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 边梳理中国新文学 边感受其中魅力

2020-12-04 00:25:01
相关推荐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而对新文学进行总结,不只是在回望过去,同时也是在探寻新文学之道。

作者:朱晓剑

在这百年的新文学史当中,涌现出来的作家众多,而文学作品数量也极为丰富,它们涵盖了文学的种种样式,为一代代人提供的审美趣味却是有差异的。因此,从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出发,是可看出在百年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学具有怎样的魅力。在陈思和、郜元宝、张新颖等著的《中国文学课》一书中,对新文学做了一个系统而有趣的梳理,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演变与智慧。

多年之前,钱谷融先生就曾提出一个观点:文学即人学。这个观点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共识。《中国文学课》对百年新文学进行总结时,就是按照“文学与人生”的方式进行书写的,由此我们可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学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样的书写打破了传统的文学体裁界限,而是对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观察。前些年,有人感叹“文学已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大众亲近文学的机缘太少了。也正因如此,由陈思和与团队在喜马拉雅听书开设一堂包含100部文学经典的“文学课”,想不到还很受读者欢迎。他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开宗明义地说:“在社会上弥漫着国学伪国学心灵鸡汤心灵鸭汤的噪声中,我们增添看一份以‘五四’精神为向导的新文学新传统新人生的不谐之音,大概也不算多余。将鲁迅为旗帜的现代文学向社会讲解普及,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尝试。”

这本书将鲁迅的作品《补天》作为序曲,具有特别的涵义,那就是在叙述文学的起源在那里。在随后的十个单元里,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文学进行解读,这种细致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文学的丰富而又多元,兼具时代性与经典性,是对中国文学的一次新探索。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以第二单元“童年”来看文学演变,从鲁迅的《社戏》《风筝》开始,到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萧红的《呼兰河传》、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再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现代文学中关于“童年”的经典叙述,时间跨度几近百年,且是不同时代的“童年”缩影,亦可看作文学中的百年“童年史”,作者在解读时既有文本分析,也有精神突围,这里既有对外界世界的探寻,又有“偏僻的人生”所处的裂口,既有中国社会和中国家庭的感情维系,又有苦难中的农村孩子形象。从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作品的解读是深入的,同时也是带有思辨性去分析文学现象,从而才能“读懂”现代文学。

再来看“生活的艺术”单元。所谓生活的艺术,在周作人看来,即“一种合宜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抑或可以说像王安忆《天香》中的寻找生命中的桃花源。因此,无论是吃茶还是穿着,乃至于生活里的种种细节,看似细微的小事,却也是一种生活之道。在饮食方面,汪曾祺的《八千岁》和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表面上看,他们是吃的理念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相似的,即一饮一食之间,蕴含着生活的真理,享受生活,感恩生活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而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对昆曲《游园惊梦》的艺术创造,呈现出了“带有悲剧意味的美”,“通过书写与阅读,我们有限的人生因此而变得丰富,和无限相通。”至于傅雷的《傅雷家书》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怎样做父亲的样本。

倘若将我们的整个人生进行细致解剖,同样会发现许多耐人寻味之处,文学形象的差异化,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参差样貌,在一代代作家的笔下,是有着中国人的精神史演变,比如处在困顿中的人物,从郁达夫的《沉沦》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恰如叶兆言所说的那样:人们在“理想与真相”之间的挣扎,有的人沉沦下去,而有的人则相信未来。这人生态度的差异,就锻造了文学在不同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

诚然,人生的丰富就在于在不同的阶段,会体验不同的人生况味,这种体验是深刻而又敏感的,《中国文学课》将此进行了细分,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同的侧面,青春、女性、爱情与婚姻、在路上、困顿、人性深处、超越生死等等,这些都呈现了不同代际作家的思考,在每个时间段之下,又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生风景。这才是文学传达给我们的应有思想。但百年新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只是片段的存在。尽管如此,却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这就像巴金所写的《随想录》那样,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该忘记理想。

这个系列文学课由不同的学者来讲述,是着眼于作品的内核与差异,其呈现出文学的繁花与思索维度,正是文学之美。值得一说的是,从内容的选材上来看,这本书所关注的内容是与“五四”精神有着更多直接联系的作品,这是因那时的作品追求“微言大义”,像鲁迅的《风筝》创作时间长达六年之久,这种思索是文学创作应有的严肃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依然是一种启迪:在文学书写和阅读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这或许也是这本书的寄托与反思吧。

《中国文学课》所呈现出来的文学风景是独特的,具有东方意味和思维,是作家们通过不同的文学形象,展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的生存和生活智慧。当我们系统地阅读这些作品之后,或许我们就会发现,文学并不是为了追求诗意和远方,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平凡中生出花朵来,在人生的路上,尽管有荆棘,也会有美好,唯有以开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才会赢得更为丰盈的人生吧。

原标题:中国新文学的魅力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六一见闻作文500字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8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600字 有真好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字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朝着阳光奔跑作文600字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以上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600字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80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从那以后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征文和作文有什么区别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800字 学会忘记作文600字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10篇 打女生阴部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400 今年高考四川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