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论证手法多样化的高考作文:《学不厌精》

2020-11-25 12:50:01
相关推荐

当今世界,书多如山,且一座连着一座,一座又比一座高。那该如何学习?窃以为:学不厌精也。

学不厌精,即学习不仅不讨厌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而且喜欢它、拥抱它,与之终生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犹如书山中的宝玉。石可以铺路建楼,玉却更高一筹,能养人润人。故而,学不厌精,多多益善。

学不厌精,要在精选,乐在精嚼,至在精思。

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肌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

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斩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如当年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时,一连十几天,只学同一首曲子。

师襄说:“这个曲子你已经学会,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又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

直到最后,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感惊异,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不急不躁不怕慢,不急求功不厌烦,使孔子对音乐的奥妙深得其味,以至于当他在齐国听奏《韶乐》时,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这也就进一步启迪我们:学习,倘若只眼中了了,心中匆匆,难免如捕风捉影,白忙活一场;反之,穷于一物,反复咀嚼,就会识见胜出,学一得十。

至在精思。实践证明:精思,才能从无疑处有疑,从有疑处无疑,不为异端惑,不为文采眩;精思,才会使人之良言如出我口,人之精理如出我心,既得从容之乐,又获精约之功;精思,才可辨大义而修体,察微言而提神,从而做事知要事功倍,做人知足人常乐。有言道: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可以说,没有精思,要“翻成悟”,不可能;缺乏深思,要“始有神”,难持久。

人在世间行,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识“没字理”。“没字理”,要靠读“有字书”式的精思才有可能获得。实践证明:人学不难,难在精思。唯有精思,方知是非。当然,精思离不开精究:既要用功深到,又要专一不二。专一,才能明;能明,才建功。精思,还是密思。只有思之细密,才可能思如天网,疏而不漏;才可以七纵八横,头头是道。

有诗言: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学不厌精,即是也。可以肯定,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善精选,乐精嚼,会精思,就能卓然可观,不仅眼能察天衢,而且耳能闻雷霆,从而思接千载有底气,视通万里有方向,做事识大体,做人见大义。

【赏析】

论证手法单一是中学生议论文的常见病。《学不厌精》论证方法多样,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试看“乐在精嚼”领起的一段文字中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这是比喻论证兼反面论证,接着比喻论证“从容咀嚼,其味就长”,文意转入正面;“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一句过渡至事例论证,选用“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之事,但作者没有止于叙述,而是由“叙例”进入“析例”,“不急不躁不怕慢,不急求功不厌烦……”属于道理论证。

文章还将孔子一例加以延伸,再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之例进入论证,论证力进一步加强。至此,这一段的论证似乎已经完成,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这也就进一步启迪我们”一句拓开去,“反之”前后的文字又一次构成对比论证。本段中,两次事例论证、两次对比论证,还有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充分体现了论证方法的多样化,使分论点“乐在精嚼”得以牢固确立。

原创稿件,敬请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和你的作文 写对不起的作文 武汉的桥作文 收获的作文怎么写 遇见青春作文800字 桃花园作文300字 游紫蓬山作文 特殊的爱作文 大扫除作文400字 我与什么有个约会作文 如何保持健康作文英语 三年级作文的格式 英语作文120字带翻译 常州恐龙园作文 文化作文开头 一件美好的事作文 庭中有奇树作文 秋天的稻子作文 学会控制情绪作文800字 突破 作文 经典的作文 好的作文题目和开头 心中的梦作文 慢慢读懂你作文 应聘英文作文 描写绿豆的作文 另一面作文 初中写事的作文600字 回忆600字作文 我喜欢的玩具小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