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口语化写作时代 如何让人马上懂风格感觉书评

2020-09-27 11:50:01
相关推荐

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注意力转向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本文将评述这一过程近年来的研究。

一开头,就闻到了一股学术报告的味道,立马就有点叉走人的心。

再看这句话:

小孩子不用专门上课,就能获得说一门语言的能力,他们怎么做到的?

好像打开了一篇十万加爆款文章。好奇心带你继续读下去。

同样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云泥之别。有的文章,读者绕着走,有的文章,读者追着看。你想写哪类文章?

口语化表达,是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它打破了书面文章的高冷疏离。一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我和你说话,我说出来,你入耳到心,马上就懂。不会云山雾罩,山路十八弯。节省双方时间。

如何写这样直白好懂的文章呢?推荐一本重量级的写作书《风格感觉》。你可能听过老师教你写文章,可能听过作家教你写文章,但你肯定没有听过科学家教你写文章。

作者史蒂芬·平克,就是一位大名鼎鼎认知科学家。他有多牛呢?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除了是科学家还是语言学家,出过两本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他曾经和比尔盖茨对谈,比尔·盖茨称他是「当代最优秀的学者和最优秀的作家」。

书名叫《风格感觉》,风格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你写文章的手法。

你可能说,我写文章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就如同小学生作文是一种风格,汪曾祺的散文是一种风格,木心先生的文章也是一种风格。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透过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是透着木心先生的气息,正应了那句「人如其文」。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不妨从本书推荐的风格——古典风格入手,它既不同于朴素风格那样直白,也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华丽,它是简洁和优雅的。

本书也有缺点。因为史蒂芬·平克是加拿大人,他说的语言是英语,所以书中很多理论、举例是针对英语的,但其中人脑模式、语言传播的很多方面是共通性的。

文章挑选的,正是我们共通的三个方向。

去掉难懂的词

▍少用元话语

元话语在长篇演讲里经常用,演讲者不时说,讲这是第几个话题,拉听众回来,听众一时开小差也不会晕头转向。但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路标过多、太生硬会占用读者阅读时间。就如同你和同事说话,你不会说我将要告诉你三个事,第一,第二……你会直接说。

文章中要学会把生硬的元话题替换掉,比如,用「简单来说」、「你听过那句话吗」、「给你讲个故事」,来引出你要说的话。

比如改为提问:

这一章讨论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改为??一个名字流行或者不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运用隐喻:

前面这段证明了……正如我们看到的……前面一节分析了……这一节谈……在……之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要讨论的主题是……我们从……开始。

发现了吗,改过以后,从记叙变成了对话,亲切感飙升。那是一种温情的引导,而不是站在第三方,冷冰冰的描述。

▍去掉太学术、太专业的词

试问,世间哪类文章最难懂?论文,科学家写的文章。隔行如隔山,一大堆的学术名词、专业词汇毫不解释的压过来。谁知道什么意思?

在一次TED演讲中,一位生物学家在台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主持人不得不上台打断他的自嗨,希望他能用通俗的语言再解释一下,不然就连相邻领域的科学家也一头雾水。

所以要考虑到读者的知识基础,站在一个水平面才能传递信息,起码要造一个坡道引导读者上来。

得到上有一门课叫《少年宇宙学》,严伯钧老师把宇宙里这么宏大看不见的课题讲给孩子听,他不堆砌光量子、普朗克、电磁这些专业名词,他把一个个名词和生活中场景联系起来,比如解释什么叫引力波,比喻成一个拉着四角的床单,上面放着球,随着拍动,上下振动,非常形象。

学会砍掉难懂的学术、专业词,用更生活更易理解的方式传递。

▍去掉僵尸名词

如果把词汇比作一个人,僵尸词汇就是一个个没有表情、没有动作的僵尸。非常抽象。是把一个鲜活的事件压缩成一个词。把本来动词或者形容词表达换成名词。

比如,「确认」变成「做出确认」,「决定辞职」变成「做出辞职的决定」

领导对他们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把「评价」从动词变成名词,还加了「给予」,显得更正式了。

还有,「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度的讨论与研究,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改成「我们必须深度研究这一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这是官方套话长期留下的痕迹,大而空,什么场合都能用。

改变难懂的句子

有没有过一种场景,句子里没有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读不懂,或者需要憋气读。

决定一个句子难度的不是用词的数量,而是句子的结构。

什么是句子的结构?

我们知道,一句话,它是一个一个词连起来的,但不是把词堆在一起就能表达意思。

比如:「打拳鲁智深镇关西」,不读水浒传的人,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正常的句子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人物动作瞬间清晰了。

写文章的人按照一定的句子规则安排词语的顺序,读者按照规则拆解一句话,句子的规则就是写作者和读者共有的破译密码。这也是要语法的来历。

这里我们不讨论语法,只介绍如何写容易懂的句子,如何把一个长难句拆分成一个个小句子,读者每读到一个小句子,领会在心,马上懂,因为人的脑力有限,每次只能消化一小片段信息。

先看这样一句话:

「我妈妈的老师的女儿的同事的儿子也喜欢这个乐队。」

有没有大喘气的感觉,这是典型的向左分支结构,这种结构头重脚轻,有很多的修饰语,提着一颗心读,读了很久才读到中心词,阅读体验很差。

还有一种结构叫中心埋置,一个句子很大的一块放在中间,想象一个头脚很轻的人,有一个大肚子。

比如这句:

「把第三个房间玻璃桌上的厨房柜子的钥匙带来」,中间位置有嵌套,一个词,钥匙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大短语,这个大短语有多层嵌套,给理解带来了困惑。

斯蒂芬平克最推崇向右分支的结构,这符合人脑的思维习惯。头轻脚重。

比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但如果再长点:「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难度增加了。

如果继续变长:「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固安工业园区」,就更有障碍,得断开句子了。

所以无论是向左分支,向右分支,中心埋置,如果一个片段有多重嵌套,都会引起读者的不适,需要驯服一个肆意生长的句子,分解成多个小句子。

比如书中这个案例:

「这种观点称击败一支在十年内第三次残忍地以平民为目标的三流的塞尔维亚军队几乎不值得费力并不是基于对当前局势缺乏理解。」

这么长这么难懂的句子还有救吗?怎么改?

分析它发现,这是一种中心埋置的结构,「击败一支在十年内第三次残忍地以平民为目标的三流的塞尔维亚军队几乎不值得费力」是这种观点的延展。

去掉以后,句子变成,这种观点并不是基于对当前局势缺乏理解。简单很多。

中间的延展部分也是有多重嵌套,需要把一个个从句拔出来,单列。可以改成这样:

「在十年内已经第三次,一支三流的塞尔维亚军队,残忍地以平民为目标,但是击败这支军队几乎不值得费力,这种观点并不是基于对当前局势缺乏理解。」

几个安排句子顺序的小技巧:

先主题,再评论开门见山表达主题,听者有了方向,下面再细说、对比、评论,都显得自然。除非你是故意引起读者好奇,反转。

排比句上一句的结构还在读者脑中没有散去,下一句一模一样的句子就来了,这理解成本急剧下降。

先已知,再未知这是写任何文章,传达观点都需要的,站在读者已知区域,迎接新的区域。你可以颠覆,比如,众所周知……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你可以深挖,比如,我们经常说……,这背后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

用已知撬动未知,是消除读者茫然的好方法。

连贯起来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一篇文章,一个观点引出另一个观点,流畅自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个句子都简洁明白,连在一起,东一句西一句,焦点模糊。两者差别就在于连贯。

▍主题链

当一系列句子都围绕一个主题描写,这些相同的主语会形成主题链。

看汪曾祺描写腊梅的散文:

我家旧园有腊梅四株,主干粗如汤碗,近春节时,繁花满树。这几棵腊梅磬口檀心,本来是名贵的,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而轻檀心,称白心者为“冰心”,而给檀心的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狗心”。我觉得狗心腊梅也很好看。

主题是腊梅。虽然每句话的主语不一定是腊梅,但都是围绕腊梅。并且很好示范了,为了避免主语的重复,相似句子带来的单调,如何改变。

变化说法,「腊梅四株」变成了「这几棵腊梅」。

时间修饰语提前,「近春节时,繁花满树」,腊梅主语直接省掉。

▍逻辑链

句子的主题也可以一直在变,但有新的链条在连接它们,比如时间、因果,举例、阐述等等。

《风格感觉》中,斯蒂芬·平克引用大卫·休谟的观点:观念之间的联系原则似乎只有三种,即相似性、时空接近性以及因果关系。

相似性关系

用的最多的是相似和对比。

比如:「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在那里的还有海豹。」这是相似。「北极熊生活在北极,而企鹅生活在南极」,这是对比。

对比描述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如同科学家做实验,所有变量中,只有一个变量变了,结果差别是什么。对比中也要突出单一变量的差别。

在网民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之中,非国内网站占50个最常访问的网站的不到8%,与此同时,在法国浏览资源的网民有98%会直接访问国内的网站。

原来没有突出单一变量,改为:

网民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之中,非国内网站占50个最常访问的网站的不到8%;在法国,这一数字仅为2%。

能明显看到对比,8%对2%。

相似关系中还有阐述,举例、或者概括。

比如阐述,为什么写作是最好的休息: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

比如举例,山西人如何爱吃醋: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比如概括,作者分别从五味讲起,最终落到杂:

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时空接近性

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在西游记里运用得活灵活现。

西游记第一回,讲石头变石猴,石猴变美猴王。

开篇并不从石头讲起,而是从时间的长河讲起,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地,一直到四方已定。

这是时间顺序,尺度非常大,单位都是万年。还有用时间的迁移,讲述美猴王在山中的快乐生活:

美猴王第一次进入水帘洞,出来如何形容洞中景象: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桥,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移步换景就是空间顺序。

因果关系

因果是最自然的连接,先说原因,自然导出结果,或者先说结果,再阐述原因。

先说原因:

因为久违,我对慈姑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慈姑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慈姑,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先说结果:

如果本世纪有哪一个人可与埃及的普罗透斯??相比,这个人就是乔万尼·帕皮尼(有时使用笔名吉安·法尔科)。他既是文学史家,又是诗人;既是实用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先是无神论者,后又变成神学家。我们不知道他的真面目,因为他有许多面具。注:普罗透斯是能改变自己面貌的海神。

先说乔万尼·帕皮尼是本世纪最千变万化的,然后给出原因。

结语

博尔赫斯曾说:有的书是为分析而写的,有的书为使人感到愉悦而写的。这本书就是通过分析,来让人感到阅读的愉悦。它充满了理性,作者分明站在你的脑后,好像洞穿了你的大脑,说要这样写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 沙滩作文 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