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上海·张爱玲·倾城之恋

2020-12-21 09:15:01
相关推荐

本文作者:柏拉兔

今天,让我们聊聊上海,上海人自己常说处事的精髓恰如“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于狭窄之处也几近复杂场面之事,足见上海人骨子里自带那几分精致与繁复。就是在这样一方土壤的滋润下所衍生出来的海派文化,既有古江南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能够将工业文明的现代与时尚融合在内,成为拥有恒久文化魅力的一座城。

民国时期的上海成为近代文化史上最出挑的一部分,大量的文人,名媛,奇技淫巧,灯红酒绿包裹成多样纷繁的上海景致,也成就了许多人心中的民国情节。可谈的东西太多,我就从我最熟的讲起,聊聊民国四大才女张爱玲与她的电影情节。

张爱玲的文字在民国时期算是一个异数,摆脱了30年代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所形成的海派文学高峰,她重新探寻植根在古老街巷当中属于上海本土的民间记忆,开掘这座移民城市浪潮中个体小人物的命运,视角精致细腻又寻常市侩,形成了个人化的张氏上海物语。与个人的际遇紧密相关,她对都市现代性的靡烂既不迷醉也不批判,而是用市民精神超越并消解了两种海派的传统,独创了以都市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海派小说美学。

对于读者来说,张氏小说读来十分酣畅淋漓,在于其语言拥有极强的镜头感,善于用文字构建空间与连续画面,用外化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她像是同时构建了两个空间,呈现出文字世界和读者脑海中的影像空间,更有学者称其文章为“纸上电影”,作为40年代为数不多关注电影的作家,与她所处的上海地缘优势密不可分。在《迷影文化史》一书中对张氏的电影情节有细致描述:她对电影有一种近乎痴狂的热爱,即使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在敌机轰炸的危险环境里,她都要冒死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张爱玲曾说“电影是最完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有影响力,更能浸入境界,从四面八方包围。”

张氏的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的比例极高,单是小说就有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半生缘》,侯孝贤的《海上花》,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李安的《色·戒》,但汉章的《怨女》,电视剧版也有《半生缘》《倾城之恋》《金锁记》《她从海上来》,而在她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写电影剧本也成了她谋生的手段,于是有了《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桃花运》等优秀的影视剧形象。

诸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我想细聊的是《倾城之恋》,张爱玲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最喜爱自己写的哪部小说,她淡然一笑说“我的小说结局大多不完满,《倾城之恋》算是拥有完满结局的一部,要说喜爱应该是她了。”

《倾城之恋》讲述的是来自上海的白家小姐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文学母题,是超越时代,国别的普遍性主题。而张爱玲自身感情故事的悲剧性,以及家人的感情生活对其产生的影响,使得张氏小说中,最喜表现人性的复杂和两性之间的爱恨纠葛。张爱玲即是贵族的又是市井的,她对都市生活的热爱和熟悉,皆化成文字融入书中。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相互揣摩,都想抢占先机,这种情感世界中的“博弈”,至今犹存。

在张氏文中素有许多意象隐喻,历来为人所称道。纵观《传奇》一书中的故事,除了《倾城之恋》外,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一个凄婉苍凉的结局,不由得使人想起《流言》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什么都靠不住,一捏便粉碎了。”而《倾城》中提到的镜子,玻璃等意象,统统都是闪闪发光,炫人耳目,却又脆又易碎的,一如男女之间的婚姻,乃至整个人生与世界。所以在白流苏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的时候,还是会让人心生悲戚之感。还有柳原在码头接流苏时对其玻璃雨衣“药瓶”的比喻,也都别有一番滋味。张爱玲对于美有她独到的评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氏作品中许多意象的营造是与电影镜头的运用相结合的,这样就使得一些原本停留于文本表象的意象画面凸显出来,具有了鲜活的流动视觉美,使人过目难忘。

而就《倾城之恋》文本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一个完整清晰的电影构架。范柳原和白流苏从相遇,共舞,试探,以及后来一长串的调情,到战火中的相依为命,直至最后终成眷属,具有跌宕起伏而又完整紧密的故事情节。而熟悉《倾城之恋》的人,大多最爱的就是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若有似无的调情桥段。书中常有许多让人为之动容的情节,记忆最深的是柳原和流苏的“墙下之盟”。流苏和柳原靠在矮墙上,柳原对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堵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柳原说这话的时候,心下一定是极度悲凉,他们此时是陌生的,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柳原所说“我们哪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呢”。

彼时的二者都把爱情算的太精寡,反而学会在爱情面前自保和试探,谁都不愿先付出感情,谁都怕先受伤害,你和我,都在“我们”之外,也许他们觉得这样才安全。从情节的发展来看,这堵墙以及柳原在这堵墙下说的话都成为推动情节发展与升华的关键。在故事的结尾,流苏在梦境中与柳原相遇,在经历了苦难与分离之后赢得的幸福让人觉得格外感伤与苍凉。

整部小说是以胡琴为引线完成一个时空的跨度。小说开篇第二段就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用胡琴之音来开场,为整部书铺陈了一层苍凉的底色。小说也是在这咿呀的胡琴中结束,形成了电影式的回环呼应。胡琴的曲调拓展了我们的视域,仿佛这故事是由这胡琴弹奏出的,我们透过这凄婉的琴音窥见了一场爱情,而这爱情又似一场大梦,终究结束在这咿呀的琴声里。

1984年,许鞍华将《倾城之恋》改编成同名电影,时长90分钟,恰好发挥了原著2.8万字的容量,令人敬畏的是,电影本身几乎忠于原著,就以这白公馆里咿呀的胡琴声及慢条斯理的生活场景开场,由徐太太来报告白流苏的前夫病亡的消息而引起的轩然大波让剧情陡然之下,将白流苏的处境和盘托出。在台词的处理上,导演大多使用了张爱玲小说中原汁原味的文学语言,比如范柳原和白流苏在香港饭店跳舞时的对话,两人在浅水湾的灰墙下,范柳原对白流苏的表白等都一一遵循原作。而在电影场景方面也几乎是还原的,浅水湾饭店,香港沦陷时的街道,原著中那一都堵象征意味浓厚的灰墙都是实地取景拍摄,增加了电影场面的真实性。而电视剧版本的《倾城之恋》则在情节上多有删减篡改,有旁生枝节之嫌,所以不够精彩。

纵观张爱玲的一生,在情感生活上多有磨难,幸得晚年有赖雅在身边得以安度。张氏说我也羡慕白流苏聪明过得寻常女子的人生。究竟悲剧眷顾天才,还是天才需要悲剧,总难说清,只有命运让人扼腕。敏感的天才的一生更似行在海上,海上苍茫辽远,不可测度,却总为彼岸不辞万里奔赴。

/Tips/

张爱玲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在上海沦陷时期,陆续发表《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等中、短篇小说,震动上海文坛。事业如日中天的之时,她与胡兰成恋爱,并且嫁给了他。胡兰成为汉奸,潜逃温州之时,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两人一直相守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电影: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许鞍华执导,周润发、缪骞人等主演的一部电影。影片改编自张爱玲经典小说。电影描述失婚的上海富户养女白流苏,邂逅不羁的南洋才俊范柳原,发展出一段华丽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漫天烽火下,繁华美梦虽尽碎,却造就了陷落中的范、白在香港暂过平淡的同居生活。

许鞍华

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女性电影导演、监制、编剧。2012年指导拍摄电影《桃姐》荣获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Volpi Cup最佳女演员、平等机会奖、Signis特别荣誉奖、La Navicella奖。第4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香港电影金像奖大满贯作品。2015年4月19日,凭借《黄金时代》斩获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这也是第五度获得这一殊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 沙滩作文 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