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史记的写作手法

2020-11-18 23:10:01
相关推荐

楔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是如何成就一部《史记》的,这其中的艰辛波折,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饱含的意志力,肩负的使命感都付诸笔锋。他展现的是一幅形象的立体感的带着人情世故的人物影像,他留给后人的是一部珍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司马迁生平

关于司马迁的生平经历,研究者众多,分析研读,可知主要有三方面:耕读、游历、受刑。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其早年在龙门有过耕读放牧的经历,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随后相继游历了江淮、汶泗、齐鲁、鄱薛、梁楚等广大地区;出仕为郎中后又游历了很多地方,还曾奉命出使到巴蜀以南的邛笮、昆明等地考察。早年的耕读生活使他深切体验了下层平民布衣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了人民最真切的呼声,游历的途中不仅可以让他饱览山河、寻访文化遗迹、收集历史资料,还可以让他真正深入到民间社会,向布衣百姓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学习。因此,无论是智慧深藏的隐者,还是行侠仗义的侠士,抑或是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士人,都在《史记》中留下了身影,使我国的传记文学内容更加丰富。

他本以为可以一直在游历创作中度过,但“自古天意高难问”。四十岁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灾难降临到司马迁的身上,成为李陵事件中的受害者,被囚于监狱处以宫刑。韩兆琦曾说:“受宫刑一事给司马迁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耻辱,但也使他的思想获得了净化和升华。从此他的眼光更敏锐、更有洞察力,他的立场感情也更加向下,更加接近劳动人民了。这对于贯穿《史记》的批判精神与民主性的加强,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刑之后,司马迁内心无比自卑,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贱,不过倡优、蝼蚁一般。《报任安书》说:“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因此他发愤著书,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明朝有些人认为,司马迁之所以在《史记》中塑造了很多惩恶扬善,重信重义的布衣侠士,主要是因为他在遭受责罚之时,竟无一人为他辩白。《报任安书》:“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统治者专横凶残的本质,官场的利欲熏心,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侠义精神的可贵。

史记与司马迁命运的糅合

《史记》是在司马迁身负屈辱,忍受酷刑的境况下完成的。他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遵循实录原则,力求保持人物的本来面貌。司马迁几乎注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也成为司马迁独特的视角。他突破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从自身的生存状况出发,站在底层平民的立场来判断是非,体现出那种“礼不卑庶民,刑不尊大夫”的观念,显示出史学家的开明与智慧。

司马迁擅长铺写矛盾尖锐、冲突集中的历史事件和典型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激烈、波澜壮阔的斗争中,表现其优点和弱点,表现其性格特征,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因人系事,因事见人,刻画了许多纷繁复杂、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各种各样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下文通过写人艺术、叙事艺术、语言艺术、结构艺术分四点来简述《史记》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选材精审,详略得当。(结构艺术)

司马迁善于选取最能突出人物性格主要方面的典型事例,加以集中记述描写,以展示人物的作为和精神面貌。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司马迁对他所掌握的素材的选择、剪裁、概括、加工,表现子纯熟的文学技巧。例如:《陈涉世家》中,司马迁有意识地突出陈涉的富于组织才能的干练的农民领轴的典型性格,重点记述了起义的发动过程和陈涉为王后的居功自傲的表现。其他如《廉颇蔺相如》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等事件的记述,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的英雄品格和不计个人荣辱安危的“先国家之急面后私仇”的可贵精神;《魏公子列传》通过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几个故事,表现他抵抗强秦,救赵存魏的历史功绩,等等,都可看出司马迁选材的艺术匠心。

在资料剪裁布局方面,司马迁常使用“互见法”。“互见法”就是把有关传主的某些事件,有意识地移到其他人物的传记由去记述,有时不标出,有时则标出“语在某某事中”“其事在某某中”等。采用“互见法”,可以保持人物性格与形象的完整性,维持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便于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当然,“互见法”也可以避免重复记述,极大地减省篇幅。

在记述典型事例的同时,司马迁也十分重视对人物的传闻轶事或生活琐事作有选择和侧重的记述。(写人艺术)

这些“小事”看似无足轻重或无关紧要,其实与人物形象的主要方面有着血肉的联系,或者预示人物性格发展的趋向,或者暗寓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剖析,无不起着丰富艺术形象的积极作用。例如《陈涉世家》开头写了陈涉早年与人庸耕时的一件琐事,反映了他不甘贫贱、不甘寂寞的心理,以及胸怀大志并自以为优越于人的骄气与自负。如果联系后文所记述的陈涉发动起义,崛起于垄亩之中,以及为王之后竟发展到杀死旧时佣耕的同伴,终于走向失败的种种情景来看,传记开头的这段对话绝非兴之所致的游闲笔题,它先声夺人,预先展示了陈涉性格发展的轨迹,与后文大事的记载紧密呼应,使人物的思想演变看上去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善于把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故事化,具体地描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从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艺术)

比如,《项羽本纪》中写“鸿门宴”的这一部分就很有故事化的特点。司马迁对这一事件的记述首尾完整,曲折生动,引人人胜,扣人心弦。在故事的演进中,鲜明生动地塑造了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和形象。“鸿门宴”事件在《高祖本纪》中也有记载,但相当简略,没有细节,没有场面描写。这是史实的记述,而不是文学的描写。《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段恰是依据这段基本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的。故事化的鸿门宴不仅生动再现了秦末社会形势的复杂和政治斗争激烈的情景,同时也成功地揭示出项羽的粗豪爽直、寡谋不忍的特点,以及刘邦的精于运筹、狡诈阴险的本质。

《史记》人物传记在语言运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语言艺术)

《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点是因篇而异的,并非千篇一律。《史记》人物传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素平易、凝炼简洁、雄浑流畅,这主要体现在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和篇末系于“太史公曰”名义下的评论语言上。

①司马迁很注意对传记中的人物的言行作具体描绘,特别在记述人物语言方面表现出很太的创造性。作家笔下的人物语言符含人物身份与性格特点。②《史记》的语言虽属文言,却接近当时的口语。司马迁特别注重还人物语言以口语形式。司马迁还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差异。有时为了传神拟态,《史记》还直录人物口头语言入文,如《张丞相列传》写周昌的口吃:“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率诏!”“期期”的重复使用,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③《史记》人物传记的叙述语言,即作者叙写史实、抒发感概、发表议论的部分,饱含着激情,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④《史记》的不少篇章于叙述,人物语言或论赞中引用了诗歌、谣谚、俗语。

结语:《史记》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史记是中国历史长河里璀璨的画卷,它一路卷着尘土,带着沧桑,裹满岁月的斑斓,抒写纷纷嚷嚷,是是非非,记载人世苍茫。它是中华历史的宝座,它是华夏文明的桂冠。

品读史记,迈进历史 品悟命运与人的意志。体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奇书 ,解读世事人性,言说天下兴替。《史记》一定会给你带去你想要的智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