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应用素材技法

2023-09-17 07:46:09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应用素材技法

1、“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让人打开思路,生疑质疑。“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未必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会使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新意盎然。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中,长时间受到环境过多的影响,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从而使人对事物的多元属性和它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楚。这种模式还经常支配着人们按一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尽管人们有时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觉得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因为他觉得这是轻车熟路,所以不思变革。然而,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浸染的事物中跳出来,产生“横看成离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观点要与众不同,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使人产生新人耳目的感觉。二是所提出的观点要经得起推敲,具有合理性、逻辑性、现实性,能够自圆其说。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甚至损害文章的思想性。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合时宜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同学们,当你写文章按常规思路出现“卡壳”时,此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相信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新颖独到,更富有个性!

2.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就拿当前的金融危机来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受影响。这个材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运用:①危机与机遇共存;②面对危机人们有不同心态,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亦然;③合作共赢:这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此外,还可以有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不同立意。

3.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旧例翻新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也有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入于高考考生的笔下,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人们习用的素材,由于与阅卷教师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这样做的很多,例如2000年的《三个和尚新传》、2001年的《阿Q新传》、2003年的《魏延的控诉》、2006年的《“草船借箭”三解》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但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高考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高考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材料老化,是高考作文中一个普遍弊病。从根本上说,考生应当选取新鲜材料,包括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材料。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高考作文应用素材技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 温暖的陪伴 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400字 读书经历作文 身边的美作文 拼搏奋斗的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桂花作文300字 团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