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离离原上草”这首诗一共有8句 为何我们只学了前4句 你知道吗

2020-11-26 13:40:01
相关推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四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想必大家在小学课本上都学到过!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位列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的成名之作,早在唐代时,这首诗就广为流传,广受赞誉,现代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后,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你知道吗,你在小学课本学到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不完整,只是原诗的前四句,在这四句后面还有四句呢!

后四句是什么呢?为什么教材要删去后四句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完整版”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在《唐诗三百首》中,“完整版”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共有八句,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据《唐史》所载,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因为诗题是指定的,这种诗又被称为“赋得体”诗,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命题作文”,白居易的这首《草》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检验”,已经成为“赋得体”的巅峰之作,堪称“绝唱”!

因此,这首诗顺理成章的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而之所以要在课本中删去此诗的后四句,主要是源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此诗前四句以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野草”为主题来描写自然风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即使是小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毫无障碍的学习理解

第二:此诗后四句抒情,表达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需要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才能领会诗中深意,小学生涉世未深,自然难以理解,所以删去

第三:此诗前四句与后四句所表达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前半部分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因为写出了草的“韧劲”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而卓唱千古,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不被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所打败,而此诗的后半句笔锋一转,开始写依依不舍,略显凄凉的离别之情,令人伤感。

对于思想还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只需学习领悟前四句所表达的“浴火重生”的思想感情即可,不需要感受后四句的离别之情!

综上所述,我们小时候之所以只学习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是因为后四句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确实只应该学习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东西,不可“拔苗助长”!

总而言之,白居易的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名传千古,主要是通过描写野草的“韧性”,表达了顽强向上、不服输、不轻易言弃的精神,正所谓“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二、但是白居易本人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其祖父与父亲都是当时的下层官吏,所以白居易得以有机会接受教育,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又十分刻苦,乡邻们都认为他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公元806年4月,白居易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尉,从此迈入仕途,公元808年,白居易升任左拾遗并娶得如花美眷,公元814年,白居易守孝期满,回到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这期间,白居易为感激唐宪宗的知遇之恩,总是积极上书言事,提出不少有见地的治国方略,并且写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白居易此举志在补察时政,匡扶社稷,忠心可嘉,但因为太过刚直而受到朝中权贵的记恨!

公元82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书请求严惩凶手,虽然他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此举实际上有越权之嫌,平日里记恨他的权贵趁机发难,指责他越职言事。

此外,白居易还被人“扒出”他的母亲因赏花而坠井去世,他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此乃大不孝之举,“两罪并罚”,白居易被贬江州!

被贬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被贬之前他刚直不阿,心系天下,敢于上书言事,甚至为了天下百姓当面指出皇帝的过错。

而被贬之后,白居易大受打击,就此消沉,整日消磨时光,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后来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曾将其调回长安,白居易却不肯留在长安,极力要求外放,最后出任杭州刺史。

公元846年,白居易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小结:

白居易的一生可谓“泾渭分明”,被贬之前“富则达济天下”,立志普度国家、革除时弊,造福天下苍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而被贬江州之后,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之前的意气风发一扫而光,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整个人性格大变,所作所为再无之前的半点影子!

这与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表达的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大相径庭,如此言行不一,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其实这也不能怪白居易,白居易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唐朝中后期,当时藩镇割据,吏治腐败,国家已经走上了末路,白居易纵然“有心杀贼”,却也“无力回天”。

经过被贬江州一事,他深知以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匡扶社稷,所以他才“自甘堕落”,沉沦下去,但白居易的心中并未真正放下黎民百姓,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多有政绩,为百姓所敬仰,而在他写的《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中“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等诗句也表达了白居易心系百姓,有志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感情,只是现实逼得白居易不得不低头!

总之,白居易之所以“言行不一”,前后差别如此之大,根源还是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我们国家现在吏治清明,繁荣昌盛,四海升平,我们是有条件做到“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

所以,努力吧,奋斗吧!

参考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唐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传承的作文题目 家乡的变化 作文300字 青春的味道 作文600字 我的哥哥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什么作文 成长需要宽容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600字作文 材料作文的素材和范文 做灯笼作文300字 六百字作文初一 眺望作文600字初中 让什么充满味道作文 听从内心的选择 作文 留住什么作文600字 写给女生的小作文 好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南仁东作文素材 挠女孩脚心作文 关于五一假期作文 叙事作文素材大全 劳动教育作文 高考作文酒 雅思作文 范文 爱情小作文 花 作文 牵挂作文600字作文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作文600字 那件事我总忘不了作文500字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作文500字 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