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潜能开发与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之研究的论文

2021-04-21 09:55:05
相关推荐

潜能开发与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之研究的论文

人的各种潜能,包括人的学习、记忆和认识潜能,人的创意潜能,人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潜能,人的身体素质等动觉潜能,以及其他各种潜能,都是人的心脑潜能的具体表现。很显然,潜能的开发主要是人脑潜能的开发,它会带来歌唱素质的改善,尤其是人能力、智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这也是本文确立探析潜能开发与“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提出的社会背景

一个世纪前人们就发现,大脑分成若干个区,各个区有着不同的功能。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斯佩里等对人脑的左右半球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对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是“交叉控制”的,即大脑左半球管理右侧肢体的感觉;大脑右半球管理左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而且,脑的左右半球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脑左半球侧重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即主管人的语言、逻辑、数学、分析、判断等语言性功能,主要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脑右半球则侧重于形象思维或直觉思维,主管空间关系、艺术、感情等非语言性功能,它主要是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为此斯佩里博士荣获了诺贝尔奖,并由此掀起一场“右脑革命”。

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交际方式及生活习惯,都有利于左脑发展。尤其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生的逐级选拔过程中,都是有利于左脑发展。对此许多学者认为“左脑优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造成的。鉴于左右脑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加强了对右脑功能及其开发的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在其闻名于世的专著《右脑与创造》中认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已经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过两次重大的革命,现在正进入第三次革命——‘右脑革命’的新时期”。而所谓第一次革命即是“左脑革命”。第二次革命是对人的能力开发又一次产生惊人影响的“计算机革命”。近几年来“右脑革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课题。虽然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人脑具有不对称性,并且对“开发右脑”和“右脑教育”说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在实践中大胆地进行了各种改革和探索。但是在脑神经科学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学者中,仍有一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全脑革命说”和“全脑教育说”的观点。以美国学者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虽然他们强烈呼吁“右脑革命”,但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忽视和贬抑左脑思维的力量和作用。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右脑革命”实际上正是“左脑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两次思维方式革命的继承和发展,或者说是一次“扬弃”。其真正的含义是:它所要求的不仅绝对不摈弃左脑的作用,重又回到那种原始的、纯右脑型的思维方式中去,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以吸收两次革命成果为前提,进而达到一种新的综合,即在人——机之间实现一种“新型的协同关系”。也就是不仅仅单纯的用计算机来延长人左脑功能,而且还要使用计算机与人的左脑和右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项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右脑具有填补空白和产生直觉突破的创造性,左脑则可能接近右脑的直觉,并且能检验那些直觉和把直觉转换成计算机和其他人的逻辑语言。计算机则以完备的准确性和仍比人脑快过上百万倍的速度,而使左脑的努力得到延长。据此,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指出,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能够改变那种单纯重视左脑的语言思维的做法,而致力于使左脑言语思维和右脑的直觉思维平衡发展,那么,我们将由此而得到这样一个世界,“人们不仅能体会到生命的智能方面的力量,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情感方面的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奈德·赫曼是风行世界的“全脑技术”的创始人,它所著的《全脑革命》一书继《学习的革命》之后在美国再度风行。他在书中提出了“全脑概念”。他认为以“全脑”作为心智运作历程的组织原则,这是一种独创的新方法,对当今教育和教学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给人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现代学校的教育究竟是培养单一的“左脑型人”或“右脑型人”,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全脑型人”。奈德·赫曼在书中根据充分发挥左、右脑两半球的协调、互补功能而设计出“全脑式教学和学习模型“和“全脑式创作和创新模式”。奈德·赫曼认为,“有关创造力的大部分说法大都是纯粹右脑控制的程序”。而奈德·赫曼所提出的应用式创造和创新模式,却是从概念到完成,都会运用到大脑里所有的分工特殊化的模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华裔心理学教授高建在《企业家与创造力》一书中,就按人的思维习惯,将人脑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和全脑型。他认为左脑负责逻辑思维、数学分析,掌握语言技巧;右脑擅于综合信息、注重直觉、灵感与整体思维。故左脑型擅长计划、组织;右脑型者想象力丰富。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创造需要左脑与右脑的协同配合,“全脑型人”才是跨世纪人才的希望所在。培养“全脑型人”将是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单一的“左脑型人”或“右脑型人”,不是一种完整的人才和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二、“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之研究

声乐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全面开发人的歌唱艺术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当然也就包括了声乐艺术、智力和创造力素质的全面开发。声乐艺术是物质性的,但是人体的所有活动又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因而它也带有一定的非物质性。声乐艺术的这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潜能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系呢?也就是我们平常一再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即提高声乐艺术教育和技巧技能训练活动,对智力和创造力的提高究竟有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何处?力度有多大?相关程度有多高?在声乐界虽然人们对这一问题也有理论上的肯定回答,但是拿出更多的具体实验结果来加以佐证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在人们探索左脑优势、开发右脑、右脑教育说和全脑革命等问题时,也必然会触及到声乐艺术教育在其中的表现特征。文献资料表明:对于右脑开发,声乐艺术,研究者们多年来提出了不少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专家们公认其中最为普遍被认同和接受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歌唱者加强歌唱发声方法的技巧技能训练,其直接意义正是所谓大脑的“不对称性理论”。本文正是想从这方面对潜能开发与“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进行以下几点综合的研究和探索。

(一)智力和创造力与声乐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1、智力和创造力是人脑功能的集中反映

相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智力和创造力是人的素质。智力和创造力至今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共同的认识是智力和创造力是一种能力的"综合。学者们把人的智力分成几种基本能力:即计算机能力、空间能力、词语理解能力、词汇流畅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觉速度能力。而这些能力中的许多能力,尤其是综合思维能力、空间能力、理解能力、知觉速度能力,与右脑功能有关。说明智力的发展不仅与左脑潜能有关,而且也与右脑潜能有关。人的潜能开发与人在智力结构构成因素中脑潜能的开发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长期未能很好开发的右脑潜能的开发,将对人的智力提高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人脑智力潜能与人的歌唱艺术潜能的关联性

人脑的智力潜能与人的歌唱艺术潜能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大脑皮质运动区的主要机能可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一种受到一定控制的活动。小脑参与快速的爆发性运动,基底神经节参与快速运动,而大脑皮质区则参与快速和慢速的两种运动。基底神经节不仅可控制一次肌肉的紧张性,又能为一切无意运动提供必要的配合性运动。总之,无论对脑功能的定位理论有多大的分歧,但人脑在其机体生物控制过程的前向控制通路中,控制着人的动觉器官,并使人体产生各种活动的观点应该说是共识的。同理,人脑潜能的开发必将有利于歌唱者更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歌唱技术、技能和开发歌唱潜能,从而提高歌唱能力和声乐艺术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就是他们以直观形态呈现出来的地方。据此,他主张应通过各种“手脑并用”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劳动教育,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歌唱艺术是各种教育活动中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教育活动之一。原因是,歌唱艺术教育活动是各种教育活动中以“手脑并用”最突出的教育活动之一;歌唱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过程都是以直观形态呈现给学生,在声乐艺术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直觉形象思维过程明显超过抽象思维过程;声乐艺术是各种教育活动中,准确性最高的教育活动之一。

当前,声乐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声乐艺术不但是一个明显的动态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创造力挖掘过程。以声乐艺术中的技巧技能训练为例:歌唱者在进行作品演唱训练时,不可能预先设计好规范的绝对程序化的动作,这就要求歌唱者根据一个作品主体,即兴地运用自己的歌唱潜能、准确地创造出与主体内容相符合的歌唱形象。因此,创造性的发现在声乐教学训练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常参加歌唱实践活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发现能力的锻炼。

3、人脑“不对称性学说”和“交叉控制”机制与歌唱方法的关联性

根据近代脑神经科学的“大脑不对称性理论”,大脑在控制歌唱运动时,又是遵循着“交叉控制”的机制,也即左半球大脑皮质与小脑右侧和右侧肢体的骨骼肌相联系,同时也与身体右侧外周感受器官联系。与此相反,大脑右半球皮质是与小脑左侧和左侧肢体及外周感受器官相联系。大脑就是通过左、右脑半球皮质控制着人体的整体歌唱运动,也通过生物反馈控制过程更准确地控制着歌唱的运动过程。大脑通过外周感受器,感知完成歌唱运动的信息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进而发生新的指令,调整自己的歌唱运动。在这个反馈双向调控过程中,使双侧大脑都参与了工作。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双侧大脑因此都得到了锻炼,潜能得到更多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歌唱能力作为智力和创造力的构成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人的智商构成中,也把“歌唱智商”作为人的总体智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声乐教学和技巧技能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歌唱者的生理发声器官来实现的。学生在学习歌唱技能时,首先要通过观察、感知,了解歌唱的生理发声器官的特征、空间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反映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声乐教学训练中,歌唱者的各种特殊感觉能力,也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意会”或“内感受”的过程。学者们认为,这正是右脑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全脑教育”和培养“全脑型人”应成为现代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单纯的发展左脑和右脑都不能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很难完成整体的声乐教育目标。声乐艺术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全面开发人的左右两侧大脑,进而使人的歌唱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应该是当前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现代声乐教育应该定位在实施“全脑型声乐教育”上,并把培养“全脑型人”作为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只有达到这一目标后,歌唱才能作为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对智力的提高产生其应有的积极作用。21世纪的声乐艺术教育应该是在全脑革命阶段下确立的全脑声乐艺术教育。

三、结束语

潜能开发与“全脑型”声乐艺术教育的确立,是当前学校声乐艺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声乐艺术教学和训练中,科学地实施强化全脑型声乐艺术训练方法,使人的歌唱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正是本文探索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傅世侠等译,右脑与创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奈德·赫曼,宋伟航译,全脑革命[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王晓萍,心理潜能[刚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宋亚平,智能沙拉[刚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

[5]舒达,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6]春山茂雄,脑内革命[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7

[7]温寒江.开发右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8]安生,战胜右脑——超越脑内革命的智能风暴[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9]叶羽晴,智商教室[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