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

2020-11-02 00:50: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第1~8题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观点是文章的骨骼,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这比喻很有道理。写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正确的观点,当然只能是一篇坏文章;但是,即使观点很正确,( ),如果材料缺乏,同样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读到这样的文章,使人有如看见了一个瘦骨嶙峋的病号,勉强从病床上挣扎着起来活动似的。

观点正确而又材料充足的文章就不同了,它们好比是硬朗而又丰满的健儿,朝气蓬勃,( ),既有坚挺的劲,又有健康的美态。文章的观点,确实是靠足够的材料才可以站得稳当和活得起来的。

我们读许多有经验的作家的作品,看见他们运用材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写来( )、游刃有余,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但是除此之外,还得依靠大量的材料积累。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材料库存,是不可能做到的。

古语说:“不闻问,无善声。”又说:“学无常师,编历为上。”[A]这就是要求人们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从生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见闻,虚心从别人那里求得知识,通过“闻”,通过“问”,通过各种各样的经历来积累。[B]古典作家对材料积累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汉代伟大的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就身体力行,实践了那句名言:他从十二岁起,便到处探访古迹名胜,搜集各种传说,记录名人轶事,结果写成了被鲁迅誉为 的《史记》。后汉的任末,为了积累材料,少年时曾削荆条为笔,以树汁当墨,每逢读书读到会心之处,则录之于衣,录之于壁,录之于树干,久而久之,住屋周围全记上了嘉言名句,人们称他的住处为“任氏经庄”。至于宋代的司马光,他编纂《资治通鉴》时所积累的材料则不是以篇以本为单位,而是以屋计的,他当时在洛阳积累的残稿,共有两屋之多。而明末学者顾炎武写的《日知录》,就是将自己数十年间所写的日记整理而成的。[C]

当然,材料积累,不一定都是作记录,作日记。[D]有些材料用脑子可以记得牢的,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而且,据许多人的经验,凡是这类能用脑子记得住的经久不忘的材料,往往是进行创作最有用的东西。不过,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脑子跟贮藏室毕竟有所不同。所以,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劝人们要在身边永远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而我国唐代诗人李贺,还有随身携带着一个诗囊,每得佳句便写了放进囊内的佳话。把材料记焉,不独可以备忘,还有一层好处:常常翻一翻,对于加深记忆,巩固心得,以至于对素材的综合改造、发展,都有裨益。关于这点,我们只要细心把前辈艺术大师的笔记跟他们的作品对照一下,就会看出:他作品中的某些生活,在他的笔记里就有着原型的记录。

1.在文章第一、二、三段的三个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A.无懈可击精力充沛居高临下B.无懈可击精力充沛纵横捭阖C.言之成理身强力壮纵横捭阖D.言之成理身强力壮居高临下

2.第一段画线的语句比喻的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14个字。

答:

3.第三段作者谈到了写好一篇文章的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是什么?试用主谓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写出这几个条件,答案不得超过24个字。

4.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

5.“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眼、耳、口、脑、手都得动起来”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当还原到标有A、B、C、D的哪一个方括号处?

答:

6.在第五段中作者说“脑子跟贮藏室毕竟有所不同”,这里的“不同”意在说什么?

答:

7.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示意图,哪个是正确的

[ ]

A.

B.

C.

D.

8.这篇文章的中心,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回答不得超过15个字:

答: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真情类作文 关于离别的作文 写作文神器 关于未来的英语作文 正能量作文600字 写人作文四百字 羽毛球比赛作文 民族风俗的作文 关于电视的作文 重阳节英语作文 失去作文600字 约定作文600字 背影作文500字 消防安全的作文 从现在开始作文 诚信作文3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包饺子作文结尾 冬天的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春天作文 惠州西湖作文 创新的作文800字 制作灯笼的作文 写仙人掌的作文 自荐信英语作文 七年级作文400字 爸爸的童年作文 上海外滩作文 一日三餐英语作文 中国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