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部传奇港片告诉我们 世人只接受天才的才华 不接受天才的傲骨

2020-12-27 07:35:01
相关推荐

“携书剑,滞京华。路有招贤黄榜挂,飘零空负盖世才华。老儒生,满腹牢骚话。科科落地居人下,处处长赊酒饭茶。问何日文章有价?混龙蛇,难分真假。一俟秋闱经试罢,观灯闹酒度韶华,愿不负十年窗下。”这段戏词来自于粤剧的剧作名家唐涤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粤剧这一地方剧种,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而这段戏词,也是他对于编剧在内的文人们精神内涵的探寻和诠释。

我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天才文人,如李白,如苏轼,如辛弃疾等,这些人都周旋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而一身傲骨,则是左右着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秤砣。而世人对于过去的天才总是充满无限的崇拜和怀念,但是对于当下和身边的天才们,当我们面对这些天才的“恃才傲物”时,我们真的还能做到由衷的钦佩吗?或许更多的时候,人们会以排斥的态度,以异类的称呼来对待这些天赋异禀的“疯子”。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我国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座右铭,可见“傲骨”之于天才而言,是一种生为天才的基本属性。虽然现实中,媚俗的世界里,人们只想分享天才的才华,却不愿意面对他们的傲骨。所以天才与这个媚俗的世界之间,看似相辅相成,却又充满了疏离感。天才和众人,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必须要有一段空间,才能得到相互的认可,不然天才只能以另一种“疯子”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传文初所提到的唐涤生有一个师父,同样是一位粤剧编剧界的天才,这个人自称“南海十三郎”,本名为江誉谬。他本来出生在佛山南海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因为爱情失意,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编剧之路,而因为天赋异禀,他在粤剧领域一举成名,但是又因为他恃才傲物,最终落得一个悲凉的人生结局。

在1997年,香港上映了一部根据南海十三郎生平改编的电影,这部影片由高志森执导,由杜国威编剧,由谢君豪主演。因为是关于南海十三郎生平的传记电影,这部影片被直接命名为《南海十三郎》。

虽然这部影片中,依然充斥着港片标志性的戏谑和媚俗,但是又正因为这些特点,得以让观众可以更加立体和全方位的体会到南海十三郎的精神处境。一个天才之所以会变成一个乞丐和疯子,不是因为他们在生活技能上,无法在社会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内心对于自我精神理想境界的追逐,使得他们不愿意和这个媚俗的世界达成和解。这便是徐悲鸿所谓的“傲骨”,这便是唐涤生所说的“文章有价”。关于“文章有价”在电影中也有过精彩的解读。

“我要证明文章有价。再过三、五十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钱财,世界大事都祗是过眼烟云,可是一个好的剧本,过了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做文章有价”影片中的唐涤生在向南海十三郎说到文章有价时,发出了以上的自我感慨。而南海十三郎甚至于连这些都不在乎,他只想通过自己的戏剧,传达给世人自我的精神价值观。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更像是银幕前的观众对生活、影片中故事的双重感慨,但是对于编剧家们而言,戏和人生的关系则要更为认真严肃,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剧本就等同于他们的理想,等同于他们的生命追求。南海十三郎因为爱情受挫,学业意外受阻,而踏上了编剧之路,在他编写的故事里,有他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终极追求。

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过多的着墨于南海十三郎的爱情故事。但是仅仅几个简短精悍的镜头,导演便向观众们讲述了南海十三郎的痴情。仅仅一场舞会的邂逅之后,南海十三郎便义无反顾的追随心中的女郎到了上海滩,但是奈何在现实的困难面前,南海十三郎终究没有和意中人(由吴绮莉饰演)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所有的打击中,没有那种那种打击可以抵得过爱情对于一个天才的创伤。在爱情的挫败之后,南海十三郎逐渐的走向了半癫狂,半天才的人生模式。

在粤剧编剧领域一举成名之后,南海十三郎更是将自己的傲骨发挥到了极致,他对几个为他抄书的写手的戏谑,其实也是对文人向现实世界妥协的戏谑。他之所以将三个写手说的一无是处,是因为他不愿意这些写手,甚至于也包括南海十三郎自己,将一生所学,变成了一种低三下四的求生工具。所以南海市十三郎对于这些写手的戏虐怒骂,并不是一种歧视,而是一种发自精神层面的悲悯。

同样的情愫,也表现在他对于唐涤生的态度上。在几个写手被南海市十三郎“羞”走之后,唐涤生自告奋勇的要为南海十三郎执笔。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注定大多数的时候是孤独寂寞的,所以当天才遇上天才时,他们总会有种“天涯何处觅知音”的感慨。南海十三郎在见到唐涤生时,并没有急于诉求自己的情愫,而是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告诉唐涤生,文人有时候可以缺少才华,但是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傲骨”。

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在南海十三郎送走薛觉先之后,他又用“激将法”赶走了唐涤生。在薛觉先等人看来南海十三郎太过无情,但是只有南海十三郎和唐涤生的内心知道,他们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情愫。

以至于整部影片的情感高潮,便是唐涤生在意外猝逝的前晚,在茶楼里和南海十三郎的偶遇。他们的这场戏不仅仅是简单的师徒情缘,更多的是两个天才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和寂寞的前行,无论是唐涤生的西装革履,还是南海十三郎的蓬头垢面,他们的装束和外表,都无法掩盖掉他们的内心和这个世界的梳理。所以当唐涤生再遇南海市十三郎时,他们之间所碰撞出的,不单单是一种故人重逢。导演更是通过这个场景,向银幕前的观众表现了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珍贵。

“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事才未众)。”这次重逢,唐涤生又反施“激将法”,再次将已经心如死灰的南海十三郎的才情唤起,但是怎奈天意弄人,就在南海十三郎决意重返到这个俗世舞台的时候,唐涤生却因疾病突发,意外猝逝。

南海十三郎因为受不了打击,被警察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医院里他一住便是5年的光景。导演并没有展现他在医院时的处境,只是表现了他曾经有过知遇之恩的侄女梅仙接他出院的场景。在影片的后半段,在南海十三郎跳火车疯癫之后,影片分别表现了,南海市十三郎的父亲,他之前的故友薛觉先,他的徒弟亦是知己唐涤生,他的侄女梅仙等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渴望将南海十三郎带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但是最终,除了唐涤生之外,他们都被南海十三郎刻意的,用一种近似决绝的态度拒之门外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南海十三郎,对他当下的人生,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全然地失去了发自本心的兴趣。

而晚年的南海十三郎,在知己唐涤生、父亲太史公离世之后,处境愈加的艰难。但是即便是在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他依然带着一张写着“雪山白凤凰”的白纸,这是他的一幅作品,而这幅作品只有一个小孩能够看懂。这是南海十三郎作为一个文人最后的骄傲。

天才的宿命正如影片中的说书人所言“要么像南海十三郎一样早疯,要么像唐涤生一样早亡”。因为世人只想倾听天才的传说,感受天才的才华,却无法容忍当下或者眼前天才的傲骨。而天才呢?他们又何尝能够接受这个精神上无法做到纯净的世界,所以在现实和理想,在天才和众人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影片中的南海十三郎,唐涤生,说书人便是很好的例证。而这部影片的作者们又何尝不是在经受着这些所谓“天才”的境遇呢。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观众们最后真正被这部影片所感动的,并不是因为这部影片中所表现的一个天才的悲剧,而是一个天才的一身傲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篇作文100字 趵突泉作文 游长城作文 逛街的作文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