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1-01-29 16:40:01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

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

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

7、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种: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我们的平行四边形跟三角形有没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

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那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写?(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课件演示: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

(三)、归纳公式

1、(屏幕显示提纲)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3、进行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

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阅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三角形面积是S=ah。()

2、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

3、完成做一做。

4、联系生活,做课本86页的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让学生口头列算式,不用计算。)

5、拓展题。

四、作业:

P86—3、4

五、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总结: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射线是角的边。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PPT展示)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1,

问题2:“如何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呢”

(3)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提问:度量需要度量单位,度量工具。角的度量单位与工具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度(°)与量角器(板书)。

(2)介绍1°角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学生齐读一次)

(3)认识量角器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说说量角器的特点。

如“量角器是个半圆”,“两条0刻度线”,“中心”,“两圈刻度”,“刻度0-180”等。

最小刻度——提问:量角器刻度有多少格?每格是几度?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每小格是1°。有两条0°刻度线等。

(4)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90°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5)用量角器量角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摆角过程中,注意到了中心和刻度。那么大家能试着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板书关键字)

三、巩固深化

(1)课件展示判断量角方法,说说错误的方法错在哪里。

(2)完成书本P41的做一做(1)题。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3)展示读数错误的个案,与学生一同分析读数错误的原因。

读数时注意:钝角读大刻度,锐角读小刻度。(板书)

(4)课件展示:你能猜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5)完成P41的做一做(2)(3)题,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与注意。

四、总结与作业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作业本。

五、教学反思

(1)引入:先复习旧知,利用比较大小,到大多少,自然地揭示课题。但是缺少创新。

(2)教学过程中:摆角的这部分可以省去,要直接抓住重点学习量角步骤。

(3)在教学细节上不够到位,如读数的基本方法。导致利用钝角锐角读数时,有些学生分不清钝角与锐角。

(4)在总体上,这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但是缺点也不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牢牢抓住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细节,如清楚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在新课前对旧知进行必要的复习与巩固。

小学数学观摩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列表枚举、算术、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4.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题目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题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题目,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题目的爱好。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题目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亲历列表、假设、方程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导语: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游戏老师发现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那今天我们就带着思考一起走进《鸡兔同笼》,鸡和兔大家都很熟悉了,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鸡和兔各有什么特点?瞧,两条腿的鸡和四条腿的兔相遇了,这时候有几个头,几条腿?如果一群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我们要研究什么呢?看,问题来了。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2个头;从下面数,有32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全班齐读)

活动2合作交流,预设生成

(一)这个问题课前你们通过自学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研究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等一下大胆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始吧!(学生交流)

(二)老师刚才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思维真的很活跃,谁愿意第一个上台展示?掌声有请第一个小勇士上讲台给大家交流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要认真倾听,随时向这位同学提问。

1.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鸡为0只,兔为12只的时候,腿数为48;当鸡的只数为1只,兔为11只的时候,腿为46,依次类推,当鸡为8只,兔为4只的时候,腿就刚好是32.这样都得出了鸡为8只,兔为4只。

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鸡兔共12只;鸡的只数在逐一增多;兔的只数在逐一减少;腿的条数也在减少;鸡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腿数减少两条)追问:腿的条数是怎样减少的?谁的只数变化使腿数减少?反过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条。)

(1)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的这个方法按顺序一个一个列举下来,不容易遗漏,我们取个名字记住它吧!(板书:逐一列举)

(2)还有一个同学也用了逐一列举法,为什么有的要用9次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只要5次呢?

(3)说得真好,你还注意到腿的条数跟实际情况越接近,试的次数会越少,真是好样的。除了逐一列举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4)取中列举和跳跃列举方法的同学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计算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调整的?谁还有不同的调整策略?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快捷)

重点追问:计算验证后发现什麽,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整的?

(三)回顾与交流

回顾一下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尝试猜测,发现腿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这时要认真分析然后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正确答案。(板书:分析调整)你最喜欢那种列举方法?为什么?

谢谢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四)继续交流分享

2.生:我先假设全都是鸡,那么就有24条腿,比实际的腿少了32-24=8条。多的这8条腿就是由于我们把兔当作了鸡,每只兔鸡少算了2条腿,所以用8除以2就得到了兔的只数,兔是4只,鸡只有8只。

师:大家听懂这个方法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没关系,我们请12个小朋友充当小动物来演一演帮忙同学们理解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表演,借助学生表演理解算术解法每一步的意思)

师:如果假设全都兔呢?你们会解决吗?对手试试看。(学生动手试做,然后汇报)。

3.生:我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我们先画12个圆代表12个头,然后个头添上2条腿,就一共添了24条腿,这个时候鸡的腿数齐了,剩下8条腿的全是兔的腿了,每只兔子还差2条腿,所以再给每只兔子添上两条腿,这样就可以添4只兔子,所以有4只兔子,有8只鸡。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和列举法一样,如果数目较多的时候,画图就麻烦了。

师:这道题用画图的方法可行吗?

生:数目简单的时候可行。

师:这也就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如果数目较多,我们可以把图画在心中,心中想怎么画就可以了。下面有请其他小组进行汇报。

4.生:我们小组是用抬腿法来做的。我们先让每只动物抬起一条腿来,这样就还剩下了26-8=18条腿,我们再让每只动物再抬一次腿,这个时候就还剩下了18-8=10条腿了。这10条腿全都是兔子的了。所以兔子有5只,鸡有3只。

师:这个方法就是古人的奇思妙想,你们也想到了,真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课本的阅读资料,也可以和同学们演一演,研究研究。

小结过渡:古人的一道趣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都能解决这个趣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啊!孩子们,其实《鸡兔同笼》趣题早在1500年前就记载在孙子算经里头,作为我国古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后来还流传到了日本,那日本的《龟鹤问题》和我们学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活动3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鸡兔同笼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走进生活一起去找一找吧!请看租船中的问题:

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大船能坐6人,小船能坐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38人相当于鸡兔同笼的腿数,8条船相当于头数,大船坐6人相当于6条腿的怪兔,小船相当于4条腿的怪鸡)

活动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在一个停车场内,汽车、摩托车共停了48辆,其中每辆汽车有4个轮子,每辆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172个轮子,停车场内有汽车摩托车各多少辆?

尝试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此题。

就这道题而言,你认为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不同之处呢?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活动5生活拓展,谈谈收获

结束语:孩子们,课上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老师通过这节课和同学们的交流,觉得你们太棒了,你们通过课前自学,课上通过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类似问题,相信同学们只要保持这种研究精神,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谢谢同学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篇作文100字 趵突泉作文 游长城作文 逛街的作文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