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医大讲堂十岁了

2020-11-27 02:50:01
相关推荐

名医大讲堂现场爆满,很多街坊坐在过道上也要听名医开讲。(资料图片)

扫码进入预购通道,快来抢先开卷!

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城中名医大咖的鼎力“加持”。

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每每开讲,都成为城中盛事,街坊们争相到场一睹名医风采,场场火爆,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是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栏目创办十周年。

从2000年的保健新闻版,到2003年创办健康周刊,再到2009年开设名医大讲堂,广州日报的健康新闻继往开来,一路前行。

如今,广州日报健康新闻已经从报纸版面蝶变成可以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名医微课”,各路名医大咖的讲座从平面的展示变成通过视频、音频、直播等手段立体呈现的融媒体产品。

而不变的,是广州日报健康新闻对“健康中国”理念的坚守。

为什么要创办保健新闻,名医大讲堂如何诞生,又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且听这支健康新闻的“梦之队”娓娓道来——

本版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黎蘅

健康有约团队是广州日报的“梦之队”。

进入新世纪,广州日报在读者调查中发现,健康新闻的阅读率大幅上升,于是,2000年12月1日,《保健新闻》问世。

但万万没想到,《保健新闻》做了一件载入史册的事,2003年2月10日,《保健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温度湿度变化大谨防流感》,它的副标题很引人注目——医生提醒一旦出现突发高烧全身酸痛咳嗽应到医院求诊。

彼时,广州各大医院已经开始收治一些“怪病号”,起病急、可传染、会致命。后来人们知道这种病叫非典型性肺炎,而广州日报这篇文章被考证为中国对非典的第一篇报道。

不久,谈“非”色变在蔓延,2003年4月23日,广州日报推出8个版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健康手册》,旋即被众多街道、学校、机关张贴,释疑解惑效果很好!

抗非典期间,广州日报同广州这座城市同脉动,刊发了大量报道,竭尽全力配合政府,热心周到地服务百姓。

为了更好满足读者对健康新闻的阅读期待,2003年11月22日,广州日报推出《健康周刊》,标明“新闻 新潮 新知”的办刊理念,负责《健康周刊》的七位编辑记者悉数在扉页亮相,清一色的名校毕业,神采飞扬!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架起了医院、医生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为。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于2009年3月26日应运而生,在穗的三位医疗界院士——钟南山、曾益新、侯凡凡欣然担任《名医大讲坛》的顾问。

首期《名医大讲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由国医大师周岱翰主讲“春季养生之道”,广州日报健康版的粉丝提前几个小时到现场“霸位”,大呼“过瘾”,《名医大讲堂》开始是每季度一次,后来由于医院、名医与听众积极性高涨,讲堂越办越密,至今已经办了接近100场。

动人的故事太多了!

十年来钟南山院士七次担任《名医大讲堂》主讲,多少人因此知道了慢阻肺怎么治、怎么防,多少人戒了烟,多少家庭的空气得到了净化。

记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院长讲“甲状腺病的诊断与防治”那次会场相当爆棚,连礼堂过道的地上都坐满了人,还拉了分会场,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频频求救保安,生怕有什么闪失。

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在2015年180岁生日时由21位名教授组成名医天团联袂义诊,其中王景峰、严励、彭英三位教授在孙逸仙纪念碑前开讲,盛况空前。

每次《名医大讲堂》都是医患的盛会。名医的号多难挂啊,但在大讲堂上,患者及家属竟可以聆听名医娓娓道来的故事。肖海鹏、余学清、吴一龙、戎利民、刘奕志、曹杰、杨冬梓、郭庆、舒航、郑则广、高聪、陈敦金……城中名医渐次登场,他们的亲切消除了多少人对疾病的恐惧,《名医大讲堂》的内容通过广州日报报道和大洋网直播走进了千家万户。

2017年1月12日,一款更适合全媒体传播的产品《名医微课》问世了,至今微课推出了100期,点击量20万+是常态,最高的场次,流量接近百万。

广州日报健康新闻、名医大讲堂、名医微课、健康有约公众号都是广州城美丽温暖的颜色,广州的名医是多么好!广州市民是多么好!

而在每一场名医大讲堂的背后,都有广州日报记者编辑呕心沥血的故事。每一位为之奋斗过的同事都眼睛有神,行走带风,想到做到。

能够见证,今生至幸!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卓坚

10年来,我们的努力也让健康有约收获了一众粉丝,就在昨天,有约君收到了许多温暖的留言——

谢谢你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未来,有约君将再接再厉,继续为您与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轻灵:很感谢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我曾带儿子参加了2015年年底举办的第54期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的防治之道讲座,当时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家儿子就是尘螨过敏,避开过敏原很关键,学习了很多,也帮助改善不少!再次感谢!

萌芽2014:名医大讲堂,服务中老年,十年已逝,初心未改,渐入佳境!

李云英:广州日报跟别的媒体不一样,名医大讲堂请的都是平时很难挂到号的大专家!他们讲怎么防病保健,老百姓信得过!我们全家都爱听,连大孙子都跟着听,学到很多知识,补钙多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勤刷牙定期洗牙远离牙周病,现在起让他刷牙不用催,实用好用!

洁:我是广州日报健康有约的忠实粉丝,从你们开始做健康周刊起就一直坚持剪报,剪下来的好文章给家人看,他们也获益匪浅。现在健康有约每天都有微信推送,不用剪报了,但这些文章都成了我们家最珍贵的回忆。

W:听过国医大师禤国维的名医大讲堂,希望以后能为老人家们开设粤语小专场,哈哈!报道及时而且非常详尽,深感受益!

Long may the sun shine: 有了名医大讲堂,认识了很多大牛医生,他们经验丰富、专业精进,讲课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很喜欢呢。这个平台,比我们上网搜病靠谱太多啦,请答应我们:务必、一定办下去!

红红:广州日报做的健康新闻科学客观,举办的名医大讲堂更是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和名医“亲密接触”的机会。我有个亲戚,当年就是看到了名医大讲堂一篇文章之后,感觉自己的症状和上面描述的疾病很像,赶紧到医院挂号看病,结果查出了早期大肠癌,得以及时做了手术。感谢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你们真是我们身边的健康卫士。

否定之否定:推送的文章很有参考价值,学到很多生活中的常识和医疗知识,对年轻人很有帮助,也经常会推送给家里的老人看,对养生保健很有用。

anna:健康有约陪伴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是良师益友,身体健康的卫士。举办的名医大讲堂更是令我们受益良多。祝愿健康有约十年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名医大讲堂精华结集出版

《不生病的活法:70位名医的健康忠告》新书首发暨读者分享会周日举行 禤国维、周岱翰、王捷、杨冬梓四位权威名医现场签售答疑

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身体却就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样,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复了。爱护健康从了解科学可靠的预防保健知识做起,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为医患沟通和健康科普传播搭建了桥梁……

——钟南山

2019年8月18日10:00~12:00,岭南皮肤病圣手、国医大师禤国维,全国著名肿瘤临床家、国医大师周岱翰等4位专家将亲临南国书香节琶洲会展中心1号会议室,参加《不生病的活法》新书首发暨读者分享会活动,现场和读者一起分享最受关注的健康疑问,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最科学的预防方法,最靠谱的饮食运动方式,找到解决身体小病小痛的优选方案。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民众的预期寿命及整体健康水平都不断提高,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近年来,影响生命质量的杀手——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在我国呈发病人数逐年增长、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一些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慢性病,正对民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饮食不讲究、运动不积极、熬夜少休息……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让许多人在懵懂中与疾病相向而行。

面对常见病,您心里可能有百种疑问:

癌症可以预防吗?

高血压怎么降?

糖尿病如何吃?

冠心病要不要放支架?

中风康复怎么做?

年龄大了要“二孩”,我该怎么准备?

颈肩腰腿痛怎么办?

防治疾病,有没有一本书能让我充满信心地照着做下去?

翻开本书,您将得到一线名医的权威作答。

本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为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开讲十年精华结集,荟萃了钟南山、邓铁涛、侯凡凡、禤国维、周岱翰、余学清、吴一龙、徐瑞华等70位名医国手的防病治病妙招精华,以大众常见病、多发病为线,用权威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通俗的语言让你科学认识疾病、快速掌握防病治病的钥匙,决胜健康美好生活向往。

还等什么,跟着名医国手发现“不生病”“少生病”“早治愈”的奥秘,让生命能量澎湃起来。

首期《名医大讲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周岱翰主讲“春季养生之道”,有粉丝提前近3个小时来“霸靓位”。

十年来钟南山院士七次担任《名医大讲堂》主讲。2017年,广州日报首次实现名医大讲堂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由21位各学科名医组成的“名医天团”在讲座后进行义诊,成为现场一道风景,吸引了很多读者。

中山一院时任院长王深明教授、李晓曦教授主讲的甲状腺疾病专场,能容纳四百人的讲堂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医院临时增开了两间教室,进行视频转播,分流听众。

有约君的小伙伴们也变身“故事大王”,来给大家讲讲那些年我们亲历过的那些事——

名医大讲堂首场 街坊提前3小时霸头位

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原名健康大讲堂)第一场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广场开讲,请来了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导周岱翰教授给我们“剪彩”——做首场的演讲嘉宾。

周教授很受老百姓欢迎,平常要挂他的号,经常是提前一个月都挂不上。他要给市民开健康讲座的消息一经广州日报预告,当天现场的数百个位置一早就被热情的读者和粉丝们占满了。家住天河的陈婆婆说,她那天一大早就出门坐车,提前近3个小时来“霸靓位”,成为到达现场的第一位听众。听完很多市民还感叹意犹未尽,拉着我们的手叮嘱:“广州日报以后一定要多办这样的活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近60万粉丝线上热追钟南山

“我已经是‘80后’了,吃他汀(降血脂药)和降压药十几年了,你看看我现在,挺好的,如果不是规范地吃药,我现在可能已经脑出血,不能站在这里了!” 10年来,钟南山先后7度登上名医大讲堂给市民做科普,每一次都是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钟南山院士每次主讲,因为听众太多,主办方不得不严格限制人数。为了让院士做的健康科普使更多人受惠,2017年,广州日报首次实现名医大讲堂线上、线下同步直播——院士在台上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通过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将现场实况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并联合全省各地16家公立医院开设了视频分会场,组织听众通过视频直播参与听课。

这一场名医大讲堂,能够实时聆听院士谆谆健康教诲的粉丝不再局限于现场区区一两百人,而是有近60万粉丝通过广州参考APP、广州日报微博、网易客户端、大洋网等平台观看了讲座视频直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

最火爆的一场讲座 医生场内向观众鞠躬

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持续走高,估测甲状腺病患病人数远超糖尿病人。

名医大讲堂最为火爆的一场,当属中山一院时任院长王深明教授、李晓曦教授主讲的甲状腺疾病专场。那也是名医大讲堂首次实行限额入场。下午3时举行的讲座,有三位阿婆早上8时就到会场外霸位。能容纳四百人的讲堂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医院临时增开了两间教室,进行视频转播,分流听众。等候开讲时,每位听众人手一份专家演讲提纲,埋头细细阅读“预习”,会场秒变课室。

当身着医生袍的专家入场时,观众自发地热烈鼓掌,久久难以平息,仿佛粉丝迎接大明星。王深明教授深受感动,向观众席鞠躬,才让掌声停了下来。听讲者中还有医生以及肿瘤康复行业人员,“王院长这么牛的专家,以前都没有机会听到他的讲座”。一位慕名而来的其他医院外科医生告诉记者,看到广州日报的预告,专门来学习一下。从这场讲座开始,医生和医学生也成为名医大讲堂观众席上的固定成员。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名医天团”联袂会诊 中国首家西医院内开讲

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第51期讲座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期。我们走进即将迎来180周年生日的“中国首家西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聚焦中国人疾病谱的变迁。医院还史无前例地派出21位各科名教授组成的“名医天团”,为街坊现场义诊。

180年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首家西医院诞生在广州,由此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它就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这家医院见证了中国人的疾病谱经历了从“穷病”占主流到“富贵病”蔓延的巨大变化,而大讲堂的会场设置在有悠久历史的博济楼和“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让人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恍惚感。

由21位各学科名医组成的“名医天团”在讲座后进行义诊,成为现场一道风景,吸引了很多读者。平时一号难求的学科带头人出义诊,有些专家参加完义诊就要赶到手术室做手术。特意从萝岗赶来的胡阿婆因为赶路满脸通红。“这样的机会好难得的。”她一边擦汗一边掏出手机准备录像。胡阿婆一脸兴奋地告诉我,这些专家平时都难得一见,即使好不容易挂上号,也很难听到他们这么系统地讲健康知识,“广州日报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真是赚到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测一测:

你是第几段“健康达人”

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联合三甲医院探索的“名医讲科普、医媒共传播”的模式,搭建了医患关系的良好沟通渠道,也培养了一批“健康达人”。

为推广生活保健常识,健康有约工作室特推出“健康达人段位挑战赛”趣味小游戏,欢迎市民来测试自己是第几段“健康达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