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2020-12-21 20:05: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来说说古人的语言艺术。

宛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里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而是含蓄、曲折地说出来。如果用一句唐诗来形容的话,我会说“曲径通幽处”。

就像你走进一个很漂亮的园子,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直走到尽头,你才能发现一间小房子。这种神秘的、帯着探索的,你不知道前方是什么的感觉,就是宛转。

你可以再想象一个完全相反的情形,你眼前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马路,通往一个大广场,这就是宛转的反面。

你可能留意到了,为了让你理解什么是“宛转”,我刚オ打了两个比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尽头的房子,一条宽阔的大马路尽头的广场。打比方,也就是你熟悉的“比喻”,是一种实现宛转的手段。

今天通过两段古文,来体会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第一段,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着琴,当他的音乐想要表现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就赞叹说:“好啊,像巍峨的泰山一样。”当俞伯牙的音乐想要表现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就赞叹说:“好啊,像浩浩荡荡的江河一样。”

汉语里有个词叫“知音”,用来形容朋友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情意。这个词就是从俞伯牙跟钟子期的故事里来的。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乐,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所以叫“知音”。当然,我们今天用这个词,已经不光是指懂得音乐了。

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觉得世间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干脆把琴摔了,从此再也不弹。

为什么俞伯牙这么重视钟子期对自己的理解呢?因为音乐是很抽象、很模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像我们用语言说一个词,或者拿出一张图片来,别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正是因为音乐理解上的困难,就像曲径通幽的小路,很宛转,你要听到最深处,オ可能了解一个人通过音乐想传达的心声。所以,钟子期对俞伯牙オ那么重要。

但是,今天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能从音乐中听出高山流水来,并没有那么难。有一次去听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讲座。讲座上,周教授拿出两段音乐让在座的人听,一段是慢速的下降的旋律,另一段是轻快的上升的旋律,所有的人都说前一段像高山,后一段像流水。这么说来,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成为钟子期的潜质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高山流水是千古难遇的知音吗?

其实,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之间,是能够相互沟通和对应的。我们通常能感觉到的,包括明暗、高低、轻重、大小、快慢这些特性,其实都有互相对应的关系。

那怎么才能造出好的比喻呢?好的比喻,就是能准确地把一种感觉,移植到另一种感觉上。

比如在这个故事里,钟子期就是把俞伯牙的音乐,比喻成了看得见的山和水,把听觉和视觉结合到了一起。而且,他还用“峨峨”来形容山,“洋洋”来形容水,更是让这个比喻变得准确和细腻。

现在,你理解了钟子期如何听懂俞伯牙的音乐,下面,再加大难度,给你看个更厉害的比喻一一

年来神散,读过便忘。然必欲贮之腹中,犹含美馔于两颊,而不忍下咽。我之于书,味之而已。

这是一个叫朱幼清的人写给一个叫陆三的朋友的信。这两个人都是读书人,信里写的也都是读书的事。

朱幼清说,我近年来精神越来越涣散,书读完就忘记了,但还是想把书读进肚子里,就像嘴里含着好吃的东西,不舍得咽下去。我现在看书,就是尝个滋味。

这段文字非常妙,它说的是一个人对读书的感觉,也许以后你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人的记忆力,是会随着年纪増长而下降的。一个读书人,年纪大了,书读过就忘,心里得有多大的恐慌,所以就有了第一层的比喻,想把书存在肚子里,觉得这样比较安全。

既然说到了肚子,就联想到了吃饭,于是有了第二次的比喻,“犹含美馔于两颊,而不忍下咽”。这就是说读书就像嘴里含着好东西,不舍得咽下去。

你可能就奇怪了,刚オ不是说要存到肚子里吗?怎么又舍不得咽下去呢?因为读书这件事太美妙了,就像你遇到好吃的东西,想在舌头上多停留一会儿,多体会一会儿那种美好的滋味。毕竟一咽下去,肚子是饱了,但舌尖上的享受可就没了。

再往下,又是第三层比方,“我之于书,味之而已”。吃饭、读书当然有实际的目的,吃饭是为了生存,在古代,读书后可以去考科举、做官、光宗耀祖。但吃饭和读书的妙处,又不仅仅在实用,吃饭可以是为了品尝滋味,读书可以是为了怡情养性,增长见识,这件事可能比实用的感觉更美妙。

这个比喻妙就妙在,把读书这件事儿的精神享受,和吃饭的味觉享受联系起来了。我小时候,确实也有读书读得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的事情。希望你也能从读书中获得这样的乐趣。

一起读了这两段文字,了解了古人是怎么打比方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高级的打比方究竟是怎么样的。

我们今天的比喻句,有一些很容易看出来,因为句子里有个“像”字,姑娘像花儿一样,这叫“明喻”。古人的明喻不用“像”这个字,用“犹”。除了“像”和“犹”,也可以用“若”。前面讲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里,“峨峨兮若泰山”就是用“若”。但后面这段关于读书的比喻,三层比喻,只用了一个“犹”字。其他两个地方,并没有明确表示比喻的标记,这就是暗喻。会用暗喻,才是更高级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于好的暗喻,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当代作家,叫史铁生,他有一篇散文叫《我与地坛》,里面连用了七组比喻,用了时间、乐器、声响、公园的景物、心绪、艺术和梦,来比喻一年四季的感觉。

比如他说: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箇。如果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天是一言短歌就诗,冬天是一群雕塑。

这七组比喻,是我在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里,看到的最精致、最准确、最美的比喻。

最后个人总结:

1、把音乐比喻成巍峨的泰山、浩荡的江河,是用看得见的东西去比喻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音乐。钟子期就是凭着这个比喻,成了俞伯牙的知音。

2、好的比喻不光是拿一件东西比喻另一件东西,更需要有细节、形态的描写,这样的比喻才更准确。

3、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明喻是有一个表示比喻的词,古代人用“犹”和“若”,我们现在用“像…一样”。暗喻不需要用表示比崳的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2-23 07:49小哈[福建省网友]IP:1729731889
    看完这个赏析,让我更加欣赏古人的智慧和文学造诣。
    顶50踩0
  2. 2020-12-30 21:48小熊de秘密[广西网友]IP:1794023455
    古文中的比喻层层深入,真是非常有意思,让人大开眼界。
    顶10踩0
  3. 2019-11-07 11:47舒仁[北京市网友]IP:1743592434
    这篇赏析太有深度了,让我对古人的比喻之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幸福的作文600字 尺子作文 写作文的素材 专升本语文作文 三年级人物作文 6级英语作文 修身 作文 作文攀登 出发的作文 感动500字作文 写温暖的作文 作文坚持600字 河北中考作文 萤火虫作文 童年500字作文 欲望作文 作文加赏析 作文校园欺凌 作文游记500字 写人作文500 人物作文500字 关于友情作文 致自己作文 青春500字作文 修身作文 生日礼物作文 小猫300字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结尾 作文游览顺序 对我的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