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蓟州区发展林果产业振兴乡村:小柿子做出大文章

2020-11-25 03:40:01
相关推荐

初夏时节,蓟州区磨盘峪村的柿子树已是青果满枝。

一大早,果农孔宪良和妻子就在大东沟柿子园忙活起来,先用铁锨挖开柿子树下的土层,然后把一筐有机农家肥均匀地撒在树下,再用土覆盖。“现在正是柿子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以确保秋季大丰收!”孔宪良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为了确保柿子品质和口感,我们不施化肥,而施花大价钱买的有机农家肥。”

孔宪良的妻子抢着说道:“我们种的磨盘柿都是要出口的,质量必须要达标,浇水、施肥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特别精心呢!”

磨盘峪村村主任卢建国介绍,大东沟果园有1000多棵柿子树,每家每户都有树。前几年,这个时候村民都出去打工了,无人来施肥管理,原因就是柿子不好卖,还赔钱,果农们的心都凉了。从去年开始,这个果园变身出口柿子园,柿子树又成了“摇钱树”,每公斤卖到1.6元,村民乐坏了,家家户户又把柿子树当成宝贝来侍奉了。

蓟州盘山磨盘柿个大、色艳、汁多、脆甜,远近闻名,在国内300多种柿子中独占鳌头,1998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优质农产品,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孔宪良说,这样好的磨盘柿,前些年愣是不赚钱,水果贩子来收购,每公斤只给0.6元,这样算下来,加上采摘的人工钱、买纸箱子的钱,卖一箱柿子不但不赚钱反而赔钱。不得已,冬天就让柿子挂在树上,任由风吹日晒,虽然心痛,但没办法,柿子园几乎荒废。

孔宪良妻子回忆说,没想到去年10月,一辆大车开进村收柿子,可把村民们乐坏了,全村青壮劳动力和一些老人孩子都自发上果园摘柿子,比过年还热闹。不到10天,全村的柿子就被收购一空,一张张百元大钞送到了果农手里,真比过年还开心啊!

“前来收购柿子的是蓟州绿食集团。去年10月采摘季,他们挨家挨户收柿子,全村5万公斤柿子全卖给他们了,每户果农平均增收2000多元。”卢建国开心地说。

果农陶新成右臂残缺,只能在家种柿子。往年他特别忧愁,因为柿子不赚钱,今年则是满脸笑容。他指着院子里一个个空空的果筐说:“去年采收的1万多公斤柿子全都被蓟州绿食集团高价收购了,总共卖了2万元,可帮了我们残疾人大忙!”

蓟州绿食集团收购部经理王士光介绍,去年10月到12月,他们除了收购磨盘峪村5万公斤柿子外,还上门收购了许家台镇、官庄镇、穿芳峪镇很多果农家里滞销的柿子,总量达到了50万公斤。

蓟州盘山磨盘柿有悠久历史,北部山区总面积达到6万亩,是蓟州区林果产业的重要一部分,一个个柿子跟果农们的收入息息相关,备受关注。但近年来盘山磨盘柿国内市场滞销,价格低迷,蓟州绿食集团高价收购的50万公斤,又该如何消化呢?

在蓟州开发区南侧新建的一座农产品保鲜中心大楼,蔚为壮观。

这里的低温保鲜冷库、质量检测室、深加工车间一应俱全,其中盘山磨盘柿保鲜冷库就有8个,工人们正对冷库设备进行维修调试,确保秋季柿子冷藏品质更佳。

“我们消化盘山磨盘柿的第一招就是把高品质的柿子直接出口。”蓟州绿食集团总经理卢光说,“这座农产品保鲜中心大楼就是为出口柿子专门兴建的,总投资达到1200多万元。去年从10月份开始到年底,这里就成了盘山磨盘柿冷藏加工出口的大本营。”

卢光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当时市场上应季水果少,盘山磨盘柿特别畅销,卖价也好,尤其是在东北,人见人爱,供不应求。后来应季水果品种增多,盘山磨盘柿不再一果独大,竞争对手增多,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售价很低,种柿子就不赚钱了。

蓟州绿食集团是区政府组建的蓟州绿食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国有农产品龙头企业,盘山磨盘柿滞销,他们不能袖手旁观,该出手时就出手。

“盘山磨盘柿国内滞销,开拓国际市场行不行?”蓟州绿食集团办公室主任杨雪松回忆,“我们多次商议,后来经多方联系,获悉有一家出口商专门从事鲜食水果出口,我们立即和对方对接洽谈,最后决定由这家公司牵头,把盘山磨盘柿出口加拿大。”

柿子是鲜食水果,在我市尚没有出口先例。要出口需获得两个证书: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出境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证书。

“为让盘山磨盘柿尽快出口,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兴建了出口柿子标准化种植园,聘请果树专家指导果农们,使盘山磨盘柿质量达到了出口标准,获得了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王士光介绍说。

“紧接着,我们就在蓟州开发区兴建了这座高标准的保鲜中心大楼,完全按照相关标准兴建,获得了出境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证书。”蓟州绿食集团生产部经理吴东亮补充说。

两扇大门一开,盘山磨盘柿出口一路绿灯。

2017年12月16日,首批盘山磨盘柿顺利抵达了加拿大温哥华,成功通关,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这是盘山磨盘柿首次踏上“枫叶之国”。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盘山磨盘柿也相继抵达了加拿大。2017年,盘山磨盘柿出口量达到了80吨。

在保鲜中心大楼,工人们正把一箱箱保健醋装车外销。

“这可不是普通的醋,它是由柿子加工成的保健醋,很畅销啊,这是我们消化盘山磨盘柿的第二招。”卢光笑着说,“我们把出口外形不达标的柿子加工成保健型柿子醋,年产量已超过20吨,每瓶售价15元,为果农增收又辟出了一条新路。”

“收购农户柿子,表面上看是我们企业自己在做,其实后面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我们收购柿子,一手收货,一手付钱,不给果农打白条,但企业资金有限,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了帮助。”杨雪松赞叹地说。

“建保鲜中心大楼的资金,也是区政府有关部门帮助申请项目获得的。政府支持我们,其实是为了帮助全区果农。去年我们收购的50万公斤柿子,通过出口、深加工等多种途径共为果农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吴东亮说。

“我们刚刚和出口商洽谈好,今年要将盘山磨盘柿出口量扩大到250吨左右,帮助更多的果农增收致富。”卢光坚定地表示。

连日来,在蓟州区穿芳峪镇芳峪村果园里,一棵棵枝繁叶茂低矮的柿子树,让果农们分外欢喜。

果农陶建兴高采烈地说:“这是一种脆甜柿子树,是用外地柿子树嫁接的,已经成为了我家的‘摇钱树’。去年国庆节,每公斤柿子卖到了10元,全家人特高兴,今年还要把剩下的老柿子树全部嫁接完。”

村负责人李宝贵说,嫁接后的脆甜柿子味道更甜、口感更好,还不需人工脱涩,采摘下来直接吃,特省事,售价比传统柿子高出好几倍。

“脆甜柿子树还有一大好处呢,就是树矮下来了,由原来的6—7米高,一下子降到了2米,我们不用再爬高采摘,也不会被摔伤了。前些年,因为柿子树高,需要爬高到树上采摘,又因柿子树树枝特脆,一不留神就枝断摔人。现在好了,一伸手就能采摘了。”陶建笑着补充说。

蓟州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刘金明介绍,近年来,蓟州传统柿子滞销、价格走低。为帮助果农增收,自2012年开始,从外地引进了可直接鲜食的脆甜柿子树种,区政府提供资金无偿给果农嫁接。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嫁接了5000多亩,惠及2000多户果农,每户果农年收入平均增加了1万多元。

初夏时节,蓟州区农林部门负责人和林果专家们奔走在北部山区,走访果农,鼓励发展林果种植。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受益的是咱老百姓。林果产业是咱蓟州农村的一大主导产业,也要全面振兴。”蓟州区林业局局长金玉申紧握着果农李胜的手说道,“今年要充分利用‘出口、嫁接、深加工’三驾马车,让漫山遍野的果树成为咱果农们的‘摇钱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 后盾作文 下棋的作文 希望作文600字 借物抒情作文 10篇英语作文 认识自我作文 英语作文10篇 生活的美好作文 北京游作文 骑单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