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河南如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这样说

2020-12-01 12:55:01
相关推荐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文 王浩峰/图)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古都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12月20日,《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雄就《实施规划》的编制情况、河南大运河主要特点和下一步总体考虑进行了介绍。

据何雄介绍,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南大运河主要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包括洛河、汴河、卫河、会通河4个遗产段落,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和巩义、滑县、永城3个直管县(市),核心区共包括40个县(市、区),已探明的河道长度为686公里,遗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隋唐大运河流经我省一半省辖市,沿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座落着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和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永济渠(卫河)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和生态景观作用;通济渠洛河段仍是黄河重要支流。

大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更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深化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古都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地处“一带一路”、黄河与大运河空间重叠区域,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打造大运河河南段,既是我省使命担当,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利于推动我省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引领带动全省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打造中原文化高地、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重要作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放大“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带动区域生态质量全面改善,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打造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利于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深化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全方位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

据何雄介绍,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突出河南特色和地位,编制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的,以打造中原文化高地为担当,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建设彰显文化底蕴、缀连人文胜迹、承载生态涵养、纵贯中原大地的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在战略定位上,牢牢抓住文化这一核心,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资源、环境、交通、产业等要素,提出把河南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华历史文明核心展示区、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创新区、大运河文化开放合作先导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规划范围上,《实施规划》划分了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指大运河主河道流经的40个县(市、区),拓展区指主河道流经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9个省辖市除核心区之外的地域范围,辐射区包含除核心区和拓展区之外的省域范围。

在空间布局上,谋划了“两轴三极七片区”空间布局,“两轴”是指依托隋唐大运河南北两段运河,根据沿线城镇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三极”是指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运河示范城市。“七片区”是指发挥沿线文化地理特征突出的优势,推动形成资源要素分类集聚、错位互补、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通过打造通济渠洛阳片区、通济渠郑州片区、通济渠开封片区、通济渠商丘片区、永济渠焦新片区、永济渠安鹤片区、大运河濮阳片区,构筑大运河实体与地域文化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

在工作任务上,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六大任务,并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河揽千年文明”旅游精品、“运河+”融合新业态培育等方面谋划了五大类专项工程。同时,围绕《实施规划》的主要任务,重点谋划了璀璨文化带十大工程、绿色生态带十大工程、缤纷旅游带十大工程项目。

在建设目标上,《实施规划》实施期为2020-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其中,到202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大运河水量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实现适宜河段旅游通航,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大运河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大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力争实现郑汴洛旅游通航和卫河主要点段旅游通航,“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展望2050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全面提高,“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大运河宣传展示中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作用更加突出,一条尽览华夏文明、彰显中原文化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包粽子的方法作文 被男友打屁股作文 一封书信作文 做灯笼作文500字 作文簿的读音 月亮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国庆的作文600 了不起作文600字初中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作文摘抄加批注 四级作文满分 吃汤圆作文200字 被老板打屁股作文 学会了包饺子作文 感恩母亲的小作文 春雨作文600字初中 读书感悟作文400字 假期作文800字高中 关于非遗的作文 这儿真美的作文 英语80词作文 什么是酷作文 争论作文700字 春节节日作文 哈尔滨作文400字 重庆作文600字 高考作文2018 迪士尼作文300字 作文评语集锦大全 与诗歌同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