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届高考作文指导系列之三十:时事类素材运用技法例析

2020-11-14 18:40:01
相关推荐

高中生议论文中,普遍性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古人多,今人少;名人轶事多,热点事件少。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高中生的阅读视野狭窄,终日挣扎于书山题海中,极少有时间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各类社会热点事件;二是即使偶尔知晓了某些社会热点,也未能对其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故而,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议论文,鲜有紧扣社会热点的时事类素材,更鲜有紧扣时事素材而展开的深入解析。

对社会有效关注的缺失,已然构成了当下教育中的一个硬伤。为了疗救这样的创伤,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紧扣时事素材而命制的作文题已不断出现。即使是那些看似虚空的材料作文,也在努力引导考生从现实人生中发现意义。基于这样的事实,考生就有必要学会在议论文中“让古人安息”,代之以大量的时事类素材。

议论文中运用时事类素材,需注意下述四点:

1. 宜就近取材,忌事件陈旧。经常在高中生作文中看到一些早已成为“旧闻”的论据材料,如多年前的彭宇案件、小悦悦事件、马加爵事件等等。按理说,这样的事实,只要能够印证观点,本该无可厚非。但作文总是写给别人看的,作文中的时事材料全是陈旧事件,便等于告诉读者一个事实:该文作者不关注现实生活。毕竟,社会上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发生,总会有新发生的事件,更具典型性和新鲜感。

如果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这样的作文,便让人刮目相看了:作文中运用的时事材料,是近两天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且这样的事件中还包含着较为丰厚的社会学价值,能够体现出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阅卷老师读到这样的作文,心中难免会生出这样的感触——这个学生真了不起,眼看就高考了,还有闲情逸致关注社会新闻,可见不是死读书的人。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手下自然就有了一份情感,分数自然也就提高了。

下面这个片段,在时事素材的运用上,就较好地落实了就近取材的写作要求。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节选自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这篇2011年最受推崇的满分作文,其打动人心之处,正在于开篇处展示的面对“高考”这一“最新时事”时的那份闲情逸致。此种看似信手拈来的素材,彰显的却是作者对生活与文字的敏感。这样的敏感,正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

2. 宜换位思考,忌人云亦云。任何一则时事类素材的背后,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每一个解读者,都总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赋予该素材以独特的情感倾向与意义。中学生作文中引用时事素材时,需对该素材中蕴含的意义作相对客观、相对全面地挖掘,切不可不作思考地胡乱解读,亦不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与观点。

如何换位思考呢?下面这个片段,堪称典范:

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2016北京卷满分作文《神奇的书签》

此段文字,抓住了当下生活中“手机控”的病症,借一张书签的视角,在对比中阐释了阅读的价值。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发人深省。比起单纯地批判或简单空洞地倡导,都更能给读者以触动。

3. 宜深入剖析,忌简单陈述。无论何种类型的时事素材,其在作文中的作用,都是充当论据材料,为论证观点服务。因而,对论据故事的陈述必须尽可能地简约,把更多的笔墨留给对该素材的分析阐释。须知,议论文的论据叙述得越生动详尽,便越是偏离了写作主旨。

下面这个片段,在时事素材的陈述与剖析上,详略安排就十分精当:

……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2016北京卷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该例中,方励下跪、磕头恳求增加排片的前因后果及具体细节一概一笔带过,只用最简约的文字,陈述了这一时事素材。将更多的笔墨转移到对此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坚守、文化自觉、文化定力等美好品德之上。有了这样的分析,读者才能从看似夸张、极端的事件背后,读懂一个文化人的良知和责任。这样的时事素材分析,针对性强,震撼力也强。

4. 宜贴近民生,忌娱乐八卦。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其对时事的关注,主要锁定在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身上。体现到作文时事素材的运用上,便是偏好于用这些明星的“奋斗史”充当论据,阐释各类严肃的主题。其实,考场作文中运用此类素材,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败笔,且不论这样的“奋斗史”具有多少的真实度和代表性,单是从阅卷老师的心理分析出发,也会发现,极少有阅卷老师喜欢那种整天追星的学生。用娱乐八卦充当论据,等于告诉阅卷老师,该考生属于阅读趣味低下、精神追求平庸的人。

真正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考生,当然会把自己的关注点锁定在社会民生之上。在作文中引述贴近民生的时事素材,并能够对其进行理性地分析,这样的作文,必然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这个片段,就体现出这样的闪光点:

……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2016浙江满分作文《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从这样的文字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宽阔的科技视野,还能感受到他的浓浓的悲悯情怀。有了这两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该考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健全的现代人呢?

【佳作展示】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江西一考生

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良知和“义”。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

(选自2016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有删节)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我的好朋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