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30后到00后 二十位作家书写童年

2020-11-24 06:50:02
相关推荐

《共和国的童年纪事》 作者:高洪波 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9月

《共和国的童年纪事》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该书由高洪波主编,是孩子们熟知的金波、张之路、曹文轩等文学大咖和初展文学风采的年轻作者共同书写的“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主题故事,20位作者年龄跨度涵盖了1935年出生到2000年出生,他们讲述的故事有母亲怀里的童谣、戏剧舞台的趣事、错落有致的藏式楼房……有“小升初”的作文题目、自己做的“矿石收音机”、神秘的礼物……还有香甜的发糕、乒乓球拍、三好学生奖状、哥哥的分数、广场的鸽群、00后的高考……

这些作品充满了作家们对童年的不舍与怀想,对故乡的感恩与挚爱,对成长的回顾与思考,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序言

◎高洪波

北京终于下了一场雪,引起了一片欢呼,因为北京已经有两三年的冬天没有见到雪花的模样。

我,自然也属于落雪的欢呼者之一。

不光是我,连家中饲养的动物们也欢欣不已。

譬如,在雪花中,绿蝈蝈就愈发叫得欢快,小狗们踏雪飞奔追逐的身影也平添了几缕春意……

望着窗外鹅毛般的雪花,我陡然想起了古人辛弃疾,以及他的“雪精神”。

于是,我便无意赏雪,似乎更关注起“雪”的作用和精神。雪的作用,毫无疑问有“清洗”的功能,是不是还更有“不怕冰冻,坚持来临”的功能?

想到“雪精神”之后,我便想到了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及方兴未艾的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作家,究竟要怎样以“坚持的来临”给孩子“被清洗后的洁净的文本”?而且,文本并没有因为洁净而变得肤浅,反而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精神”二字?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地想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创作真的需要“雪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在阅读里一定也要感悟出“雪精神”。

在这里,我想把我所理解的“雪”再解释一遍:

其一,落雪时是安静的、纯粹的。不风声鹤唳动静非凡,或曰:低调。

其二,雪花们都轻柔飘落,润物无声,有一种抚摸万物的善良。

其三,白雪皑皑带给人一种银装素裹的神圣与纯洁感。

朴素的、低调的、善良的,神圣与纯洁的写作,这仿佛是对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文学创作的要求,而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正是这样一群拥有“雪精神”的群体。

这本书里,我认为彰显了我要的“雪精神”。

跟着童谣飞

◎金波

童谣是有生命力的。这生命力就是能够口耳相传,世世代代不忘,能够活在记忆里。

有的童谣一直笑眯眯地望着你;

有的童谣一脸的坏相,就像淘气鬼;

有的童谣看样子就聪明,有智慧,让人明白事理;

有的童谣是苦味的,一辈子流着眼泪唱……

最早的童谣都是母亲或奶奶、姥姥那些长辈教会的。我的第一首童谣就是娘教我的:

拉箩箩,扯箩箩,

收了麦子蒸馍馍,

蒸个黑的,放到盔里,

蒸个白的,揣到怀里。

唱这首童谣的时候,我刚开始学说话。我依稀记得我和娘面对面坐在炕上,她用两只手拉着我的两只手,一拉一放,一送一收,用有节奏的声调唱着这首童谣。我特别盼着娘唱到最后一句“蒸个白的,揣到怀里”,那时候,她就会猛然把我揽到怀里。那时候,我们都大声笑着,我把脸紧紧地贴在她温暖的怀里。笑声一停,我会立刻请求娘再唱一遍,就这样,我会一次一次地被娘“揣到怀里”。

那个时候,童谣对我来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不懂得那童谣里歌唱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那悦耳的声音。那是用嘴巴唱出来的声音。它和鸟儿的声音不一样,和流水的声音、风吹的声音不一样,和所有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它是从娘的嘴巴里发出来的声音,带着温热的呵护。那声音很有节奏,它是跳跃的、匀整的,和娘的心跳、我的心跳谐和着。特别是娘用乡音唱出来,让我在吟诵中知道我在哪里,我是谁的孩子。

童谣是乳汁,童谣是乡愁,是渗透进记忆里的歌唱,是融汇到血液里的温情。从诵唱第一首童谣起,在我的生命里便埋下了一颗种子,它和我的童年一起飞翔着,成长着。

渐渐地,童谣变成了我们的玩伴。每当我唱着童谣的时候,就仿佛多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童谣是个会说会笑的小精灵。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来犄角后出头儿。

你爹,你妈,

给你买的烧羊肉——哎。

你要不出来吃——吔,

就让老猫叼走——嘞!

不知有多少次,雨后,我们去寻找水牛儿(北京称蜗牛叫“水牛儿”),把它放在石板上,或者捧在手心上,小伙伴们围着它开始唱:“水牛儿,水牛儿……”那歌声是呼唤,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蜗牛壳的出口,等待着水牛儿探出头来。说起来也真怪,几乎每次我们都能看到水牛儿慢慢地伸出犄角来。它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探身走出壳子。见它开始向前爬着,我们更加大声地唱起来。就在那一刻,在我们柔和的歌声里,它开始大胆地往前爬着。我们不会伤害它,我们自以为它听懂了我们呼唤它的歌声。我们真的不会伤害它。我们常常会把它送到一面墙上,让它自由自在地顺着墙面向上爬,一直爬到我们够不着它的地方。在我们的歌声里,每一只水牛儿都会变成小精灵。这就是童谣的魔力!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常常听见老奶奶唱这样的童谣: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

点灯,说话儿,

熄灯,做伴儿,

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北京胡同各家各户的门墩儿,我倒是很熟悉,但“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事儿,小小子儿们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听这首童谣的时候很快活,特别是对有了媳妇可以帮助“早晨起来梳小辫儿”这一句最感兴趣。那时候,很多小小子儿后脑勺都梳个又细又长的小辫儿,据说这叫“命辫儿”,可以拴住性命,病魔抢不去,能健康顺利地长大。

这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其实大人最喜欢唱。这首童谣可以说是一首“哄孩儿歌”,多是奶奶抱着小孙子唱。一边唱一边晃动着怀里的小娃娃,也不管孩子听得懂听不懂,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唱,寄托着老一辈的期望:早娶亲,早生贵子。老人在愉悦着孩子,也愉悦着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子很少唱这首童谣。男孩子虽然有时候也唱,但多是用来调侃别的男孩子。在一般大的男孩子看来“哭着喊着要媳妇儿”绝对是一件羞羞答答的事情,他们不会承认自己“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样的事。但是,歌唱这首童谣,无疑又是对男孩子女孩子性别意识的启蒙。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复兴之路作文 研究报告作文350字 禁毒心得作文 读书伴成长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500字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结尾 玩泥巴的作文 作文传统文化 听的作文 坚持志向的作文 作文家乡美食 一件小事作文怎么写 假如我是班长作文500字 关于方位的英语作文 我就这样长大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700字 写景作文秋天 作文优秀600字初中 班级不良现象作文 生活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 遇见挫折作文 英语写人的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300字 暑假的见闻作文500字 煮饺子作文400字 小树林作文300字 作文父爱300字 拖地作文200字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