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绘本中的智性探究:什么是儿童哲学绘本?

2021-01-06 11:50:01
相关推荐

近来,“儿童哲学”这个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教育圈和媒体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儿童哲学不仅进入了国内的某些幼儿园、小学的课堂,也吸引了不少童书出版者的关注,市场上涌现出了一些标有“儿童哲学启蒙”字样的绘本。

那么,什么是儿童哲学,儿童哲学与绘本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究竟什么样的绘本才算是儿童哲学绘本呢?

儿童+哲学是什么?

想象一下,当你带着孩子在路上走,他突然问道:“路上的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名字会是不一样的吗?”当他看到一朵花,他问道:“如果我是一朵花会怎么样?”当他看到红灯亮起大家都不再往前走,问道:“为什么大家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孩子的问题时常让大人不知该如何回答,但这些问题也表明,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不仅在乎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也像哲学家那样试图追问事物背后的原因。

德国学者盖特胡德·瑞兹—弗洛里希(GetrudRitz-Frhlich)曾在90年代搜集了小学生的1000个问题。这些问题中的绝大部分涉及个人的生活问题、生存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大约15%的问题属于“意义问题”,例如:“为什么我在世界上?”“死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会有人类?”“上帝存在吗?”“为什么人不应该说谎?”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有一种做哲学的潜能,是天生的哲学家。

真正将这种潜能转变为一项教育改革运动,而使得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在教育界和哲学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Matthew Lipman),他在1970年代发现身边的大学生存在逻辑混乱、表达困难的问题,而决心通过将哲学探究引入中小学课堂,从而让孩子从小就能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编写了一些哲学小说,希望孩子们在阅读和讨论哲学小说的同时,构建起一个互相尊重和倾听的“探究团体”,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

从思考故事到哲学绘本

那么,这项儿童哲学的教育计划怎么会和绘本建立起关系的呢?这必须从“思考故事”(thinking story)说起。思考故事,顾名思义就是用故事进行思考,它是以激发儿童进行哲学思考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于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开始流行,华人社会则是以台湾地区的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推动下,对国外思考故事的引荐以及本土思考故事的创作为代表。作为对传统的儿童哲学教材、哲学小说的补充,思考故事以其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在儿童哲学的课程运用中变得非常普遍,目前在美国、英国、澳洲等已积累了大批实践者,特别是美国蒙特荷约克大学的哲学教授托马斯·怀特博格(Tomas Wartenberg)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这位教授在和自己儿子阅读绘本的时候发现,孩子通过这些绘本上的故事可以进行如同哲学家一般的思考。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哲学系组建了儿童哲学教学团队,与当地的一些小学合作,带领学生进入小学,用一些有趣的绘本进行儿童哲学活动。在不断的实践后,他写了一本名为《给小孩子的大思想》的书(

Big Ideas for Little Kids

),里面介绍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如何被运用于哲学的课堂。所以,最早在儿童哲学活动中运用绘本是源于绘本所为儿童展现的思考故事,也即绘本所包含的一种叙事性,它引发了儿童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故事中的某些细节或片段进行思考。

“儿童哲学绘本”的多样性

但如果按照“故事能够激发儿童思考”的教育理念,一般的绘本都在讲述故事,它们是不是都可以被称为“儿童哲学绘本”?对此,我们有必要来厘清一下这个概念。曹文轩说:“好的图画书是离哲学最近的。”过去的许多经典绘本并未标有“儿童哲学绘本”字样,但他们确确实实激发了儿童提问和讨论的欲望。比如,李奥尼的绘本《自己的颜色》讲述了变色龙一直很伤心,因为它没有自己的颜色。孩子看完就会问,如果变色龙一直在变,到底哪一个才是他自己呢?变色龙的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认得变色龙?(这里便涉及到哲学中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又如,绘本《雪地里的脚印》打破成见构想了一只善良的狼,但其他动物都不相信它,孩子看完就会疑惑,世界上有那么多坏的狼,我到底要不要相信有一只好狼的存在?也就是在我们看到过n只坏狼之后,第n+1只狼会不会是好狼,我们可以相信它吗?(这其中就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的归纳问题。)再如像《失落的一角》、《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100万只猫》等等,它们都凭借自身带有的哲学意蕴而激发了儿童思考的欲望。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童书出版策划、营销的需要,不少绘本会在宣传的时候加上“哲学启蒙”或者“思考”等字样,这会便于读者更有针对性地购买涉及哲学内容的儿童绘本。早在2012年,接力出版社就引进了一套《哲学鸟飞罗系列丛书》。后一年,启发绘本馆出版了《皮皮罗的哲学启蒙绘本》系列,而海豚传媒也相继在当年出版了《幼儿第一套哲学启蒙绘本》。这三套书都是从法国引进的,讨论的内容都比较贴近幼儿生活,比如为什么我不能撒谎,为什么我不能买玩具,为什么小猫咪会离开,为什么我要上学,为什么爸爸爱我等等。这些讨论都是涵盖在故事之中的,所以也易于幼儿理解。

除了这种成系列、有故事性的儿童哲学绘本,目下还有两种类型的儿童哲学绘本也颇值得关注。第一种是带有哲学意蕴的绘本大综合,编辑看到某些绘本具有哲学意蕴,于是将几本关涉不同哲学主题的绘本合并到一个系列中。例如“海豚绘本花园”早在2009年就开始策划“儿童哲学启蒙系列”,其中包括《藏在名画里的猫》、《风中的树叶》《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等等,这一系列中的书目每年还在不断增补。中信出版集团近来也出版了一套西班牙作者里基·布兰科的绘本集合,名为《给孩子的哲学绘本》。将具有哲学味道的书做成“儿童哲学”系列已成为当下许多出版机构的常见做法。

第二类比较有特色的是以法国作家奥斯卡·伯瑞尼弗作品为代表的一些绘本,它们虽带有插图却不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例如接力出版社的《儿童智慧全书》、“海豚绘本花园”的《我与世界面对面》、《生活的意义》、《爱与友谊》、《与众不同的人》等。这些绘本的逻辑性非常强,探讨问题也更为深入,例如,在《与众不同的人》中,作者为读者们展示了人类世界的复杂性,通过不同人格之间的比较,激发起儿童思考如何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打交道,如何学会包容但又保持自己的个性等问题。这样的探讨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极为必要的,更为有趣的是,书中的每一页又都能引发其他话题的思考,例如在谈到“旁观者”时,作者写道:“旁观者把时间都花在生活上。”从这里开始,或许我们会思考时间对于生活的意义。整个绘本就如同法国高考中的作文题,充满了包罗万象的哲学命题。尽管这类绘本在叙事性上没有前一类那么强,但是就哲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抑或是思辨性来说却是大于前一类的。

虽然目前儿童哲学绘本都以引进为主,但我们本土的儿童哲学类绘本也正在成长。例如,国内首套原创儿童哲学丛书——“酷思熊”系列绘本,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方面构建品德与价值的理论框架,精选了五十四个关键概念进行剖析,以儿童喜爱的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形式展现出来。当然,国内具有哲学意蕴的本土绘本就更多了,例如《团圆》、《躲猫猫大王》等。随着本土绘本创作的发展,相信本土作者会在注重美学与叙事传达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绘本的哲学内涵。

在绘本的智性探究中,我们慢慢走入哲学的核心。马修斯(Gareth B.Matthews)在《哲学与幼童》第五章中谈到故事时,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是这样评价的:“他们几乎是成人中最为难得的群体,认识到许多孩子天生就对哲学问题感兴趣。”当优秀的绘本作家用美学的方式带孩子进入意义的世界,他们同时也为儿童学会独立思考的培养指引了一条有趣的道路。儿童哲学绘本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必要的,因为正是孩子对自我以及自己的生活提出的问题表达了他成长的渴望,正是在不断的发问和追寻意义中孩子渐渐长大。

(本文作者系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生,中国儿童哲学研究中心课程部负责人,长期从事儿童哲学研究与实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