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过年:新年马上又到了 奶奶 父母叔叔们还是那样的忙碌吗?

2020-12-25 07:00:03
相关推荐

作者:王敏清

奶奶坐在院门外老杏树下的石墩上,拐棍始终不离手。冬日里的天气干燥而寒冷,天空却很蓝,老杏树裸露的枝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石岸下是村庄的大马路,村里的大马车一冬没有闲着,马蹄像一把铁锤子般,把干燥的路面揉搓成细细的尘土。中午时分,镇里的小火车的汽笛声如马圈里马的嘶鸣声一般,从五里开外的小镇上传来,奶奶的耳朵很灵,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她就会对我们说:快过年了,你们的爸爸叔叔们快回家了!

放寒假了,孙子们和坐在老杏树下的奶奶一起等自己的爸爸回家。镇里小火车的嘶鸣声过后,半个时辰的功夫,果然大马路上的路人多起来,这些都是山下山后的村庄在外工作的人员回家过年路过的人。有的用一条铁棍子挑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有的背包上写着大大的“上海”,背包上还插着一卷子年画;有的脊背上的背包都快要撑破了…… 每年在这个时候,奶奶就坐在石墩上,她在等自己的儿子们回家,我们和她一起在等我们的父亲回家。一年又一年,每年如此,奶奶几乎能够认识每年从大路上走过的人,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也几乎能够认识坐在老杏树下石墩上这位老奶奶。因此,当他们从路边通过时,奶奶就不停地和他们打招呼:“回家过年了!”,那些路人也笑着对奶奶说:“又在等你的儿子们回家了吧!”。每个人都脚步匆匆,脸像一朵花。

进入腊月天,母亲就更忙了,她翻箱倒柜地把那些破碎布从柜子里挖出来,用豆面打上浆糊,把碎布一层层地贴在木板上,需要裱糊很多层,放在太阳底下晒,俗称“糊褙子”。快过年了,子女们个个正是跑路的时候,特别费鞋,全靠母亲一针一线的地给我们缝鞋子。所以,母亲早早的行动了,“褙子”晒干后就用皮尺一个一个的给我们量鞋底,剪“鞋样子”,边量边说:你看看都穿帮了,脚趾头都出来了!一个个真费!每当给我们量鞋底的时候,我们便嗅到了浓浓的年味。

忙里偷闲,母亲和婶婶们抽空去了一趟供销社,供销社里年货琳琅满目,买年货的人也多起来,在有限的布匹上,她们说笑着、捻搓着衣料,挑选来挑选去,大概只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布料供他们挑选。

我家山墙下的小石碾子却比母亲更忙,天不明就听到吱吱扭扭的声音,从早转到晚。未过年石碾子先忙,这是因为每到过年,家家都会蒸很多的“黄蒸”和“白玉米面馍馍”。黄蒸是用来过年吃得,把黄玉米先用水蒸过,用碾子碾数遍筛过,直到完全变成细细的玉米面子,然后在大水缸里和起来,围在火台旁发面,俗称“起粉子”,然后包进馅子,馅子是红豆沙做的,吃起来有点发酸、发甜、粘牙,做成后放在大水缸里冻起来,可以吃过正月吃到开春。白玉米面馍馍是用来走亲戚的,没有黄蒸的筋道和细腻,中看不中吃,只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希望而已。推碾子那天,我们从邻居家雇来了大牲口,奶奶掌罗,母亲拿着扫把里里外外地扫来扫去忙得团团转,全家忙碌整整一天,直忙到天黑仍然忙不完。

年越来越逼近,在老奶奶和我们的期待中,终于在马路的那头等到了父辈们的身影。离多远我们就跑过去,女儿们牵着父亲的衣襟,儿子夺下父亲手中的包裹,侄儿们在后边跟着,各自把各自的父亲欢送回了家,并交给了忙碌的母亲们。当然奶奶那几天是最快乐的,像欣赏一幅画一般的审视着阔别已久的儿子们,像品尝美酒一般的享受着日子。孙子们则各自享受着自己父亲背包里藏着的欣喜,并揣摩着叔叔伯伯们包裹里的秘密。没过几天这些秘密慢慢得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堂兄堂妹们布袋里开始出现红红的香蕉苹果、糖果、饼干,远远地躲在角落里,咬一口,偷偷地看一眼,也不知道是在偷吃还是在故意显摆。而我知道父亲包包里,并未给我们带来多少欣喜,只不过是一些废报纸、几挂鞭炮,还有几顶崭新的帽子。

回家的父辈们迅速地加入了年忙的行列。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都开始卫生大扫除,俗称“扫灰”。家里的盆盆罐罐摆满了院落,被褥挂在院子的铁丝上,粮柜子、大水缸盖得严严实实,旧报纸、旧年画从墙上撕下来扔得满地。父亲、母亲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整个脸部只看到两只眼睛,眉毛上也挂满了灰尘,扫把绑在棍子上,把挂在墙角旮旯里一年的尘网、天花板上被烟熏成的尘柱子,细细地扫去。冬日日短,冷锅冷灶的一天忙碌,换来的是一个冷清而陌生的家。

腊月二十六是我家和三叔家蒸馍的日子。母亲已经为此折腾了一个晚上,几个大缸围在火台旁,大缸用被子裹着,母亲晚上起了好几次,隔段时间就揭开被子看一看,并撸起袖管,使劲的揉着缸里的面团。第二天,父亲和叔叔早早的就起床了,用镢头在冰冻的院子里挖开个小坑,放上铁炉子,用几个土坯围起来,把笼放在土坯上,接好吹风机,准备好炭块。婶婶已经在笼盖上画了圆圈,并在圆圈里画了个大大的十字,他说这样就可以让馍馍开花。

年味越来越浓,我们每天掰着指头过日子,早晨太阳刚升起来就恨不得它落下去,那种热切的期盼无以言表。

村东头传来了猪声嘶力竭的叫声,我们知道一定是村里的老屠夫在杀猪了。我们赶着叫声飞奔而来,可惜肥猪已经断了气,老屠夫正在为躺在地上的肥猪褪毛,猪的旁边放着满满的一盆子鲜血,大铁锅里冒着热气,老屠夫像给猪脱衣服似的,一会的功夫,一头赤裸的肥猪白嫩嫩的躺在地上,样子看上去有点滑稽。老屠夫在他的蹄子上割开一个小口子,用嘴使劲的吹气,猪像个皮气球般的给吹了起来。几个大汉把膨胀起来的肥猪扔进冒着热气的大锅里。我们的战利品就是获得一个猪水泡踢来踢去。

父母亲用他们的忙碌给我们营造着新年的气氛,而我们则在她们忙碌中尽情地享受着年的味道。母亲每天忙得团团转,但我们却没日没夜的在东窑顶上“斗瓦子”(一种儿时玩的游戏,玩具是一些破瓦和破砖头),听到母亲喊我们的声音,我们也不肯停下来,当听说是让我们到村里的裁缝家试穿新衣服,我们心里则乐开了花。这位女裁缝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巧媳妇,缝纫机上摆满了各种布料,新衣服堆的小山一样的高,我们把做好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巧媳妇总会说:合合适适的正好。其实在她的眼里没有一件是不合身的。我们穿上新衣服感觉是那样的不习惯,甚至还有点羞涩了。

母亲的辛劳我们是不关心的,我们每日里关心的是我们为她布置的新年作业是否完成。 到了年底,新衣裤从裁缝家取回来了,母亲在灯下熬夜为我们赶着上鞋帮子,墙壁上也被报纸裱糊了,年画贴在了墙上,窗户也换上了新麻纸,炕的周围贴上了炕围子,被子拆洗了一遍,晚上灯一亮,家里亮堂堂的;黄蒸冻在大缸里,埋在地底下的白萝卜也挖出来准备饺子馅,萝卜上还带着绿樱子……于是,我们可以放心的等着新年快快来到了。

除夕终究是会来的,上午,母亲像个总指挥,给我们布置着任务。调煤的调煤,挑水的挑水,清扫院落的清扫院落,负责写对联的到邻家的民办老师家去写对联。下午,水缸填满了,煤进了煤池,对联贴满了院落,小桃树上写着“茁壮成长”,山墙上写着“春色满园”、水缸上写着“饮水思源”、粮柜上写着“粮食满仓”,猪圈上写着“六畜兴旺”……那院、那树、那天、那地被这新年的气氛浸染的一派新气象。

傍晚时分,我们的忙碌从此打住,我们终于可以尽情的享受除夕了。叔叔们包包里隐藏的秘密终于可以真相大白了,三叔买了“大地开花”,他总是把奶奶从东窑里搀出来,才肯燃放,那大地开花像春天里的鲜花一般的在夜色里旋转,奶奶笑了、我们欢呼着。四叔的家里正在准备新年的团圆菜,整整装满了十余个盘子;父亲母亲则围着锅台,耐心地给我们煮各种各样的油饼子。除夕之夜是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盼来的,我们岂能不珍惜,一分一秒,一事一物我们都仔细地记着、享受着。我们甚至希望时间停顿,留住这一年中最美的夜晚。我们的兴奋和快乐都储存在那红红的爆竹中,我们就像爆竹的火捻子被点燃,一声声尖脆的声响和闪光在夜色里释放着我们新年的喜悦。

嘣嘎”窗下一声响,这是我们约定好的信号,堂兄堂妹们已经早早地起床了,听到响声,我们穿上已经套好的新衣裤,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像一个即将登台的演员一般的去迎接新年。天空还黑漆漆的,雪花点点的飘下来。我们搂一把干燥的麻秆子,点一兜旺旺的年火,在爆竹声中迎接新年第一个黎明。天空微微泛白,我们组成的拜年队伍已经走进了长辈的家里,磕头、挣核桃枣、压岁钱。一年了,是应该给长辈们磕头了,新年里的长辈们像变了个人似的,少了平日里的那份严厉,和蔼了许多。可他们哪里知道这磕头的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动机!

过了初一,路上走亲戚的人多起来,老的、少的、新媳妇、新女婿,有毛驴驮着的,有担子挑着的、有挎着小篮子的,揭开来看看,都是腊月里蒸的白玉米馍馍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新年,这样的新年我和我的亲人们一起度过了三十余个,那浓浓的年味现在才知道是一种暖暖的亲情、少年的狂喜。如今,知是年来情味减,奶奶、父母还有叔叔们都已离我而去,我的新年只剩下对他们的记忆,那种味道却荡然无存了。奶奶也不需要在老杏树下的石墩上等她的儿子们了,因为她的儿子们永远陪伴在了她的身边。

新年马上又到了,我在想,奶奶、我的父母叔叔们还是那样的忙碌吗?

图片/网络,致谢

白杨,本名王敏清,山西平顺人。自由写作者,作品散见于诸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拜年作文600字 逛庙会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200字 阅读伴我成长作文 争论作文500字 作文过年了 特别的经历作文 写景作文250字 描写向日葵的作文 我想对老师说 作文 泪水作文500字 买年货的作文 自强的作文素材 的那一刻作文500字 我学会了做饭作文 理解作文600字 海底两万里作文 从未止步作文 写事作文450字 元宵节作文400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养成好习惯作文 我的梦想500字作文 亲情作文700字 打手心作文 关于饺子的作文 叙事作文300字 英语关于春节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800字高中 醒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