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真情实感:高考作文的利器

2020-11-08 12:30:01
相关推荐

真情实感:高考作文的利器2019 03 31 15:00:54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3期

黄峰

从近年来高考语文评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真情实感”可成为高考作文的主题词。事实上,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强调“真情实感”,然而,考试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中的“虚情假意”与“形式至上”的风气从未断绝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以前高考评卷对这种风气网开一面的评分态度不无关系。然而,这种风气在近年的高考阅卷中遭遇迎头阻击,那些金外絮中的“绣花枕头”,那些胡编乱造的所谓“真情演绎”,在这些年高考阅卷中纷纷落马。

据悉,某年高考作文题为“纪念”,难度不大,但50分以上的作文不足7%,真正好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它反映出来的问题,一是考生仍然喜欢追求华丽辞藻,比如写上一大段排比句,却内容空洞,华而不实;二是考前准备大量名人故事材料,拼命往题目上套,虽然不会离题,却使整篇文章显得若即若离,结构松散,缺乏真情实感;三是审题不清,生搬硬套,有的考生在试卷上“默写”歌词,有的则把作文题目中的解答说明重新誊写在答卷纸上,来充当对作文题目的解读。所以,专家提醒: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基础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把精力花费在投机取巧上。 由此看来,“真情实感”将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落实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呢?一、彻底摒弃为考试而作文的写作态度

高考是一场考试,作文是高考的一部分,那么作文也是一种考试。在这种逻辑的引导下,“考试作文”的概念应运而生,为考试而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教学的主题曲,由此派生出林林总总的所谓方法技巧战术。总体来说,有三种倾向:重形式,轻内容;重技巧,轻情感;重评卷人,轻写作者。

重形式轻内容,即作文程式化。结构上,在仔细研究往届高考高分作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作文的结构法,如“平行式”结构法(即分解话题,每一段写一个方面,分论点平行),“六步法”(即叙、议、论、转、合、结)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些教师甚至连段落内部的句子结构也给学生规定好了,比如:1.写出分论点;2.举两个正面的例子;3.对例子稍加分析;4.举一两个反面的例子并稍加分析;5.打一个比方;6.重申分论点。在内容上,有些教师准备了不少“万能论据”(即可以适用多个话题的事实论据),准备了许多名人名言,然后让学生背诵记住,作文时照搬即可。作文就这样被规定死了,学生只能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写。而这样写,也正好迎合了部分学生懒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心理。作文脱离了“文无定法”的规律,脱离了人千变万化的思想情感与个性,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于是,考场上“千人一面”的作文出炉了。

重技巧轻情感,这也是程式化的一种表现。为了考试,教师教给学生种种应考技巧,比如,如何命题,最好是四个字,有点哲理,有点诗意,实在不行写“漫话+话题”。又比如,每一段的第一句一定要点题,要与话题挂上钩;重要的、突出主旨的句子要单独成段,这样可以引人注意,又可以少写些文字占点便宜;过渡句如何写;结尾如何点题扣题……至于真情实感,在很多教师的眼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重评卷人轻写作者。有教师明白地告诉学生,高考作文是给评卷教师看的,取悦改卷老师成了首要问题。因为阅卷任务繁重,老师难以像平时阅读那样认真、全面地评判一篇作文,而写作内容程式化让老师一目了然,故而程式化写作成为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至于文章是否言说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则大多不在考生,即写作者的考量范围。二、关注现实,情系天下

高考作文缺乏真情实感,除了应试作文的影响之外,还缘于学生与现实的隔离。隔离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他们的时间基本被各门功课分割,无穷无尽的听课、练习、考试挤占了他们几乎所有的学习时间,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他们基本接触不到,因此,伊拉克的战争硝烟他们看不到,矿难家属的哭泣与控诉他们听不到,世界似乎是流经学校围墙外的一条河流。

二是信息传播渠道受阻。现在的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少学校周末都在加班补课,至于 “走万里路”式的社会实践,那更是一种奢望。因此,学生们无法直接感知社会。

三是学生主观上也不太愿意接触社会,因为他们心中被大人灌输了一个“顽固”的观念: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了解社会、关注现实似乎与考大学无甚关系,何必劳神费力!更可怕的是,学生为了考试作文的需要会记住一些事例,但在应用这些事例的时候,丝毫不动感情,字里行间看不到活跃的思想、澎湃的激情,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基本上从作文中消失了。充斥在作文中的是太多的废话、老话、套话,面目可憎,令人生厌。

因此,把学校的“围墙”推倒,让社会的风顺畅地吹进校园,拨动学生心灵的弦显得十分迫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作文的问题,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这里,“关注”必须有情感的参与。事实上,没有感情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关注”,为了考试等功利目的的“关注”注定是短命而苍白的。

因此,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积极人生态度十分重要。因为有了理想的指导与照耀,人才会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够真正关注现实,现实也才能在学生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与心灵的律动,才能促使学生思想的进步与人格的健全。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彻底摆脱功利的色彩,成为生命的延续与表达。阅读这样的作文,其实是在倾听一个鲜活灵魂的倾诉,是在和一个顽强的生命交流。每年高考都会有这样一些闪烁着智慧与个性光芒的作文脱颖而出,尽管从严格的作文评分标准来看,他们本身还存在瑕疵,但因为这样的作文太少了,相对那些冷冰冰的难以动人的作文,它们才是真正的精品,评卷老师还是给他们打了满分。看看那些高考满分作文,打动人心的绝对是思想的穿透力与情感的冲击力。少了这两点,再优美的文辞,再整洁的卷面也只能退居其次。

三、勤读多思,多“情”善“感”

勤读反思,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从学生作文的现状来看,这种观点也只停留在“谈”上,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去,更没有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上。

说到多读,我们的学生不可谓不勤,早上五点钟就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觉,中间大多数时间是在读书。按说,从小学到高中,苦读十几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与语言水平应该不低了。然而,现实让人失望,根源何在?根源在我们教的这些书、学生学的这些书并没有落实在“思”“情”“感”的根本上,没有落实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上,而是落实在了“记忆”上,落实在考试拿高分上。

文史学科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其落脚点应是在“思考”与“情感”上。但这些科目一旦与“考试”牢牢挂上钩就完全异化了,教师不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而是把要考试的内容让学生划下来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僵死的教条全被学生囫囵吞到肚子里了,然后,老师把这种死知识设计成一张张在A、B、C、D中选一项的试卷中去,再用标准的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学习,循环往复。那些活生生的的史实、声情并茂的文章被肢解成尸块填到学生的肚子里,你能指望学生由此生发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的情感么?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外衣,没有了思想感情,语言就成了一件失去生命的服饰,毫无意义。难怪学生学了那么多文史哲,写起作文来脑子里依旧空空如也。作文,必然是作者内心先有大量的知识储存,有思想的统摄,有情感的奔涌,写作只是找一个突破口而已。如果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内心都没有预埋,学生写作就成了一种痛苦的“挤牙膏”,那些没有消化的东西无法变成营养,无法滋养学生的心灵。言为心声,心已枯,言如何能不涩?

所以,要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改变我们的文科教育。作文事小,育人事大,如果我们的文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全是些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木头人”,不仅于作文是一种悲哀,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有些老师看到学生的作文就摇头,说学生读书太少,其实,不是学生读书太少,是读书的目的与方法搞错了。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学生读书再多又有何用!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出发,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其把书读活,读出生命的鲜活与生动,读出灵魂的丰富与升华。事实上,当我们真正激发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掀起了他们情感的波澜,又何愁他们不去读课外书呢?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历史上那些求知若渴、大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带着探索的欲望去读书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湖南教育·B版2019年3期湖南教育·B版的其它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趣事作文400字左右 什么告诉我作文600字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作文 追星作文800字议论文 奶奶我想对你说 作文 为自己点赞600字作文 最好的什么作文600字 他传作文600字初中 最美的时光作文450字 成长回眸600字作文高中 最敬佩的人作文400字 五一旅游作文400字 温暖的旅程700字作文 我毕竟走过作文500字 感恩父母作文800字高中 感谢你 给了我更多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500 作文开头万能句子 闺蜜生日小作文 初一二三事作文 感谢你给了我更多 作文 英语邀请信作文 番茄炒蛋作文300字 藏文作文软件下载 黄鹤楼 作文 暖作文500字 生日祝福小作文 饺子作文300字 语文作文素材高中 我的妹妹作文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