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议论文写作——详例与排例的运用

2024-06-14 08:50:30
相关推荐

【训练目的】

1.明确事例论据的两种类型。 2.分别掌握运用详例与点例。

【范例引路】

我们先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

例1: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例2: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 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贝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

我们发现,证明语段论点时,例1在举例论证时仅用了一个事例,而且较详细,我们称之为“详例”;例2在举例论证时则用了三个事例,叙述简约,而且句式上排比,我们称之为“排例”。

【知识钩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证明论点,我们用得较多的方法是举例论证。举例的数量可一个(详例),可以两个(对比例),也可以三个(排例), 甚至你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详例与点例,下一讲我们学习对比例。

1.以详例证明观点

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的,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

例3: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例4: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事例不准确,出现硬伤。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哪个不知道?“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例5: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事例与观点若即若离,打擦边球。用这个事例论证“做事要有恒心”显然是不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如果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

例6:“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宫刑。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用例冗长,以叙代议。这是初学议论文的同学最易犯的毛病。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这样不仅拉长篇幅,成为赘语,而且冲淡了论点。)

2.以排例证明观点

所谓排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饬,点到为止。因而又称之为“点例”。巧用点例,能使材料丰富,文采斐然,赢得“发展等级”分。

运用点例排比构段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排比事例一定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二是在分述事例时, 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请欣赏以下范例,特别注意构句方法:

例7: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 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运用了假设句来形成排例,如果…也许只能…)

例8: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 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运用了条件句来形成排例,有了…才有了…,也才有了…)

例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 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运用了对称句来形成排例,两两对偶,句式整饬,画线句前后两组例句式不一样)

例10: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 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不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 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运用因果句形成排例, …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

例11: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 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 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运用转折句来形成排例,想…,可是却…)

3.详略结合证明观点

写语段时,如果连用几个详例,难免显得臃肿堆砌;如果一味地略举,难免显得单薄。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例组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即能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这招在考场上最有效。请欣赏如下范例:

成功的人,总是能享受挫折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却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等书。科普作家 高士其在科学实验中得了甲型脑炎,全身瘫痪,舌头僵硬,讲话困难,但长期以顽强的毅力口授了大量科普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支英国军队被拿破仑所率大军击溃,这支军队的将领们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农夫的牛棚中,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的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这小精灵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队,重整旗鼓,厉兵秣马,终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 威灵顿。(考场优秀作文《享受挫折》)

[魅力点评]

这个语段,以威灵顿击溃拿破仑这个典型事例(详例)为论据,以庞安、高士其等人为辅助论据(点例),较好的论证了“成功者能享受挫折”这个语段中心。这就是说,作为例证的事例,只要能恰到好处的起到证明的作用,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一桩事例同样也能证明论点。但为了突出和强调所选事例,必须作适当的阐述。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例与论点之间真正具有了逻辑关系,才能使事例起到论证作用。

【热身训练】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个350字以内的议论语段,注意详例与点例的结合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6-14 11:10彡苍穹灬毁灭[安徽省网友]IP:3392919110
    我觉得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详例和排例写议论文,感谢作者的分享。
    顶0踩0
  2. 2024-06-14 10:23昊然Link[辽宁省网友]IP:1701387907
    排例的运用让整个文章更有条理,读起来也更清晰,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相关写作技巧的分享。
    顶10踩0
  3. 2024-06-14 09:37怒果[河南省网友]IP:3392864280
    这篇文章对写议论文的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
    顶48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拼乐高的作文 捕蝇草的作文 难忘那一幕作文 打阴作文 并列式结构作文 品德修养作文 我的朋友200字作文 辽宁卷作文 五年级作文250字 我最喜欢的植物作文 一路欢歌作文 我的母亲500字作文 写事的作文六年级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 关于美食的英语作文 关于毅力的作文 我的好朋友二年级作文 交通安全英语作文 我渴望什么作文 关于乡下的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开学了作文怎么写 珍惜当下的作文 防校园欺凌作文 食趣作文 母亲的背影作文 我的老师二年级作文 最美的礼物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西安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