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德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 有尘封的智慧 清静下来 释放知觉

2020-11-21 02:25:01
相关推荐

老子从得道的境界,写下《道德经》。

我们普通人,每天想着怎么赚钱,怎么谋生,怎么做事,生活在物和欲的层面,所以很难悟到老子的道。

《道德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没有容易两字。其实,一个人明道,则不用那么辛苦地活着,生活将会是另一种可能。

今天,我们读一读《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白话文的版本,都把它翻译成统治者的权威。我认为这种解读比较片面。

人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和力量同步。

“威”指强大的力量。

自然界之中,有看不见的,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遵循规律运转。人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和力量同步;而人不顺应规律,甚至忤逆规律,那么力量就会和人逆反,作对。

所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不能解读为,统治者的压迫。而要从道的角度去解读,人不顺应规律,则会被强大的隐态力量(也就是威力)打击和压迫。这就是为什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因为从3千年前,春秋战国开始,老子就说“人迷失久已”,人类已经迷失了道,做事不顺应规律,被“大威”压顶,故不如意十有八九。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人的生活都艰难。古人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现代人不挨冻了,可是依然被“高房价”压迫,生活依然难。这就是远离道的结果。

一个人躁动的时候,看不到事物的本性。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

现代人以为清静,就是不被打扰;无为,就是不做事情。

真正的清静无为,是“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心安,为定,定得住,才是居;只有清静,神宁,才能心安。

人的心,如果被私心杂念,塞得满满的,清静根本无处可生,所以,只有清除物欲和杂念的干扰,才能有所生。

王弼说:“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

一个人躁动的时候,看不到事物的本性;只有清静下来,才能明了。

很多人说,清静无为,有什么用?

当一个人足够清静,就能一眼看出事态的本质,那么生活中所谓的欺骗,心计,权术……都自然知道。这是明事理。

而很多人,总是被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欺骗。接近年关了,骗子们又蜂拥而出,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把自己伪装成好看的人,完美的人,抓住人性弱点,甜言蜜语,投其所好,博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然后骗人钱财。

清静有道的人,一眼,一句话,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意图。根本不会卷入恩怨和是非之中。

提升自身智慧,不是读多少书。读书很多的人,也会被骗,也会踩入坑里。“性本自足,无需外求”。

一个人的潜意识中,有尘封的智慧,只有自己清静下来,才能慢慢把智慧的觉知释放出来。

这就是“清静无为”的根本作用。

和规律融为一体,人就不会自见,也不会自贵。

老子说:“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一个人自见,就无法自知;自贵,则无法自爱。所以要去彼取此。

婴儿是没有自见的,婴儿最接近得道的状态。

因为婴儿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观判断价值体系。所以不自见。

而随着成长,成年,人逐渐形成一套自己对世界的评判标准,这就是自见。

一个人有了自见之后,也就远离了道,无法自知。

所以,成年人修道,就是要摒弃个人之见,回归本然。

回归本然,不等于像婴儿那样懵懂无知,需要别人照顾,而是在为人处世中,放下自我之见。自我之见总是狭隘的,放下这种执着之念,一个人就是悟道了。

同时,因为有了“自我之见”,所以才会“自贵”。

自贵,以自我为贵,把自己看得太重。

把自己看得太重,人就会活得很沉重,很累。不把自己当一回事的人,才能活得洒脱。

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不是不爱自己,相反的,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别人赞你,骂你,抬举你,贬低你,你都无所谓,因为你不把自己看得重,不自贵,所以不入心。那些太在乎别人评价的人,就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陷入烦扰中,这就是不自爱。

总而言之,《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文字,讲了不同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围绕“清静无为”。

这四个字,大家都认知,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做不到。真正做到的人,人生就会大不相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