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寓“传”于“教”:从农村扫盲运动视角分析中共社会教育思想

2020-05-12 13:15:01
相关推荐

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冬学和民校,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地头学习小组,农村扫盲运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响应,形成了扫盲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56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在目前,配合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大张旗鼓地开展扫除文盲运动,以求在五年或者七年内基本上扫除全国文盲,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实现的。”[4]由此,一场更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伴随着工农业生产开展起来。 等到了1958年,全国约有6000万人投身到“万人教,全民学”的群众性识字运动中去,形成了扫盲运动的再一次高潮。以河南省登封县为例,当地的农民“夜里没时间学,中午学;没有书,传着看。有的社提出‘四灵活’的做法,使扫盲紧密结合生产、适应生产。有的社提出:‘变民校为会场(开会前先?R几个字);变休息为学习(休息时也识几个字);做什么学什么,学习内容好又多’,‘变农地为课堂,文化学习紧跟上’,到处造成识字的环境。这样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还推动了生产。” 到1958年底,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无盲村、无盲乡和无盲区。甚至“有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四个孩子,管六个人吃穿,还给社里两只驴,她也摘了文盲帽子,现在上了高小班(民校)。有一个七十九岁的老头,也摘掉了文盲帽子,他还编了快板说:‘长到老,学到老,活到百岁要学巧,一心做到老更好,宁死不戴文盲帽。’”[5]从现存的档案文献来看,当时全国各地区农

村扫盲运动的收效颇丰,但档案文献是否有美化和夸大当时成果的倾向还不得而知。

二、寓“传”于“教”的农村扫盲运动

如上所述,五十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这些成果恰恰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农村扫盲运动在实质上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政治宣传手段。而这种寓“传”于“教”的方式,可以从当时扫盲运动的运作方式、以及扫盲运动的教育内容两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五十年代农村扫盲运动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在北京市郊区各地方的档案中得到了多次验证。如丰台区黄土岗乡草桥村曾在其扫盲工作调查报告中提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才能如期完成扫盲任务。在党总支委员会和乡人民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大乡校部委员会……”[6]体现了在组织机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而后来随着“大跃进”的浪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扫盲办公室于1959年编写的《扫盲简报》中,也多次明确提出扫盲工作要“政治挂帅,思想先行。”[7]可见农村扫盲运动首先在指导原则上保证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支持。

此外,五十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的一个时代特点――扫盲与生产紧密结合,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寓“传”于“教”的体现之一。

五十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在教育内容方面着重强调了政治

性和实用性,其目的在于争取让农民群众在思想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践中积极参加生产活动,从而稳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具体到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从扫盲课本和扫盲教师两个方面来了解。

当时广大农村地区在中央的指导下分别编写了许多“扫盲课本”,这些课本除了基本的常用字、常用词外,既结合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又涉及到一些农民之前无法了解的农业生产知识,并以图片、顺口溜等生动的方式呈现。同时,扫盲课本中还渗透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特征,使得农民在接受扫盲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还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除了扫盲课本外,扫盲教师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提供了契机。当时的扫盲教师回忆道:“……扫盲双方兴趣低,扫盲识字的巩固率不高,为了调动积极性,‘扫盲办’开始给扫盲教师一点报酬补助,计酬方法是凭参加扫盲识字的学生作业次数多少,发放补助,多交多得。为防作假,‘扫盲干事’随时巡防。政府把扫盲成果当业绩,所以‘脱盲’一旦达标,就会有奖励,还会上报。”[8]原来的“民师”变成了“扫盲教师”,从“群众人”转变为“政治人”,接受“扫盲办”的监督巡防,这实质上是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中国共产党往往还为这些扫盲教师额外安排了其他的政治任务,比如由扫盲教师上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其通过扫盲教育来

宣传自己政治决策的有力例证,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扫盲教师这一人才队伍的宣传优势。 总之,五十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除了基本扫除文盲、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之外,还寓“传”于“教”,为中国共产党扩大基层基础和增强群众认同做出了贡献。这其中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教育思想的智慧结晶。

三、中国共产党社会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教育按对象可分为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军人教育、居民教育;按层级可分为扫盲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因此,农村扫盲教育乃至农村扫盲运动可以看做中国共产党社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农村扫盲运动的概括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社会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对五十年代的扫盲运动之性质有着明确的认识――“历史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对工人和农民远不能适应,而新的又一时不能建立起来……这就产生了对整个旧有教育体系的改造的问题,与建设适合今天工人农民的需要与要求的另外一种教育制度与方法的问题。这一制度与方法,自然是仅具过渡性质,它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使工人和农民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逐渐达到和新的正规教育相衔接,并进一步建立整个新的人民教育的体系。”[9]同时也指明了扫盲运动的目的和前途,“我们要把所有的工人和农民都变成为有文化、有学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旅游的作文 高中800字作文 作文开头怎么写 父亲作文 写年的作文 作文五年级 人的作文 公园作文 作文英文 400作文 自动生成作文的软件 我们班的故事600字作文 我的梦想的作文怎么写 初三作文《因为有你》 多肉植物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600 雅思大作文要求多少字 五一假期作文350字 元宵节小作文 春节优秀作文 渴望 作文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快乐的端午节100字作文 一直喝水不让尿捂住的作文 我的快乐五一作文400字 过元宵节的作文300字 五一劳动节的劳动作文 第一次骑自行车作文400字 我的生日作文300字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