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川大华西医学院博士毕业生一作发46篇SCI引热议 你怎么看?

2020-12-16 19:45:02
相关推荐

导读: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荣誉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讨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在读博期间发这么多的SCI?

近日,知乎上一则“如何看待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

事情起因是,公众号万事编辑发布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据报道,荣誉毕业生A,从2016年入学以来,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这40多篇论文包括:Comments 9 篇,Meta 分析 10 篇,Original research 16 篇,其余为 letter。

图源:知乎用户日路

博士期间一作发表如此多的SCI,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SCI杂志的文章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章内容差异很大,周期也完全不一样。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总结起来就是,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综合来看,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SCI数量之多引热议

在事件的下面,大家普遍还是对文章的数量产生热议。毕竟46篇SCI,平均每年11.5篇,比很多人整个学术生涯发的SCI要多出好几倍。也因此,评论渐渐分为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而针对大家的质疑,荣誉毕业生A也在知乎上做出了正面回应。

▲ 知乎回答截图

各方观点汇聚,理性看待问题

其实,这种在学期间发几十篇SCI论文的人物事例有很多,四川大学公众号2017年曾发表文章介绍了一位发表51篇SCI论文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

他来川大七年多的时间里,7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发表SCI论文51篇,其中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30篇,影响因子高达91.5;

多次主持省级科研项目,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受邀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转化医学会议并做口头报告;

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 “四川省优秀毕业生”以及2017-2018学年“感动川大”榜样力量季学生新闻人物称号。

而当时,也同样的引起了大家对“这是不是灌水”的热议,因为很多人觉得其SCI论文平均影响因子为2到3。

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平均影响因子为2到3的SCI论文就能都归结为“水论文”吗?

其表示华西的博士毕业论文也就要求2点几。主要还是看领域,有的领域1点几就是顶刊了(比如土木类SCI期刊),所以单纯看影响因子来判别论文值得存疑。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不同学科,发SCI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生物化学类的领域明显比计算机类更容易出论文。所以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不能简单的从数量上就判定其论文的价值。

其实平心而论,狂发论文这事儿在医学界真的算个“小普遍现象”。"一千台手术不及一篇SCI论文"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就现在医院的人才评价体系,虽然标准不一,但对论文数量和级别的追求却是公认的。在思考发这么多SCI论文到底是不是在“灌水”,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的同时,这种评价体系也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参考资料来源:知乎、中国大学教育、小木虫、四川大学、万事编辑等。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记事的作文 游乐场作文 游乐园作文 写人物的作文 家乡风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节日的作文 想象作文3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知己作文600字 剪纸作文 社会实践作文 关于书的作文 书信格式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环保小卫士作文 擦玻璃作文 科幻故事作文 高一英语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 成长的烦恼作文400字 童话作文300字三年级 雨中即景作文 克服困难的作文 写一件事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 运动会作文 人生作文 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