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效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不是线性写作而循环学习模型

2020-11-16 18:25:01
相关推荐

这是一个自媒体兴起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写作者最好的时代,写作已经不再是作家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写作的浪潮中来,就像百万微信订阅号的创始人Spense说的那样:“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罗振宇曾说过:“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的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一个是写作,一个是演讲。”

市面上关于如何写作的书藉多如牛毛,我最近阅读了采铜老师新近出版的《精进2》一书后,关于如何学习写作,书中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

采铜老师的新书《精进2》分别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等八大领域探索。通过层层剖析,给我们解锁了万物的心智进化法,帮助我们总结了学习这件事情的普适性的本质规律。

书中关于循环这个模块的解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陷入线性的学习习惯,诸如:写作没有捷径,要坚持写下去。

事实上写作更需要的是在线性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循环的模式对学习写作进行强化、反馈和修正。如果说持续写作是刻意练习的话,那么循环的模型就是给刻意练习提供的有效反馈。

当你拥有了一条关于写作的线性目标后,如何通过循环反馈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三种循环反馈的学习模型。

学习的车轮

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将最好的学习分为提出问题、及时作答、检验答案、进行反思四部分的车轮。这个模型之所以把学习当成一个车轮,就是为了强调学习是要不断循环的,知识被激活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我们学习到的写作技巧、方法不能被激活和运用起来,就像吃的食物不被消化一样,根本起不到补充养分的作用。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学习方式是达不到查尔斯所说的“真正的学习”的,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误区:

1、 只阅读,不思考。

学习写作时,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增长知识、拓宽思路,也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财富。

但是很多人的阅读是不思考的阅读,也被称为无效阅读。看过的知识既不能解答自身的困惑,更不能指导未来的行为,又怎么能谈得上运用在写作过程中呢?

2、 只输入,不输出。

有的人每天阅读一本书,也会认真思考,但是很少把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解决自己的问题、分享给别人等方式运用起来。

文案天后李欣频老师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一书中提到:“阅读和写作就像呼吸一样,有吸收就一定要有产出。当阅读过一些书,充分吸收之后,就需要产出,那就是写作。这两样东西是密不可分的,不可能只有呼没有吸,或者只有吸没有呼。”

我们与其在勤奋读书后积极的记笔记、画思维导图,进行着这些本质上对原书的重复动作,不如在读完一本书后,自己来进行后续的创作,让自己从纯粹的读书者变成一个写作者。

3、只照搬,不重构

美国作家雷·布雷德伯里在《写作的禅机》一书中提到:“对于刚入门的作家来说,模仿有它的必要性。但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模仿和创作是同时进行的。如果你只是照搬不重构,那么当模仿盖过自己的想法时,你就会真正断了创作的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作家要花很多年,有些作家却只用了几个月就能写出自己原创的作品。同样是模仿名家的作品,但是加入思考就会产生重构,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

采铜老师曾说过:“读书如豪饮,写作当如身临险境。”

写作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更像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一个闭环。当我们把学习到的知识激活,让它们运转起来,就进入了写作的循环反馈当中。

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是借助于那些普适性的循环原理帮助我们不断的激活,直至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下面我就来介绍两种在写作过程中的激活循环模型:范例循环模型和写作之轮。

范例循环模式

古人称治艺的过程是要“先作茧自缚、次蜕化,然后破茧传代。”

用这段话来诠释写作的蜕变过程:我们要先循规蹈矩的进行基础写作,在重复了无数次的基本功后,蜕变会悄然产生,最终突破章法创造出自己的写作风格。

这个蜕变的过程正像心理学家德雷福斯兄弟共同提出的德雷福斯技能习得模型描绘的那样:从新手、进阶新手、胜任者、精熟者、到专家的五个阶段。

虽然写作的蜕变过程是线性的,但是想实现写作每个阶段的蜕变,关键是由循环式的模型周而复始的运转所推动的结果。

采铜老师在《精进2》一书中介绍了一种普适性的学习方法,被称为“范例循环模型”,我们将这个模型套用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分为三步:

第1步:通过学习大师级作品,真正做到吸收、理解作品;深度剖析大师作品的结构、框架,从而总结出有章可循的规律。

第2步:通过以上对大师作品的理解,按照此套路写出仿作。

第3步:通过仿作和大师级的范文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对范文更深刻的理解。

著名作家汪曾祺对写作风格的看法和“范例循环模型”不谋而合,汪老曾在《谈风格》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摹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

汪老从师作家沈从文门下,他开始时就是刻意模仿沈先生的风格,一直到自己30多岁的时候才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再举个例子:入驻今日头条的写作爱好者,可以经常阅读、学习优质的青云上榜作品,分析这些优质作品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先模仿后创造,不断的改进,持续的缩小自己和青云计划作品的差距,直到终有一日,自己也可以写出青云计划的上榜优质作品。

在这个循环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比、反思、修正仿作和范文之间的差距,才是“范例循环学习模型”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范例循环模型”,让我们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持续的形成一个正向的,不断反馈精进的循环,这才是最可行的通往创作巅峰之路的方法。

写作之轮

诗人薇琪·卡尔普说:“阅读时,我们会从头开始,读到结尾;写作时,我们会从中间开始,然后解决其他的部分。”

美国作者劳拉·布朗通过30年的写作辅导经验,分析每一种实用写作的思维要点,以及从读者的角度反观写作的关键出版了书藉《完全写作指南》。

本书中提出了 “写作之轮“的概念,写作之轮由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展开头脑风暴、组织结构、打初稿、修改这六个步骤组成。苏拉总结的写作之轮告诉我们一篇组织得当、逻辑严谨的文章,一般会经历以上六个步骤的打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线性思维的写作者。运用成功之轮的关键是,我们可以从写作轮上的任何一步开始(除了修改之外),根据个人的喜好沿转盘多次重复,真到我们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即可。

很多人之所以学习了很多的写作技能却写不出来好作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循序渐进变成了因循守旧,它只会阻碍你写作能力的发挥。

举个例子:写作之轮中写作目标是一个不错的写作起点,但是如何你从写提纲、写初稿开始,那么当你写完文章后把写作之轮的指针重新指向写作目标,这个时候它虽然不再是起点,却可以成为你检查作品是否准确的表达了你目的的循环起点。

这就是写作之轮的奇妙、万能之处,哪里都是起点,哪里也可以成为终点,从哪里都可以让写作之轮运转起来。

我们写作的过程,也是写作之轮重复运转的过程,思考、创意、改进都在这轮子的运转之时迸发出来。

结语:

弘丹老师对自己的写作期望是:爱上写作,一生笔耕不辍。

我们把对写作的热爱和一生笔耕不辍的热情看作是线性的写作目标,在持续精写作的过程中,用循环反馈的学习方式对写作能力进行不断的打磨,最终收获写作路上的复利效应。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还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96岁高龄的她还在坚持写作,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正所谓光阴易逝,岁月易老。让我们拿起纸笔,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