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京剧文化:京剧 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正在不断地发展

2021-01-03 23:15:01
相关推荐

京剧本来是一种地方性的戏剧表演形式,由于它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深受群众欢迎与喜爱,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代表中国艺术特色的全国性戏剧。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如昆曲、汉剧、川剧等,特别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戏”。大约在200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对地方上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下旨传召了很多地方上的戏剧表演团来京为他祝寿,史称“徽班进京”。

祝寿表演结束后,部分戏剧的表演者就留在了北京。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孕育期。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一些来自安徽的“徽戏”艺人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在北京同台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数十年的融汇,到19世纪中期,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了后来享誉中国的“京剧”,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剧目之丰、表演艺术家之众、剧团之多、观众之广、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美(脸谱)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尚(尚小云)、程(程砚秋)、荀(荀慧生)四大派别。不同京剧流派都拥有一大批著名演员,他们活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剧艺术盛极一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艺术精华而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值得一提的是,京剧还被中国政府定为与外国文化交流中的保留项目。在了解了京剧的历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是:如“四功五法”,是一个京剧演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欣赏的角度,演员的“表”,观众的“赏”,均从此入手;如行当,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角色,其中每个角色又细分成一些小类,他们无论是在脸谱化妆上,还是在唱腔韵白上都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还如呈“百花齐放”状的京剧流派,不同的派别经过创始人多年的舞台实践以及弟子的传承,在唱腔上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韵味儿,这是京剧欣赏中最大的看点,如梅派的雅致细腻、程派的粗犷热烈等。

再如京剧的音乐,是由京胡、京二胡和月琴为主的文场,以及以锣、鼓、钗等打击乐器为主的武场构成,而京剧音乐的基调主要由“西皮”与“二黄”组成;脸谱和服装也是京剧知识与欣赏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京剧脸谱,除了是戏剧中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标志外,而且在构图与色彩上还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和技法。

另外,京剧知识与欣赏最应该把握的是京剧表演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等美学意蕴。因为,这些方面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普及京剧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京剧是一门高雅艺术,但它又具有通俗性。

自古以来,京剧拥有社会各阶层的大批观众和爱好者,可以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非常喜爱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它自诞生至今,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才使之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同时也征服了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京剧在海内外拥有亿万观众、戏迷和票友,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足以证明了京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拥有的重要地位。

当今,一个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中国正在崛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势必会造成中外文化冲突的局面。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也就是说,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华京剧,既有利于抵制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袭,又可借此向世人展示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了解京剧的美学特征以提高人文素养京剧艺术反映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是集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文学、美学于一身的综合艺术。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京剧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种戏剧截然不同的,以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为美学特征的表演体系。

京剧艺术集音乐、唱腔、美术、舞蹈和武打等各种表演手段为一身,其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这充分说明了具有综合性美学特征的京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独一无二。而京剧丰富的程式化表演更是令世人倾倒,尤其是在表现剧情和描绘形象方面,更是画龙点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并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程式化表演方式的变幻莫测,演员必须掌握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原则。这就是说,京剧艺术中的程式化表演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即程式化的美学特征与虚拟性美学特征密不可分,如在京剧表演过程中,越是虚拟的物体,越要在程式中严格地掌握生活的原貌,以达到在“程式化的虚拟”中给人以真实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京剧及其所包含的美学意义,定会在提高青年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到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方面是指,培育大学生的人文思想及美学修养,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是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是说,京剧是培养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对美学美育认知的一个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京剧作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浓缩符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弘扬京剧艺术,是新一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以听、看、学为三部曲的递进方式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听、看、学”三部曲的递进方式,并灵活运用,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掌握京剧基本知识大有裨益。京剧欣赏课的“听”,就是学生运用听觉去感受京剧优美的唱腔和曲调,并从教师的介绍中,感悟和理解京剧艺术和京剧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一是通过听京剧名家演唱带和教师的示范演唱以及学生的学唱实践,增强学生们的“听戏”能力。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熟悉京剧的基调与旋律。二是通过教师讲授京剧知识,使学生逐步向“懂戏”发展。重点放在解决同学们刚接触京剧时的最大问题上,比如初学者分不清什么是“西皮”和“二黄”,造成听不懂和演唱时不知从何“张嘴”。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播放两种声腔的演唱带以掌握特点;另一个是掌握两种声腔的伴奏“过门儿”的归音,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起唱。京剧欣赏课中的“看”,即“欣赏”、“观赏”之意。“看”的对象包括京剧中的念、坐、打、舞、服饰、扮相、道具、伴奏等全貌。

通过“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京剧艺术有更直观的整体认识。一是上课时悬挂体现不同行当的表演剧照,并介绍剧情,讲述服饰特点和脸谱特征。二是播放京剧艺术片以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综合性特征的认识。如李少春先生主演的《野猪林》,是京剧艺术综合性的集中体现,将唱、念、坐、打、舞等京剧基本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是教师作必要的示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式化动作。比如圆场、起霸、上下楼、开门、关门、喝酒、写字等动作要领。这些肢体动作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把握动作的要领。京剧欣赏课中的“学”,就是向学生提出学习京剧表演和演唱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一个唱段和一些基本程式化动作,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韵白的归韵念法。一是课上播放必须学习的唱段,要求学生边听边跟唱。二是通过教师示范,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京剧程式化的一些动作,比如青衣、花旦的台步,老生台步和捋髯的表演要领,再比如京剧韵白的归韵念法等。

总之,采用“听、看、学”三部曲的递进方式,不仅可以运用多种感觉(听觉、视觉、动觉)共同作用于学习过程,也更能直接体现出京剧知识传授中教与学的互动。而且“听、看、学”的递进方式在不同时间段的同步进行,能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之中,不易疲劳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听、看、学”的递进方式,还体现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京剧艺术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迎难而上作文 目标作文600字 挫折类作文 兴趣爱好英语作文 中秋节作文结尾 理想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优美句子 初中作文多少分 选择作文500字 优秀作文四百字 成考语文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 我的校园生活作文 端午600字作文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打乒乓球的作文 初中600字优秀作文 瞬间作文800字 四年级写事作文 留白作文 忐忑不安作文 四百字优秀作文 什么是爱作文 拔萝卜作文 如何制作文档 游重庆作文 科技强国作文 惜作文 拖地的作文 尊重他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