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辛弃疾在墙上写了首词 古代没几个名家识货 却被今人捧为了神作

2020-12-12 02:20:01
相关推荐

提起词中之龙辛弃疾,大家会想到哪句词?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式的绝美,还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式的悲壮?辛弃疾平生共有600多首词作,经典确实是太多了。作为一个辛弃疾的铁杆粉丝,笔者每次读到他的作品,都会想起陆游当年评价他的一句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是的,明明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结果却只能半辈子罢闲在家,以填词为乐。他的苦,有过同样经历的陆放翁是明白的;他的痛,读过他的词作的我们,也应该懂得。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弃疾题写在墙上的一首词,名叫《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写于他被弹劾赋闲期间,此时的他心中自有千般愁苦,却不知向谁诉说。于是在游览博山时,他一时兴趣便在路边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词。让我们来读一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问世后,其实古人并不识货。大家翻开古籍就会发现,古代极少有名家提到这首词。古人不识货,但这首词却被今人捧为了神作,词中“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等句,都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而且,教育学家们还将此文收录进了中学语文课本,可见对它的推崇。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这首词是很有水平的。从结构上来看,全词围绕着“愁”字展开,把年少时的愁和如今的愁进行对比,年少时的无愁却偏要强说愁,如今的有愁却欲语还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股愁情被写得淋漓尽致。从遣词来看,为了让全词更加朗朗上口,通篇无一高级字眼,读来明白如话,这也是它能入选课本的原因。

但古人为何就会如此不识货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首词确实犯了写词的忌讳。大家可以参考李清照的《词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就会发现古人对一首好词的评判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写词忌讳太过直白,辛弃疾的这个“愁”,正常应该是要寄情于景的,这才是正常的写法。但辛弃疾的词一来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且中间不加任何景物的渲染,这是古人不太能接受的。

大家可以参照一下秦观、晏殊等人的作品,他们都是名家十分推崇的词家。比如秦观写愁,他会写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和“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它会用细雨、飞花、江水等来寄托愁苦。晏殊写愁,则是写成“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样的写法,才是当时主流的写法,这也是当年李清照的词作能风靡的原因,因为她最擅长的是以白描写法来写景,然后借景抒情。

辛弃疾之所以会这样写愁,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这显然是一首即兴之作,要不然也不会题写在墙上,当时他只是想一吐为快,并没有多想;其次,辛弃疾的词风本来就是能豪放能婉约的,这首词言愁的风格看似是婉约风,却仍不失洒脱之气,所以婉约情词的那一套其实并不适合他。

今人的喜好,本来就和古人不一样,所以其实谈不上谁对谁错。但这首词能流传至今,确实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孝顺作文300字 关于环境作文 雅思作文地图题 未来的书作文400字 雅思g类小作文 一日游作文500字 画嘴巴作文 心情故事作文400字 小学生校园生活作文 假如有个星期八作文 领跑作文素材 作文初中新生活 有关警察的作文 写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叙事作文怎么写 十年后的学校作文 农民工作文800字作文 和为贵作文 思念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征文 一件事情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竹子作文 河南高考作文是啥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作文600字 跳远 作文 推开一扇窗作文 我的哥哥100字作文 帮助我的人作文400字 高中优秀作文700字 压力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