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钱学森之问 到中国芯片 到《生活在树上》

2020-11-15 20:20:01
相关推荐

“要让语文从一门学科变成一门科学!”

“不要用有力量的文字,要让你的文字有力量!”

热议声中追问

上面那两句话,是谁说的?

答:都是俺说的。

第一句话,是在2017与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作文指导报社主要负责人接洽“知付云”人工智能作文平台项目时说的。第二句话,是《理财》选题例会上跟采编同事强调要求的。

这两句话,自我感觉良好。

我至今百姓大耳朵一枚,难道就自然降低开篇这两句话的份量?

我们当时谈的就是商业化人工智能作文平台项目,难道因为商业化项目就没有价值?就可以变成对个人的诬蔑攻击?

我们在评说浙江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时候,难道还需要跟谁比谁的官大?官大就是能写出好文章的印戳?我在另一篇网文里说,《生活在树上》就在那里,官大的牛人,要不也写一篇同题作文,比试比试。

评说这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有必要调查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是否公开出版过作文教辅类书籍、有线下写作培训、有线上网课等商业化行为吗?现代市场经济,出了书能卖出去,上课有学生愿意来,这难道不是专业素质和能力?

难道我们委任的评改高考作文老师写不成作文书、上不了作文辅导课才合格吗?

出任高考作文评卷老师,只要依法合规按照规定程序来,20年好像也不是时间太长的理由?

好作文的标准

好作文的标准,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作为文字编辑,曾简单地罗列出“4+2”的标准。

“4”是指一篇文章的四个方面,即思想主题、篇章结构、逻辑表达和文字功夫。四个方面俱佳,绝对是一流精品、可公开发表的文章;前三项不错,仅是文字功夫欠佳,编辑稍下功夫,改出来的也一篇不错的文章;如果后三项不错,思想主题欠佳,看可否适当调整主题,可作为备用文章;如果四方面都不行,以及前三项或后三项均欠佳的文章,则可直接送到“垃圾箱”中。

“2”是指一篇文章的“纯净”和“味道”,这是写好文章的细节功夫,包括主题提炼后的标题表达、通篇行文起承转合的处理技巧、局部和整体文字精细雕琢功夫,以及整篇文章阅读带给阅读者的欣喜、愉悦、遐思、畅想,或者激扬、激荡、庄重、厚实,或者赏心悦目、余味绵长……

一篇文章,能达到上述释明的“4+2”标准,一定是“双一流”绝品。

尽管,上述标准是自己当年做文字编辑时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评价那些希望能公开发表文章的标准,但对应的高考作文来说,应该可以参照适用。

说出自设的标准,来给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打分,得分依然是满分。

想到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在生前,钱学森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提到这“钱学森之问”。如此一问,被放到“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背景下,被称为“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从钱学森之问,自然想到“三钱”之一的钱伟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钱伟长正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九一八事变”让青年学子钱伟长意识到,惟有科学实业才能救国,所以他找

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希望转到物理专业学习。中间尽管有曲折,但钱伟长终于成功了,并成为一代大师。钱伟长从清华大学历史系转到物理系的请求,如果放在今天清华大学或国内任何一所大学,有可能吗?好像是不可能。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或许就是民国时期能培养大师的原因,也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高考作文难道仅仅是高考作文吗?考生写出《生活在树上》,就一定要用“高考”这把狭隘的尺子来丈量吗?不可能也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大学大师之道。

顺便说一句,钱学森也是浙江杭州人,与《生活在树上》的高考考生及这篇作文阅卷组大组组长陈建新老师是同乡。或许,正是因为浙江吴越一带曾出那么多人才辈出,陈老师一评价《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时,特别强调是代表“浙江考生水平”。

想到中国芯片

“钱学森之问”,原本就包含着今天中国芯片研发的追问。

上个世纪50年代,当美国硅谷尚在起步阶段的时候,被誉为“硅谷之父”的罗伯特·罗伊斯曾描述早年他和小伙伴一块创业时头脑风暴的场景:大家相互激发出来的各种奇想妙想,都被及时地记录下来,这记录就是他们未来分别或共同获得专利乃至不同奖项、乃至诺贝尔奖的依据。这一场景包括两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不管什么奇思妙想,大家都会及时记录下来,而不是像我们这正正规规的高考场写了篇《生活在树上》,就大小人物齐上阵,当头棒喝声不止。二是科学研发规范,这更是我们所欠缺的。记得有专家提到《生活在树上》存高考作文保密问题,如果按制度确实不应公开,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上面提及的科学研发规范,还想结合有位著名经济学家所讲述的一个细节来进一步补充说明。这位经济学家说,当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教授们哪怕是在私下闲聊过程中迸发出个的某个思想火花,如果被另外一位教授转引使用,也计入被转引教授的科研成果。

无论如何,从硅谷到罗伯特·罗伊斯到科学研发规范,激发并鼓励奇思妙想,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才是世界科技能够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我们面对《生活在树上》这篇稍显另类的作文,是不是应该让激情迸发学生、老师继续绽放这种精神(尽管是小概率),而不是一上来力图蒿掉他们身上原本自然生长的触角,甚至不惜一棒子打死,这样让中国的科研充盈着“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神,岂不是更好!

在当下中国芯片如是艰难时局,我们更有理由期待!

原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