初中 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 生活需要作文500字 口语交际作文100字 写一篇水果作文 550字作文大全 大自然的奇妙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某某我想对你说 运动会200米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看菊展作文 勇往直前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