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因为蒋介石发表的这篇文章才导致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发生!

2020-11-22 02:00:01
相关推荐

上海失陷以后,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其上海派遣军之第11、13师团沿京沪铁路经丹阳、镇江、句容西进;第3、9师团由金坛直扑南京;其第10集团军之第114师团沿宜兴、溧阳、溧水公路前进;并以第6、第18师团沿宁国一芜湖公路进攻 芜湖,断中国军队西撤之退路;同时国崎支队从广德经浪溪、太平渡江,攻占浦口,以图截断中国军队之后路。11月17日,日本成立了最高统帅部一 大本营,直接受命于天皇。大本营于12月1日下达了攻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命令,电令华中方面军,决定攻占南京,以图“彻底挫伤”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在华中方面结束作战”,进而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尽快解决其所谓的“中国事变”。

南京危在旦夕。经过3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精锐丧失殆尽,要依靠剩下来的疲惫之师有效抵抗日军的进攻,拱卫南京,几乎是不可能的。从11月中旬起,蒋介石连续3次召集其高级幕僚会议,讨论南京防守问题。会上,以白崇禧为首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南京地势易攻难守,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役中损失惨重,战斗力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主张只对南京做象征性的防守。但唐生智却认为,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主张死守。蒋介石也费同唐的主张。当蒋问其由谁负责固守南京时,唐生智自告奋勇地说:“委员长,若没有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蒋介石同意了唐生智的请求,并决定迁都重庆,当然作为中国首都南京,又不得不守。因此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重庆宣言、宣言指出日军进攻南京,“察其用意,无非欲扶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国自决定抗战自卫之日.即已深知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性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同日,国民政府还决定,财政部、外交部、内政部以及卫生署迁至武汉。

11月24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成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任副司令长官,周斓任参谋长,并于次日下达了了南京卫成部队战斗序列:1.司令长官唐生智;2.第72军孙元良(第88师);3.第78军宋希濂部(第36师);4.首都警备军谷正伦,甲、桂总队,乙、宪兵队;5.其他特种兵之-部。共10余万人。决心背水一战。

12月初,日军三路直扑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中国军队在南京外围部署防守:以第2军团在栖霞山、乌龙山占领阵地,并接防乌龙山炮台,封锁长江;第74军任牛首山至淳化镇附近之守备,并向秣陵镇、湖熟镇派出前进部队;第66军任淳化镇附近至凤牛山之守备,并向句容镇附近派出前进部队,从而构成了对南京城的半环形的外围防守阵地。12月5日,日军扑至中国守军外围防线附近。双方经过激战,皆付出沉重代价。7日,日军在炮火及飞机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防线主阵地发起全面猛攻,至8日,南京外围要地龙潭汤山、淳化镇、秣陵关尽失,日军突破南京外围防线。唐生智下令各部队退守复廓阵地。中国军队其复廓阵地的部署如下:第88师担任右地区雨花台及城南守备;教导队任中央地区紫金山及城垣东部之防备;第36师任左地区红山、幕府山及城北防备;宪兵队任清凉山之守备。

当晚,日军2000余人、坦克10余辆跟踪第51师后撤部队前进,乘守军立足未稳,连占高桥门、七桥瓮、中和桥,并于9日拂晓突进至光华门外大校场、通光营房。9日,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南京城内投下劝降书,遭到唐生智拒绝,唐并于当晚发布“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并下令将各部队属下的船只统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决心破釜沉舟,背水死战。9日,日军一部突破光华门,攻人城内,守卫城门的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下令在御道街上筑起工事准备与敌巷战,并采纳部下建议.把汽油倾倒在城门洞内引燃,随即派敢死队与日军展开多次肉搏战,将日军赶出城外。

10日,日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唐生智急调第83军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并在城内各要点赶筑巷战工事,准备巷战。当夜,156师选派一精干的小分队坠城而下,消灭了潜伏在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12日,日军以重炮轰开中华门城墙,拥人城内,南京城防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就在日军攻陷中华门的当日上午,蒋介石还致电唐生智,希望他能够坚守南京半个月,以待国际形势的变化,此时,不得不电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待时,可相机撤退”。唐生智当即于晚上5时召集军官会议,拟订撤退计划,下令一部渡江突围,其余大部由城郊向各处突围。但是他所下达的命令,只有第66军、第83军遵照执行,当夜由紫金山北麓和栖霞山附近突围成功,其他各部不听命令,全部拥向了江边,不少人被拥挤踩死。撤退的士兵与难民几十万人纷纷拥向江边,但由于船只早已撤离,根本无渡江工具。到达下关的部队争先抢渡,秩序极为混乱。

松井石根于10日13时命令向南京城实施总攻击。日军从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同时进攻,南京陷落。中国留守官兵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屠杀我国军民3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惨案。24日,日军占领杭州。至此,宁、沪、杭长江下游三角地区全部陷落。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10余万疲惫之师与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日本海陆空军10余万人进行了惨烈的厮杀,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歼敌逾万人,表明了中国政府抗战的决心。

但是,由 于日军疯狂进攻,以8个师团的兵力分路逼近,使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陷人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境地。中国军队以刚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疲惫之师仓促应战,同时,军事当局又在战役的组织、指挥上出现了不少失误。诸如战前未能做周密的部署,只是将卫成军的兵力集中于南京城郊阵地,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致使南京外围之屏障金坛、句容、溧水等地不战而落人敌手;战斗中,中国军队不能主动出击,处处设防而处处不能防,陷人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南京上游芜湖轻易地落人敌手,使中国军队陆路上的退路断绝,更陷人了险境。12日南京城防被日军突破时,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部才奉蒋介石之令决定突围,因没有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和突围计划,致使参加南京防卫战斗的中国军队中只有少数部队突围成功,其余大部分被困于南京城中,成了日军屠杀的对象。12月17日发表了蒋介石发布的《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