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都是写毕业论文 乔冠华用1年半 季羡林花6年 俩人差在哪了?

2020-11-17 18:15:01
相关推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人的一生,常常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时候,这些选择常常会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而拥有不同志向的人在面临相同的选择之时,常常会走向截然相反的道路,一如当年的乔冠华个季羡林。

他们二人一同从清华赴德留学,在写毕业论文时,乔冠华选择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写完论文,而季羡林却花了整整六年。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他们做出如此不同的选择呢?

鲜为人知的关系

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人一定对一幅图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乔的笑》,这幅画惟妙惟肖地画出了中国外交官因为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激动的心情。而图中的那位笑容灿烂的外交官,便是乔冠华。

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他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他曾代表国家出席过多次大型国际会议,其中便包括日内瓦会议、板门店谈判等等。

季羡林是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作家,提起季羡林,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写过的一篇篇辞藻优美、行文优雅的文章。

除了是一名作家,季羡林先生还是一名语言学家,他精通英语、梵语、德文、俄文。因此,季羡林先生的一生,都是围绕着学术而展开的。

虽然两位老先生的职业几乎没有共通性,但是他们却是同窗——他们都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哲学系,后来又因为在学校的出色的表现而获得了留学德国的机会。

由于就读于同一个专业,兼之同在异乡为异客,因此他们还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迥然不同的选择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是兄弟姐妹,在志趣方面也会存在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是朋友了。

虽然乔冠华先生和季羡林先生是朋友关系,但是他们对于人生有着不同的规划,而这,也导致了他们此后一系列的迥然不同的选择。

他们二人在留学德国期间,中国正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内忧外患,一度濒临亡国的边缘。

乔冠华先生和当时的不少有志青年一样,胸膛里充满着热血,眼见国将不国,他一门心思都在想着如何拯救国家,根本无心于学习。

那时的乔冠华先生,早已没有了对哲学的喜爱之情他将自己的全幅心思都放在了政治、军事等其他地方。

因此,对于自己的学业,他便十分松懈,不仅不认真学习,只求大致掌握,不求面面俱到,还常常逃课。

后来,随着中国形势越来越严峻,乔冠华先生深深觉得他不能继续安然待在德国,于是,为了尽快获得学位,在到德国不过一年之后,他便开始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

早已无心于学术的乔先生自然也不会在毕业论文上多下功夫,他只是做了一个大框架,对于其中细节的知识并没有多加研究。就这样,在德国学习不过一年半之后,他便完成了自己的论文答辩,回到了祖国。

季羡林先生对于学业的态度与乔冠华先生截然不同,在季老先生的心中,学术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东西,对待学术,他必须一丝不苟。

因此,在进入学校之后,季羡林先生不仅从不缺课,还常常在课余之时整日整日地泡在图书馆。

也正是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学术的严谨的态度,他一度看不惯乔冠华为了毕业对论文敷衍的态度,甚至一度对耿耿于怀。

季羡林先生和乔冠华先生在性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季羡林对中国的生死存亡也十分关心,但是和乔老先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不同的是,季老先生认为以他的能力,即使回到中国也如杯水车薪,毫无用处。

于是他便潜心在德国学习。

时光如逝,光阴如梭,很快便到了要毕业的年级了,由于季羡林先生对于学术有着极高的追求,因此他也一直要求自己的毕业论文达到至臻至美的水平。

“完美”,是人们常常提及的字眼,然而世上之事难得完美,因此季老先生为了他的论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辛苦,他甚至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论文,延迟了自己毕业的时间。

终于,在整整六年之后,他才终于以极高的成绩完成了他的论文。

不管使用一年半的时间还是用6年的时间来完成论文,都是一种罕见的特例。但是这两位老先生的特例却显现出了他们与众不同、超乎常人的一面,而这仿佛也是一种先兆,——着他们的不同凡响,也着他们在将来的远远超过他人的成就。

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虽然两位老先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和回到祖国的时间都不一致,但是他们都凭借着他们出色的才能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乔冠华先生在德国期间便非常关注时事,因此在回国之初,他便找了一份从事于新闻报刊的工作。

由于乔老在留学期间博览群书,尤其钟爱战争史,因此在战争时期,他所编写的报刊往往能一针见血地针砭时弊,甚至可以达到以笔为枪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后,乔老先生凭借着出色的外语能力和极强的表达能力,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在波诡云谲的国际会议上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和智慧。

季羡林先生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也回到了祖国,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语言学教授。

后来,季老先生更是凭借着出色的对多国语言的研究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化使者”,并先后以“文学语言交流”的名义出访印度等国家。

实际上,对于人生和事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见解,一如乔冠华和季羡林先生。

最初,他们也无法理解彼此的选择,甚至一度因为不同的选择而在心里造成了隔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开始理解对方,甚至在晚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乔冠华和季羡林两位老先生,虽然在同一个分岔路口,选择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成就了自己不一样的精彩。

结语

在人生的考场上,选择题常常是最令人烦恼的。但是不管人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能够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如乔冠华和季羡林两位老先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作文400字 实践活动作文 新的一年作文 全家福作文 百合花作文 爱护环境作文 读书作文500字 芦荟作文 在这里 作文 过年作文400 作文素材300字 高考预测作文 美丽风景作文 我的老师 英语作文 最好的朋友作文 艺术作文素材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