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 我们如何开展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

2020-11-16 13:35:01
相关推荐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在此大背景下,各学科的改革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就语文学科而言,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在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凝练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将语文教育的理念和语文教育的目标界定得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开放。在此背景之下,新的高考改革和高考理念也一步步地浮出了水面。从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看,在语文测试方面,高考会有以下几个动作:①总体上,提升语文在高考中的权重,提高语文试题的难度;②加大语文测试的阅读量,用主持课程改革的温儒敏教授的话说,就是“让百分之之十五的考生做不完题”;③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面对新课改新高考这种咄咄逼人的改革趋势,语文教学如何去做,方能在这场改革大潮中站稳脚跟,并稳步发展呢?下边笔者先谈谈当下最为人们关注的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备考应该采取的策略。

笔者以为,在这种大趋势面前,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备考须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夯实基础,发展个性

高考作文对有个性的作文非常看重,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把基本的训练给丢掉。现在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高考作文既然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而且在文体上讲究“文体自选”,那么从高一开始起,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专写某一种或两种文体,这样,三年毕业后参加高考定能榜上有名。笔者认为,此实为大谬不然!写作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但不能这么发展,而且就是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也不是这样。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文体自选,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骨子里仍然考的是考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且,从近几年公开出版的各类杂志、书籍上刊登的优秀高考作文来看,凡优秀者,莫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结果。再者,从20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 《考试大纲》来看,新大纲在文体上作了这样的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就意味着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将更加注重全面性 、多样性。

这对高中作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导向。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考场作文,不宜过早地从考场作文入手,而应在高一、高二悉心指导学生先练好基本功,再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这些基本功应当包括:拟题、审题、立意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编写提纲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联想想象的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只要基础夯实了,基本功练好了,我们再来强调发展个性,强调特长,强调爱好,这时就不会出现顾此失彼,“小学而大遗”的情况了。

(二)注重思辨,鼓励创新

所谓思辨,其本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其形式表现为主次、表里、因果、前后、时空、总分、一般特殊、或然必然。将其表现在作文中,就会强化理性的力量,闪耀哲理的光芒。高考作文正式关注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当始于2003年。2003年全国卷的作文题是“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道关系性话题作文,话题指涉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能够辨证地思考问题,作文必须关涉话题的两个方面。2004年、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继续延续了这一做法。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虽采取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其对辨证思维的考查一望便知,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就意味着考生在选择角度时,必须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去看问题,只有这样,考生才有可能把自己选择的那个角度谈深、谈透;否则,就有可能犯主旨模糊的弊病。鼓励创新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2003年高考作文将评分标准划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里专门列出“有创意”一条标准来体现高考作文对“创新”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其实,这不仅是高考作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三)关注现实,融入自我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个人的实际生活,一是指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等。反观六十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其在命题的内容上始终围绕这两个“现实”:作为前者,高考作文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考生有话可说;作为后者,高考作文又力求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现实社会,使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并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树立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负责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六十余年来的高考作文,始终是在这种“小现实”与“大现实”的辩证交融中向前发展的。有鉴于此,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就应当自觉地引导学生在抒真情、吐真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融入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不会是躲在象牙塔中抒写个人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的“小人”,而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人”。

(四)重视积累,引发兴趣

要很好地在高考作文中体现自己的个性,体现作文的思辨性和创新性,就不能不重视平日的积累,就不能不重视兴趣的培养。这里所说的积累有三层意思:一是读书积累,二是个人生活积累,三是社会生活积累。一名考生要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写出一篇象模象样、且有个性的作文来,没有平日在这三个方面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是不能想象的。积累可以引发兴趣。现在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对作文头痛,觉得枯燥乏味,无话可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不重视积累,临到作文,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久而久之,自然不愿作文、不爱作文,新课程所提倡的写作个性自然就更谈不上。相反,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重视积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写素材笔记、写读书笔记、写生活感悟、写日记周记,我想,三年下来,当学生再面对作文时,肯定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树立文体意识,规范写作行为

《考纲》对文体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符合文体要求”。这意味着高考作文在文体上是有明确要求的,即写什么必须像什么,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虽然如此,但每年的高考作文中总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文章的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考纲》在文体方面的要求并未引起部分师生的重视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事实上,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只要你动手写文章,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文体归属的。那种不管文体,信马由缰式的所谓文章,实质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树立文体意识,规范写作行为,写什么就应当像什么,不能把不伦不类、奇形怪状当创新。唯有如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是“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朋友作文提纲 诚信材料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500字 爱国作文小学 晚起不如早起作文 我的大学作文500字 介绍黑龙江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怎么写 描写蟹爪兰的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作文 人生不设限作文素材 遇见作文600字 600字高中作文 作文遇见 乡下风景作文400字 400字写人的作文 英语万能作文素材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600字 陪伴 作文 游济南趵突泉作文 书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生活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晚归作文 我所期待的班级作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文 欣赏什么的我们作文 什么的手作文500字 我爱什么作文350字 父母的爱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