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都知富春山居图是国宝 但关于这幅画的传奇故事 很多人却不知道

2020-11-27 00:35:01
相关推荐

当年,由刘德华、林志玲等大牌明星主演的《天机·富山春居图》,在影院上映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大家在吐槽这部片子情节和拍摄都很烂的同时,还对这幅出自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之手的《富山春居图》,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幅画拥有着怎样的故事背景,它为什么会被人一分为二?

据记载,《富山春居图》创作于1350年,是中国著名的传世水墨画。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收藏家吴洪裕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了这幅画作。对这幅画吴洪裕非常喜欢,整日反复观赏、临摹,爱不释手,时刻将画带在身边。他甚至专门修建了一座小屋,将其命名为“富春居”,用来妥善保管这幅画作。

就这样,这幅名画在吴洪裕的手中收藏了很多年,直到他去世。在1650年的一天,吴洪裕突然病危,整个吴府上下乱作一团。在其寝室内,家人们围在他的病榻前等待着这位一家之主的临终遗言。不过,由于病痛的折磨,此时的吴洪裕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只是用眼睛紧紧的盯着枕头旁边的一个盒子。

站在一旁的家人很快明白了老爷子的用意,原来,他在弥留之际,还是放心不下这幅水墨画。明白了用意的家人,将画从盒子里面取出,并在老人的面前展开。此时的吴洪裕顿时眼角流出两行热泪,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一个字:“烧”。之后,便撒手人寰了。原来,吴洪裕是想要用这幅画给自己陪葬。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吴洪裕如此珍爱这幅画作,那么,他为什么会忍心烧毁它呢?

人们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吴洪裕太喜欢这幅画了,所以,才会想到用画来给自己陪葬,希望将其带到阴间,一直陪着自己。

既然,老爷子都发话了,那么,这幅画就是非烧不可。但这毕竟是吴家三代传承的宝贝,如此烧毁实在太可惜了。眼看画作就要被烈火焚烧,吴裕泰的侄子吴静庵冲了过来,从火堆中将画“救”了出来。但即便如此这幅画的破损程度还是很大。画的起首一段被大火烧尽,幸存下来的那部分也被烧成了两半。

至此,这件稀世珍宝就一分为二了。直到1652年,吴氏子孙吴寄谷通过细心修补,将残存的画作进行了重新拼接,修复后的画作看起来非常完整,丝毫没有因为剪裁过而留下任何痕迹,也算是一件幸事了。修好的这部分画作,被后人称为《剩山图》。而原画的主体部分,为了掩饰火烧的痕迹,在装裱的时候,特意将原来的画尾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的位置,就被称之为《无用师卷》。

至此,《富川山居图》就由原来的一幅画,变成了两幅画。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民间收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 1652年,《无用师卷》从丹阳张范我手中转于泰兴季国是收藏,之后,又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

虽然,吴洪裕对这幅《富山春居图》的喜爱到近乎疯狂的地步,宁愿将其烧毁带到阴间也不想将这幅画传给他人。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世上不仅只有这一副《富川山居图》,还有另外一幅流传于世。

原来,早在明成化年间,这幅画就流传到了当时的著名画家沈周手中。得到此画的沈周同样是爱不释手,于是,就将这幅画挂在了自家的墙上整日欣赏。但是,因为长时间的观看,让他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这幅画上竟然没有名人的题跋。既然没有人题,那就自己题。

于是,沈周在画上题了跋,不仅如此,他还找其他名人来为这幅画题跋。一般来说,对于名画,收藏者都会小心谨慎的安放,生怕让他人知道,被人惦记。但是,沈周却恰恰相反,拿着画到处去找人题跋。结果,在一次找人题跋的过程中,一位友人起了歹念,谎称画被偷了,实际上,是他私下给卖了。

这让沈周非常心疼,也非常懊悔。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沈周在画摊上看见了这幅《富山春居图》。为了重新拥有它,沈周赶紧想办法弄钱,准备把画买回来。但没想到的是,当他拿着钱来到画摊的时候,画已经被别人买走了。结果,再次与名画擦肩而过的沈周,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但奈何,这世上没有后悔药,谁让自己当初那么的不小心,轻信于他人呢?如今自己的挚爱,成为了他人手中的宝贝,即使沈周再喜欢,也无法失而复得。但是,痴迷于画作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凭着自己对这幅画作的记忆,临摹出了另一幅《富山春居图》。

之后,沈周画的这幅《富山春居图》,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最终,在1996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馆以一千万的高价从拍卖会上买回收藏。

其实,除了沈周这版临摹作品外,民间还流传着十多幅该画的临摹版本。

在乾隆年间,曾因为一个临摹版的画卷流入宫中,更是上演了一部真假画之争。

话说,1745年,乾隆皇帝花了两千两银子,又买得《富春山居图》后半段《无用师卷》。乾隆对此画爱不释手非常喜欢,经常拿出来欣赏。都知道,这位附庸风雅的清朝皇帝,素来喜欢写诗题字。所以,对于这幅名画,他也没有“放过”,不仅加盖了自己的玉玺,还在画卷内的空白处赋诗题词。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的1746年,又有一幅同名的画作被献进宫中。同时出现两幅一模一样的画,肯定是有真有假的,于是,就上演了一出真假画卷的大戏。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亦或是临摹者的技法太厉害,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总之,乾隆认定了之前那幅是真迹,后来的一幅是赝品。

直到清朝灭亡后,相关学者对这两幅画重新进行了鉴别,才发现,乾隆口中的真迹实际上是赝品,而赝品则是真迹,虽然,这幅真迹在之前的两百多年里,被人误以为是假货,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误会”,才让其逃过了乾隆爷的题词和盖章,也让其原来的风貌得以保留。这样说来,也算是这幅画作的幸运了。

参考资料:

【《黄公望真伪本考辩》、《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