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5篇

2020-11-08 06:30:01
相关推荐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人间词话》读后感

读第一版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平息、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词作家和词评论家 完全凌乱的文字, 花非花、雾非雾 ,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伟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国维谓之 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次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这,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

学术知识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寻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后达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人生目标并不唯一,但无论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织着矛盾、执着与喜悦。用王老的话: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现在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或曰 潜龙勿用 。希望有一天,我们会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人间词话》读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王国维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读师范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

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 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 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

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 境界 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 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 羔雁之具 ,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

曾经,有 秋波横欲流 魂迷春梦中 的绮丽浮靡;亦有 无泪可沾巾 飘零事已空 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 垂泪对宫娥 回首恨依依 的亡国之哀。倾尽 一江春水 ,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 ,是《人间词话》的核心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由此观之, 境界 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恰如国画一般,意在 神 ,所以王国维说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王国维对三种境界的阐述。这,是王国维在不断探索中所总结的经验,是以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留下的文化瑰宝,为我们展示人生历练、提升的过程,由懵懂走向成熟的路途。

王国维认为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 即 入乎其内 ,是指带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或者用心去体会感受; 无我之境 即 出乎其外 ,是一种自我融合到自然之中的状态,客观而无欲无求。恰如永叔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和陶潜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一切景语皆情语 让我们懂得从环境中寻找意境; 三种之境界 让我们看到了探索的态度;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让我们将客观与主观结合

在旧日众多的诗词论著之中,《人间词话》见解深远、独树一帜。的确,如黄霖先生称赞的,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理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

我曾经读过一些诗话词话,譬如《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围炉诗话》、《随园诗话》等,其实中文系读书时研读的《文心雕龙》《艺概》等也应该算是诗话理论作品,包括曹丕的《典论 论文》虽然只剩一篇文章,但里面那几句诸如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仍常常萦绕于脑海中。

读诗话,看古人评述比较分析诗人们的诗句和诗歌故事,饶是有味。后来,我曾将上百部诗话词话作品的电子版全部复制到一个电子TXT文件上,为的是便于搜索,但文件容量竟达10兆,每次打开都到等待好久。

但是,让我喜欢重读并深深思考琢磨的诗话就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是近古学者中少有的真正中西贯通的大学者,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引介和重视美学当时译为美育 在文艺评论中的价值。而在文学分析特别是诗歌的批评中,他的境界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乃至艺术批评。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 有名句。 还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他虽然对 境界 没有下完整定义,但是他对 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的分析,对 格调 、 隔 与 不隔 的解读,对 赤子之心 、对唐宋气象、南宋北宋词之品格区别等都有有令人信服的评价。

曾对他说的这段话品味良久: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让人对诗歌诗人高下优劣有所思有所悟,让人能够理解大诗人何以自称高格。

感叹静安先生真懂诗也,真懂文学之哲学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研究诗歌和文学者绕不过去的一本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采取宋词三首中各一句,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王国维选择三首词的三句话集在一起,选的很巧,集的很妙。我们每个人在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就要一往直前,勇于高攀,勤于探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有专一不二的热爱,甚至为之消瘦憔悴也不动摇,不后悔,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刻苦学习,认真工作,遇到问题要不厌其烦,有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的恒心,必须做到 踏破铁鞋无觅处 ,才会有 得来全不费工夫 。曾经 为伊消得人憔悴 ,曾经 众里寻他千 然后才可能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才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求识的过程是经过千辛万苦、酸甜苦辣的,在顺境中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心志不衰,立下凌云志,勇猛向前,敢于拼搏,这个经过除非亲身经历了由淡到苦、由苦到甜的全过程,别人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的。

王国维提到的三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至关重要的,在确立了目标和奋斗方向以后,第二境界就是漫长的求学过程,肯不肯刻苦钻研,肯不肯下苦功,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两种结果,正如马克思说的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劳苦,沿着它的陡峭小道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它光辉的顶点

相关文章:

1.

2.

3.

4.

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