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缪可馨跳楼事件:非理性权威下的悲剧 该如何破解?

2020-11-30 15:20:01
相关推荐

前言:

6月20日,人民网就缪可馨跳楼事件做出点评,当时距事件发生已经超过两个星期。

人民网的点评中指出相关部门发布的通报内容脱靶。

的确,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缪可馨的跳楼原因仍然不能确认。

所有的调查前因后果并不吻合,不能给家属和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

跳楼事件引出了教师暴力,学生作文抄袭,家长教育失败几大问题。

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后两者并不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

正如点评中所说,缪可馨的离开,留下太多的遗憾和疑问。人们关注之处,不仅在于涉事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有无办辅导班、体罚及收红包等违规行为,更在于对生命消逝本身的追问——当缪可馨决定跳楼的那个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直接导火索究竟是什么?压垮缪可馨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还有没有其他的“稻草”?

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原因,缪可馨就选择跳楼,那么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细思极恐的现象,教师和学生之间微弱的冲突就会导致生命的流逝,那还有家长敢送孩子上学吗?还有老师敢去批评学生吗?教育系统是不是就要就此崩塌?

缪可馨跳楼事件确实再次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推到了舆论中心。

缪可馨跳楼属于师生冲突的极端事件,事实上,很多孩子也遭遇过这种冲突。

曾经有个小孩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她,说她喜欢吃鸭蛋,并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她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作家三毛,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件事情给她带来的伤害。

事实上,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不太友善的权威关系。

而且,在这种关系中,受伤的往往是弱者。

一、缪可馨跳楼事件,非理性权威下的悲剧

1、权威的概念

心理学家费洛姆曾在著作《健全的社会》给权威下过这样的定义。

权威是指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看成是比自己优越的人。

并将权威分为理性权威和非理性权威两种。

(1)在理性权威中,两人属于高低关系,身份较高者对身份较低者有帮助作用。

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作为理性权威的代表。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兴趣一致,教师如果成功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会感到满意;如果他失败了,这种失败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

这种关系的动力是减小师生之间的差距,当学生和老师平等或者超越老师时,关系会自身解体。

这种关系下,双方是充满爱的,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2)在非理性权威中,两人除了高低关系之外,身份较高者对身份较低者还有抑制作用。

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可做非理性权威的代表。

奴隶主想尽可能的剥削奴隶,剥削得越多,奴隶主就满意;而同时,奴隶也尽最大的努力去守卫自己应该得到的幸福。两者的幸福是对立的,因为一方的利益来自于对另一方的损害。

这种关系的动力是剥削他人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最终身份较低者会和身份较高者的差距越来越大,极端情况奴隶会通过造反来争夺自己的利益。

这种关系下,奴隶主对奴隶是冷漠无情的;反之,奴隶会怨恨或仇视剥削者,但为了生存,奴隶会压抑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权威关系都处于两者之间。

在权威关系中,理性权威占的比例越高,双方关系越和谐,身份较低者也就越可以自由地发展。

2、缪可馨和老师的权威关系

我认为,缪可馨与其老师袁某某的权威关系是更倾向于非理性权威的。

在披露出的和袁老师的相处的场景中,缪可馨和她的家长都是感觉到压抑和不适的,甚至是被压制和剥削的。

(1)性格冲突对弱者的压抑

从缪可馨的留下来的几篇作文可以看出,她的家庭氛围比较开放,和父母说话也是比较放的开,对权威并没有太多的畏惧心理。

从实名举报袁老师的学生透露的信息来看,袁老师是有些暴力的人,她常常通过暴力来解决师生冲突,她也承认曾因为缪可馨成绩下滑而打过她。

在这样的差异下,缪可馨的个性发展肯定是受限制的,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

(2)自主选择导致的尴尬局面

袁老师私下举办辅导到,班里只有缪可馨没有参加。

缪可馨个人更喜欢校外老师的作文课,这种选择也确实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来的。

但是对于缪可馨出于个人喜好的选择,袁老师似乎并不能接受和理解。

因为师生关系问题,缪可馨家长还曾给袁老师发过500元红包,袁老师欣然接受了。

很显然,袁老师收取红包属于借助权威地位,剥夺他人钱财。

(3)缪可馨出事后,袁老师将冷酷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缪可馨出事以后,袁老师并没有及时联系家长,甚至事后也没有跟家长进行相关的沟通。

她的处事方法根本没把家长放在眼里的。

事后第二天,袁老师还像没事人一样来学校上课,对于学生的离去没有心痛和惋惜。

缪可馨出事后,有位家长,带头在家长群里力挺袁老师没错,还要求其他家长点赞。

此话一出,众多家长纷纷点赞,伤透了缪可馨父母的心。

在以袁老师为核心的微信家长群,人情味异常寡淡。

同在群里的袁老师,没有出面制止。

那些点赞的家长是出于本意,还是老师的诱导,亦或是为了孩子不敢得罪老师,也未可知?

以上种种足以推断出,袁老师对家长以及学生的感受是忽略的。

在这段权威关系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爱的火苗。甚至可以说,用冷漠无情来形容这段关系都不为过。

(4)修改作文,不贴合实际

缪可馨品学兼优,还一直上作文培训课,而对于这样一个作文还算不错的学生,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她重写作文,并且还批评她负能量,会让人对老师的目的有些怀疑?

我看过缪可馨的那篇作文,并没有传递什么负能量,她只是展现了一种社会状态。

在修改的过程中,袁老师也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明负能量在哪里?

而是一味的否定她的写法和事例,让她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

这种方式很明显是独断专行的,无疑会压抑孩子自主表达的欲望。

二、冲突为何会酿成悲剧

为什么非理想权威下的冲突那么多,缪可馨事件会以悲剧为结局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人的本性

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欲望,希望自己永远被认可。

除此之外,人还追求快乐。

弗洛伊德曾提出了,本我追求快乐原则的说法,贪婪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满足本能的快乐。

袁老师收了红包,从他给家长的回复中就可以看出来她很快乐。

但是缪可馨不参加她的作文辅导班,反而去别人那里学习,对她这个“优秀教师”也是有所打击的,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种情绪,有没有对缪可馨过于刁难?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2、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冲突

国家实力:

袁老师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后,那时候,中国非常落后。

缪可馨出生于改革开放的丰收期,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科技力量:

袁老师成长的年代,没有电脑手机、普通人想要获取信息和资源是非常困难的。

缪可馨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让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社会环境:

袁老师奋斗的年代,民智还没有得到启迪和开发,资源基本都是由行业的权威人士垄断的,集体主义是大家推崇的核心。

如今,自媒体时代到来,人人都有了发言权。只要有实力,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相关领域的大V,社会处于集主义与个性化相融合的阶段。

权威的特权开始瓦解。

之前看过心理学大V李松蔚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有一次他受邀和几位科学界权威一起做节目,在那个团体中,他因为年龄小而显得有些违和感,但当主持人以网红的身份介绍他时,一切又显得非常贴合、流畅了。

自媒体的时代,社会有了很多的改变,有态度、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熬到权威阶段才有话语权。

人们对于权威也没有以前那么崇拜了,甚至越来越多的人都敢于挑战权威。

3、学校资源的局限性

年轻教师接受度更强,但专业能力有限;骨干教师专业能力过硬,但作风传统和老派。

现有的学校的制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班主任精力可以顾及的范围。

做一个优秀教师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她在学校拿到的工资不成正比。

学校有固定的选拔标准,并不能兼容学生的所有特长。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做不到完全公平。

应试教育的选拔标准会和孩子真正的发展需求产生冲突,通常老师会要求学生压抑需求,迎合标准。

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肯定会倾向于喜欢更加听话、不惹麻烦的学生。

4、家庭条件的局限性

缪可馨家长曾因师生关系问题主动给老师发500元红包。

有人批评孩子家长的做法,觉得她们不够勇敢,没有和权威对抗的勇气,导致孩子也这样。

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是十分赞同,因为这个观点并没有揭露问题核心。

毕竟,人的勇气是和能力成正比的。

缪可馨的家庭可以代表中产阶级以下的工薪家庭。

这样的家庭的真实处境是每天都要上班,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和车贷要还。

我相信,父母一定也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资源,但问题是他们的能力能够到哪些资源?

一般的家庭只能是按照家庭住址去搜索周围的教育资源,然后去选择性价比更好的学校。

而且,大部分这类型的学校结构都差不多,骨干老师因为业务能力强被学校和家长惯坏了。

但应试教育作为高考的选拔标准,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选择业务能力好的教师。

毕竟,除了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之外,家长更在乎他今后能否在社会上立足。

以上种种表明,缪可馨和袁老师之间的冲突很多,但却因为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导致她只能应对。

无能应对却又必须面对的现状一定会给她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三、合作,与非理性权威的和解之道

非常诚恳的说,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短时间内不会太大改变。

首先,老师的性格一下子改变不了。

其次,教育系统的运转也离不开这些老师。

最后,除个人问题外,这些人身上也有很多时代的印迹。

如何对待他们也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对待那些曾经为国家、社会、家庭努力奋斗的人的态度。

既然没有办法避免,也就只能选择解决。

阿德勒在著作《超越自卑》中提到的合作意识在这个问题上很适用。

书中,阿德勒阐述了人获得价值的动机和实现方式。

他认为人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她的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和他人合作。

想要让自己在非理性的权威关系中如鱼得水,学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作对象。

1、合作对象的选择

如果学生碰到人品特别差的老师,或者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冲突异常强烈,亦或是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目标,但是老师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这些特殊情况下,我还是建议换一个老师进行合作。

其他情况,我还是比较赞同孩子对老师进行适应。

孩子最终的发展目标是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可以为社会、为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

孩子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其中,和非理想权威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

所以,如果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我还是建议和非理性权威合作。

2、谨记一致性目标

任何两方进行合作,前提都是目标一致。

师生关系也一样。

所以,在师生间的权威关系中,学生应该学会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目标。

比如,缪可馨事件中,袁老师对写作技巧和主题的确定,是以应试前提为准则的。

缪可馨把别处学来的方法,放到课堂是去使用,其实是违背他们之间的共同目标的。

这样做,很容易将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3、摸清楚对方的底线和脾性

很多资料都可以证明袁老师脾气火爆。

在和这样的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摸清楚她的秉性和发火的界限是很重要的。

尽量把事情控制在老师能够忍受的界限内,既保护了关系,也保护了自己。

那么,如何摸清楚呢?

通常,我们可以观察她发火的点在哪里,看她喜欢的学生身上有哪些特质来进行总结。

4、合作的好处和暂时性

像袁老师这样的教学骨干,业务能力肯定是不错的。

他们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试题非常了解,对于相关变动也很敏锐。

学生和老师合作之后,是可以更好解读老师的意图,获取这些资源的。

获得这些资源,就会有机会考取更好的学校,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自己。

而且,任何的权威关系都只是暂时的。

缪可馨和袁老师之间的权威关系只会随着小学毕业而结束。

写在最后: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非理性权威关系困扰。

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不舒服的、是压抑的、甚至是被剥削的。

可这又不是短时间内能连根拔起的问题。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办法杜绝这种现象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度过这些难关。

《健全的社会》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即便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对奴隶本身也是有好处的,他从奴隶主那里获得的粮食和资源,可以保证生命的继续和延续。”

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延续下来的生命,确实等来了奴隶解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