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网文乌鸦变凤凰之路: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创意写作硕士点诞生了!

2020-11-23 10:45:01
相关推荐

本文授权转载自: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田不然

每个考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人都不会忘却那段惨淡的日子。

你早出晚归,图书馆四楼那个恬淡清秀的妹子或者眉峰如剑的男同学是起床最大动力。面对不朽的文学事业,你惊讶的发现每个期末考试前彻夜自学的知识储备,好像稍嫌不足。

怀着“来者犹可追”的精神胜利法,你开始重新认识到杜甫和达尔杜甫的区别、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以及脑子和脑子的区别。

你吭哧吭哧地背完了传说中的建安风骨,想到学长说最好把它和盛唐气象做一个对比,不禁悲从中来,意识到那些我杀不死的终将变得更强大……

这种画风最近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改变——网文也变成了文学考研的选择了!

11月22日,“阅文集团·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学科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沪举行,成立了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创意写作硕士点。据此前媒体报道,该硕士点生源分为社会报名和阅文推荐两种,师资团队由上海大学教师和阅文集团旗下高管、知名作家三部分组成。

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在职学习之后,学员可获得网络文学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和毕业证。

“在未来的合作中,除了学校部分的理论与训练,还有在阅文的工作实践课程,真正与一线接轨,可以随时印证研究与探索。”阅文集团原创内容总经理杨晨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创意写作:皓首穷经外的新选择

文学院应该培养作家吗?

早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时的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以及之后50年代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都曾表示过“中文系不培养作家”。

而同一时期,在太平洋彼岸,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以来的高校文学教育改革,美国出现了与中国意见相左的成果: 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创立了创意写作艺术硕士学位(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创意写作学科正式诞生。随后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创意写作学科。二战前后它在美国逐渐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在应对战后军人战争创伤、女权运动、美国梦形成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国也纷纷效仿。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哈金都曾就读于该专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也曾兴起过一批作家班,其中佼佼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莫言、余华、迟子建等四十余位青年作家均在其中。

2009年,复旦大学获批成立国内第一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是创意写作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

从此创意写作在中国遍地开花,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建立硕士点。复旦北大、人大、北师,以及本次与阅文合作的上海大学都是开设得比较成功的院校。

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在知乎上介绍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

和国外一样,国内的创意写作教育也采取“作家驻校”的方式,如中国人民大学有阎连科、刘震云,复旦有王安忆等。这些高校在面对“文学创作与商业关系”的问题上理念不一,授课形式则较为灵活,颇有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味道。

不过在当文学院到底培不培养作家这个问题逐渐被克服后,新的疑惑也随之产生:作家真的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吗?卡夫卡、福克纳、聂鲁达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的吗?

所以网文方向创意写作到底是做什么的?

“创意写作在美国诞生起,就非常重视实操。”杨晨说,“具体到网络文学方向,就我个人感觉,整个文化行业内容专家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比如作家、编剧、编辑、策划、内容运营、宣发、经纪等等,IP开发的全产业环节都是大家的舞台。”

很明显,网文硕士不是要培养卡夫卡,而是要培养内容产业的实用性人才。

先别急着思辨文学的“无用之用”“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等问题,事实上,国内大部分开设创意写作硕士点的院校在其招生简章上的措辞都是谨慎的:

北大是“培养应用型写作人才;复旦是“胜任各类文学体裁的专业创作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创意写作为本科,目的为:“更多着力于为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

上海大学关于创意写作硕士的招生简章

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创意写作从萌芽到演变无不与商业资本密切相关,它始终谋求文学创作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自给自足。

“量产”掌握高阶创作技巧的文艺工作者,正是阅文需要的。在整个网文业内容人才的结构趋于稳固的情况下,阅文需要新的血液提供新的维度可能。

“网络文学是典型的人才密集行业,优质的内容人才始终稀缺,”杨晨告诉刺猬公社,在他看来,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高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阅文实现内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不仅如此,阅文与上海大学的合作成果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校沉淀、输出,使得更多人通过教材等形式自我学习,实现网络文学写作思维的启蒙与提升,从整体上提高网文创作者的层次。

而在另一方面,阅文此举也是在尝试撕掉网文“low”的标签,网文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产品生态。但文学批评从来不以作品受众多少为转移,面对指责,拥簇网文的人常见辩护思路有:

阶级斗争信徒:人民群众喜欢,你一个傲慢的伪精英算老几?达尔文信徒: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时候让新王加冕捍卫国人阅读习惯了!亚当·斯密信徒:谁赚钱谁是爸爸!自我放逐实践者:我就是low啊,但我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啊,我安静如鸡啊,所以我们实行两套评价体系好不好啊?

虽然以上观点都含有合理性,但哪怕是作为行业龙头,正逢上市的阅文也觉得自己“看似是巅峰,其实刚开始”,那么从长远看,以上程度的辩驳就是不能忍的,而打破人们固有印象的最好方式是:获得掌握书写文学史权利的人认可,从而改变社会对网文的认知。

此外,高校作为研究中心,在模式、技术等各个层面的探索,也可以给网文业带来极大帮助。

网文发展20年,飞扬的面子已经够多了,它现在更需要沉稳的底子。

有趣的是,和外界“网文硕士主要学套路”的预期不同,网文硕士的课程设置还是蛮丰富的,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创意写作与产业研究、中外文学经典研究、历史研究等,这也是阅文尝试提升网文格调的一个体现。

“我们公司的内容专家团队会直接参与合作课程教学并担任实践导师,包括我本人在内。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推动白金大神来给同学们分享成功经验和创作思考。”杨晨说。

而此次选择与上海大学合作的原因,除了上海大学本身的实力,还有一点就是上大文学院本身在相关领域就比较积极。

无论是之前的“创意写作: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使命”研讨会,还是上海大学挂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第一期网络文学高级研究班”,你都能看到上大文学院教授葛红兵及其团队活跃的身影。无一例外,这些会议阅文集团都有参加。

“上海大学是一所非常开放创新,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研究转化和支持的高校。”杨晨说。

他促进“网文高大上”的思路

除了成立硕士点,阅文集团在撕掉网文“low”的标签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崇。

比较大的动作一是推动“政治正确”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如先后推出了2016年的第一次大规模现实主义征文大赛、今年3月的以“中国自信”为核心,“写一种精神”为主题的第二届现实主义征文大赛等。

另一个更了不起的举措是“网文出海”,商业考量与政策风险规避并举。

今年5月15日,起点国际正式上线,按计划,至今年底,起点国际预计翻译作品量将超300部,累计章节超7万章,吸引百万级用户。虽然阅文CEO吴文辉之前曾表示 “目前海外这几个网站加起来,收入只占我们的1%”,但在全球范围内开掘、衍生优质IP才是王道。

而“网文出海”这一行为天然具备的“增强国家软实力输出”“提升文化自信”性质,几乎可以让所有国人得到精神或物质的满意。“欧美有电影、日韩有动漫、中国有网文”的说法让人津津乐道。”当听到“外国小伙靠网文戒毒瘾”等新闻时,原本在网文品质上势同水火的两派,也会迅速从爱国情怀的角度达成高度统一。

变化孕育在动态的周旋与突围之中。

而在未来,杨晨认为,网文的发展方向有四点:

1.内容始终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2.目前盗版和抄袭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阻碍和行业难题。3.网络文学的IP泛娱乐改编仍有很大的发展市场,2017年中国的泛娱乐市场预计达4800亿,升级IP泛娱乐开发模式,提升文学作品的变现能力,是发展IP运作的关键。4.网络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将进步一提升。

总之,阅文目前已有近千万作品储备,600余万创作者阵营,200余种的品类覆盖,因为其自身体量的巨大和行业龙头的地位,它的瓶颈往往就是行业的瓶颈,它的探索也往往就是网文业在重新定义边界——这与其行为本身出于自发还是自觉无关。

所以虽然最终效果还需时间检验,这一次阅文成立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创意写作硕士点,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儿:从国外前辈的经验看,无论是品质还是市场,创意写作给整个文创产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而单论艺术性,爱荷华也帮助了诸如雷蒙德·卡佛、奥尔罕·帕慕克、保罗·安格尔等作家。

但网文的“经典化”显然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同样是非文学精英的创作,目前网文中仍然没有出现类似“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样的可以流传千载的句子、更没有属于它的三曹七子、它的陶渊明,和它的盛唐诗人群。

当然阅文可能也志不在此,网文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式,更多更早地让文学精英加入甚至形成一个小众但高格调的圈子,有更完善的组织形式、更积极的学院派理论架构,都会加速其从闾头巷尾到“高大上”的进程。

从审美趣味上来看,目前网文是要朝着高级类型小说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中怎么教育用户还需摸索。

最后引用北大文学院教授邵燕君《我为什么研究网络文学》部分观点做结,以期能说理透彻。

被誉为“先知”的麦克卢汉,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具有“哥白尼式革命”意义的媒介理论。它提醒我们跳出哺育我们长大的印刷文明的局限,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大局观”审视人与媒介的关系。

从媒介革命的角度出发,网络文学真正颠覆的不是雅俗秩序,而是构造雅俗秩序的印刷文明自身。未来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其实是“纸质文学”而不是网络文学,因为网络是电子文明的主导媒介,今天以印刷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学都将进入网络移民。

从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的重心在“网络”而非“文学”——并非“文学”不重要,而是我们今天能想到的和想象不到的“文学性”,都要从“网络性”中重新生长出来。所谓“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这正是麦克卢汉那句著名警句“媒介即信息”的核心要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 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200字优秀作文 初一作文300字 骑自行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